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误解     
在诠释学传统中,误解仅具有消极的意义。然而,从误解的产生及诠释学对误解的批判角度来深入考察误解,我们会发现创造性的误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误解”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的过程中,为了使语言明确、生动、具体、形象,经常采用一种通过言语交际的接受者对发出者原语义的无意误会,将一种言语形式分解成两种不同意义的方法,来组织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表达说写的意图。这种以言语误会为基本条件,使一种言语形式具备两种不同意义的修辞方法,我们称之为“误解”。例如: ①凤英对他说:“水生,你当心呵,人家说你闲话。”何水生呐呐地:“闲话……”凤英走远了,何水生就神经质地猜测“闲话”的内容,猜下去,就想到把他和她连在一起,越猜越有味道,他对凤英于是隐藏了一种美妙的心事,一种意外希望。  相似文献   

4.
从汉语史角度论“见V”之“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见“V”结构中的“见”字,一用于被动句,一用于主动句。对于后者之词性与功能,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汉语史角度论证了此“见”字已虚化为与“相”字相类的副词,有时具有称代性,有时具有表敬性,这也是该词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认为“露布”和“檄”是同一种军事文书,这种说法显然有失察之处。“露布”在汉代尚未作为独立文体出现,直到后魏,才开始把“露布”作为一种报捷文书。“露布”和“檄”无论内容、风格还是写作目的,都是大不相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布”逐渐成为一种有着固定规范的常用文体,甚至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谢虞 《老友》2009,(8):24-25
走到街上,几处卖字画的都摆着"难得糊涂"的条幅。不少老人把"难得糊涂"当作座右铭,平常遇到谈不拢的话题,理不清的思绪,解不开的困惑,辨不明的是非,常以"难得糊涂"了结。有人认为大半辈子为了"明白",活得很累,吃了不少苦头;若要轻松度晚年,就要以"难得糊涂"解烦忧。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陈独秀在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两个问題上的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有的甚至于近乎“二次革命论”,但他思想中更多的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陈独秀的真实思想应该是: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9.
10.
我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1期《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一文中已言,泛义“为”字作谓语时有三种用法:单用、前附或后缀于表义准确的具体动作的动词。这当然就是它的基本语法形式。本文以此为基础而论述“为”字泛义的更复杂的用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分析“何谓中世纪”入手 ,考察了欧洲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流行观念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指出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继而通过考察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指出摈弃对中世纪的误解 ,揭开中世纪的客观原貌正是由此而得以实现的。最后得出结论 :西方文化是“两希文化”的产物 ,不了解中世纪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近现代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一手文献文本针对顺应论所遭遇的诸多误解进行反思。结果发现,顺应论所遭遇的误解可以归结为如下四个彼此相关的命题:(1)在哲学基础上,顺应论被看作为一种与英美"分相观"相互对立的观点;(2)在根本目的上,顺应论被非理性地过分缩限于理论建构之上;(3)在根本属性上,顺应论被定性为轻视心智研究的社会语用学范式;(4)在方法论上,顺应论被责难以"过于宽泛、失之微观"。最后,文章结合国际语用学界"解放语用学"的呼声就顺应论具体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虛詞的“所”和“者”,在古书中經常出现。“所”有时作假設連詞用,如: (1)所不此报,无能涉河。(《左传》宣公十七年)“者”作助詞,有时表示假設的語气,如: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史高·楚世家》)有时表示測度的語气,如: (3)阳虎伪不見冉猛者。(《左传》定公八年) (4)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史記·游俠列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真正成为文学之正宗,是从五四时代开始得到确认的.小说正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其创作的空前繁荣.二十世纪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小说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就有多少种维妙维肖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第四者是黑格尔《逻辑学》中一个较少被分析者提及的重要因素。沉默的第四者的本质是绝对否定和绝对形式。作为绝对理念和方法,它发挥着在范畴之间建立联系和推动逻辑运动发展的作用;作为外在的反思,它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相统一。沉默的第四者能够发挥选择、展示、逆转、回忆、给予开端、计算的功能,甚至还能直接成为范畴本身。沉默的第四者之"沉默"在于它是"消失的中介",是自我消除的根据。另外,沉默的第四者与研究者相重合,确保了《逻辑学》的完整。  相似文献   

17.
论元好问对陈师道“闭门觅句”作诗方式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门觅句”本是黄庭坚对陈师道作诗“吟榻”习惯颇有称赞意味的另一种称呼,此语一经元好问借用,却成了人们以为陈师道作诗雕琢陈腐的口实.后来的多种学术著作对此也进行了不无误导性的论述,以致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闭门觅句”是说陈师道作诗既无素材,是闭门造车,又无才思,是苦吟死作。对此,通过从分析“闭门觅句”的本来含义、辨析对“闭门觅句”的两种误解、剖析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疑点三方面予以多角度的论述驳正,认为“闭门觅句”是陈师道锤炼诗艺的有效方式,自当给其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历代文献和辞书对“祏”字的释义多为“藏主石函”,事实上这一解释是对该字的误解误用。文章从字形、古音、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证明“祏”的本义应为神主,同时将通过对“石室”一词的解释来揭示出现这种文献误解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的“者”字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都可以同其它词语组成“X+者”和“X+的”的结构,代替名词,充当句中的成分。它们使用的频率高,情况复杂。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就其内部结构、组合能力、语法功能和词性,谈谈粗浅的认识,以求得诸位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中国合同立法相关条文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但中国立法对于如何理解重大误解的内涵却缺乏明确规定。通过参照大陆法系各国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认为中国合同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必须建立在严格区分错误和误解的基础之上,并且重大误解只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用语,其内涵应界定为错误。在认定合同是否成立上,应适用解释优先于撤销规则,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同时认为在法律后果中表意人只能依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不能变更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