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朱鹤铃说:“古之作者篡绪造端,沧澜百变,而其中必有根柢焉……伯玉《感遇》三十八首,伯玉之根柢焉”。这个话是说得不错的。陈子昂的诗共有一百二十余首,《感遇》诗最具有代表性。它实践了陈子昂复古革新的理论,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研究者来说,《感遇》诗既是分析陈子昂思想、艺术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唐诗由寂寞的荒园变成群芳竞艳的诗苑的必读之篇。因此,自唐迄今,论涉《感遇》诗者,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2.
史浩(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太学正、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等,孝宗朝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拜右丞相,有《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相似文献   

3.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俗称大石桥。这座历史名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处,它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它那雄伟扁长、曲梁如波的单孔弧券,它那“两涯四穴”、半沉水底的“玉环”,把科学、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象一朵闪烁着民族智慧光彩的艺术奇葩,吸引着中外的名人学士和游客。仰贤慕胜的题赞和诗铭,与桥史俱增,在一千三百余年来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宝贵的史学财富。  相似文献   

4.
吴芾佚诗一首 宋林表民编《赤城集》收吴芾《朱氏旌表门闾碑》一文记载,淳熙二年(1175)孝宗以太上皇高宗寿登七秩,赦告天下,旌表孝行节义著于乡闾者,台州守臣尤袤奏临海县贡士朱伯履妻陈氏之节行于朝,次年诏陈氏特封安人,旌表门闾.  相似文献   

5.
从神学与美学、宗教与艺术、哲学与诗的关系对妈祖文化进行考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视角.透过这个斑斓的视界,我们不难看到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神学的演讲、宗教的发展理所当然地借助了美学、文学艺术的力量;文学艺术尤其是诗以特有的功能推进了宗教神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陈东 《齐鲁学刊》2003,(2):31-36
历史上所谓的《齐论》有战国《齐论》与汉代《齐论》之分 ,二者性质不同 ,在今本《论语》中都有所反映。历代学者对汉代《齐论》的性质、散佚篇章的去向、在今本《论语》中的保留 ,以及战国《齐论》对今本《论语》的影响等 ,都做过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但迄今为止 ,《齐论》的真相依然是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1961年3月23 日《人民日报》刊出了冯其庸同志《历代对伯夷叔齐的评论》一文,今年第一期《文史哲》双月刊中间简弼、刘开渠两同志对此文作了许多补充。他们引的资料非常丰富,可是都遗漏了一项对夷齐的最正确的评论,那就是黄宗義的《原君》。《原君》说:“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  相似文献   

8.
贯穿有清一代的三家《诗》研究,在嘉道期间的全面复兴,以辑佚研究的大盛为重要标志。清代三家《诗》辑佚研究兴盛的原因与清代学术的发展相一致,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王应麟《诗考》的示范作用;二是辑佚研究体例多样,内容丰富;三是辑佚方法的创新;四是考据与义理结合的尝试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东南亚地区,严格地說,应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国、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北婆罗洲、文萊、沙捞越等地,即中南半島(越、緬、泰)及馬来細亚(馬来半島、馬来群島)整个地区。但也有人进一步把印度、巴基斯坦和錫兰归入这个范围,因为都是在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我国古代称为南海。汉代刘熙《释名》卷二释洲国条說:“南海在海南也,宜言海南,欲四海同名,故言南海”。今日西人所編的世界地图上有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一名,亦即南海,而东南亚地区即在南海附近。唐义净的《南海寄归內法传》,以南海一詞泛指东南亚各国(包括印度)。  相似文献   

10.
<正> “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或展现。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诗人墨客,众若繁星。自古诗总集《诗经》之后,诗便如滔滔江河,长流不息。古时祭祀、大典、宴宾、外交活动等,都要颂诗,甚至人们交往闲谈之中也常用诗。诗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学诗,无以言”。赋诗言志、以诗喻事的传统,至今兴盛不衰。凡有人群处,都可发现诗。中国无愧为诗的国度。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妇女,其活动在史籍里却是寥若星辰的几笔。一些不同凡响的女性往往被判决在旧史家的笔下。新的历史学家们固然无意去抹煞中国历史上那些巾帼“反贼”所建立的功勋,但也没有来得及认真去研究她们的历史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去看问题,就会承认妇女们的参加起义推动了农民战争的发展,妇女们走向革命的程度是农民战争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与钱谦益的主动降清不同,吴伟业的出仕清廷,多半出于被迫和无奈。但后来的乾隆皇帝对其诗作不仅未加禁毁,反而为其诗集题诗,激赏其“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①。这就使得人们在致慨其被迫仕清不幸的同时,又对其诗作竟获清廷宠眷而大惑不解。从而引发本世纪以来诸多学者对其仕清之动机,诗作在清代诗坛之地位和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争论。一、失节仕清问题    清顺治十年(1653)9月,45岁的吴伟业应清廷征召,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并于次年出仕为秘书院侍讲,后又升国子监祭酒。梅村生平中这一史实,学界均无异…  相似文献   

13.
宋代疑经思潮与三家《诗》的辑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茂林 《云梦学刊》2005,26(6):87-90
三家《诗》的辑佚始自宋代王应麟的《诗考》。《诗考》的撰写受朱熹的启发,但更是宋代疑经思潮的表现。《诗考》一书虽存在不少缺点,但王应麟的辑佚方法,《诗考》的内容、编写体例对清代三家《诗》的辑佚有示范意义,王应麟辑佚所得也成为清代三家《诗》辑佚的校勘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王诚 《船山学刊》2013,(3):168-173
通过对章太炎《齐物论释》的已有研究作较为全面细致的回顾,反映近二三十年来大陆和台湾学者对这部"一字千金"、"千六百年来未有等匹"的著作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在学术背景上,佛学、子学和西学是太炎作《齐物论释》的重要思想资源,以佛解庄是其阐释特色,思想阐释方面,太炎的平等观、自由观及其社会实践意义是研究的重点,而章氏吸收、判摄、融通多元文化对当今文化重建的启示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两汉三家<诗>中,"齐诗"学派因善于称言阴阳五行说而独具特色,并在西汉中后期臻于鼎盛.东汉盛行图谶符命之学,而图谶符命之学与阴阳五行说堪称一途,"齐诗"却在此时突然衰落.文章认为,"齐诗"由盛转衰的关结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秉政乃至篡汉以后,三家<诗>明显分为两大阵营,鲁、韩<诗>学者皆拒绝为新莽奔走,而"齐诗"学者则几乎全部为王氏集团奔走.不同的政治选择影响了东汉朝廷对待三家<诗>的态度和士子的选择,"齐诗"突然衰落和最早亡佚的命运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略谈辑佚书     
我国古籍典册,浩若烟海。自周秦以迄汉魏、六朝,诸子百家,标新立异,著作之伙,在学术上,真是光辉灿烂,美不胜收!由于古代对书籍的刊印的技术方法上有问题,和交通传布关系,使得书籍的刊印既不多,流传亦不广;所谓“洛阳纸贵”,“一纸风行”,恐怕是很少见的事情;甚至有些著作,仅是手钞本,没经过刊印,辗转相传,极易散失;更因为几千年来,社会鼎革,兵燹灾害相乘,每经一次变乱,我们的典章文物,就遭受一次不可估计的严重损失!至今没有那一位学者,能以概括的谈出来中国的古书典籍,到底散失了多少?虽说有些古书中的某些部分,被别的学者引用,而见于其著作中,但为数究属不多。还没被发现出来的,正不知有若干呢?为了整理国学遗产,系统的研究古代文化学术,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生(1622—1696?),原名琯,又名起溟,字扶孟,号白山,安徽散县人。明季清生,入清隐居。生博学多识,著述宏富。惩明儒之空疏无用,专治朴学,求经世之务。善诗文,对诗歌理论深有研究。又好小学、训诂,于六书训估尤有专长。撰有《字诂》一卷;《义府》二卷,《杜诗说》十二卷,《唐诗摘抄》四卷,《诗麈》二卷,《一木堂文稿》十八卷,《一木堂诗稿》十二卷,《叶书》.《押韵便读》,《诗矩》,《一水堂诗式》,《载酒园诗话评》,《三礼会南》,《三传会龠》。其中,两部《会龠》已佚。《文稿》、《诗稿》在乾隆朝曾被销毁,幸而…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诸多诗评家都关注到了中唐诗人李贺诗歌中具有"艳"的风格特征,并构成了李贺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主流风格。然而在众多的批评观点中褒贬赞毁各持己见,有的盛赞为天地奇彩,有的大加肯定,有的不乏贬损。本文在历代诗论中擘肌分理出各论主旨,耙梳厘清出其诗"艳"所具"侧艳"、"幽艳"、"古艳"、"怪艳"、"冷艳"等内蕴,明确"艳"之风格乃李贺风骚独领,历久不衰,成为了一种艺术典范,为后世所宗。  相似文献   

19.
《齐风·鸡鸣》是一首情味深长的好诗。然而没有得到挖掘,甚而遭到歪曲,很有必要为之一辨。先按毛傅的解说标点原诗如下: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辑佚前无古人,成果辉煌。但是,清人辑佚存在的缺憾和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