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统筹兼顾方法的复杂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117-120
统筹兼顾是我党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思维逻辑上,统筹兼顾方法与复杂性思维是相契合的。这主要体现在:统筹兼顾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突出全局、整体观念;从关系角度思考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平衡、协调发展;从动态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当前与未来的长远发展;从系统层次性角度思考问题,突出发展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学习领会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月竹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7):19-21
随着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其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方法论思想在学术界也有了迅疾的发展.根据诸多专家学者在统筹兼顾方法历史维度、哲学基础维度以及价值维度等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的综合分析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8-70
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体现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统筹兼顾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利益,深深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黄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61-64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它包括了世界观、一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对于当时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的创新理论成果,其根本方法也是统筹兼顾;它从理论定位、理论形态和具体方法的内涵三个方面发展了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 相似文献
6.
董振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2):18-22
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主张处理事情应分清轻重缓急,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抓全局;对待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主要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讲究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在方法论上讲究创造条件促使矛盾转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必须用“以人为本”统帅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柏春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5-7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确定统筹兼顾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统筹兼顾理论与非均衡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方法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的新理论,进而提炼出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先导和理论渊源之一。其理论本质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其主体思想"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八大统筹"思想的直接来源;其思维方法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科学发展观在内涵、范围、历史地位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升华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的精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统筹兼顾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学科交叉渗透,也需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才能使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1.
赵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5-7
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全面发展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三个方面,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加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61-6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青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1-4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心从量的增长转到质的提高上来,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提出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应当正确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改革发展和稳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0-3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中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以及县级土地管理的要求,决定必须强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结合现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太强、弹性不足的现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演绎法,具体分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的实现问题,提出实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弹性的总体思路、弹性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以及规划目标、规划指标、规划用途和规划布局的弹性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落后,阻碍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势在必行,这体现了社会保障公平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它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规划失灵的现象,使规划的龙头地位变得有名无实。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表现,主要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防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灵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葛中亚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7):4-6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前提.而思维方式变革的过程是艰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思维主体本位的变革和思维目标的变革,其特点主要是人本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