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张立文整理张立文按: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王阳明先生小像附尺犊》一卷,纸墨较好。卷首有“阳明教言”四字和阳明遗像写真,为明代文微明(公元1470—1559年)所书画。次为《与周道通答问书》[1],又次为《与道通书(五通)》,再次为吴昌...  相似文献   

2.
阳明洞考     
沈善洪、王凤贤的《王阳明思想评述》(《浙江学刊》1980年第一期)中提到王守仁“曾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人们称他为阳明先生”。马宝树的《浙东重镇——余姚镇》(《浙江日报》1980年4月12日)一文中称:“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隐居故乡余姚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辞海》1979年版的“王守仁”条目中,则说他“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阳明洞究竟在哪里?这几种说法颇有不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考了有关资料,得知与王阳明有关的阳明洞,全国共有三处,而他“筑室”“隐居”的阳明洞,则在现在的绍兴市境内。  相似文献   

3.
冈田武彦先生是日本阳明学的权威,1986年曾率团来浙考察王阳明遗迹,并募资捐赠修复绍兴王阳明墓;同时希望在阳明墓揭幕时与中方学者举行研讨会,以推动国际阳明学的研究。今年4月中日双方学者将在绍兴举行王阳明墓揭幕式,并在余姚召开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余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国际王阳明学术研讨会。为了配合这一盛举,我刊本期发表冈田先生在浙江的一次讲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宇 《浙江学刊》2007,(4):223-224
200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余姚市委、市政府主办、浙江省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参与承办的王阳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余姚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海内外学者71人莅临大会,共提交学术论文39篇,16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与会学者就王阳明的生活世界、王阳明思想、阳明后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力求围绕一些传统议题阐发新意,开掘深拓,一些新议题、新论点逐渐进入阳明学研究界的视野。一、关于阳明生活世界的新探索钱明在《王家衰落的过程及其成因——王阳明家事考辨》一文中,系统探讨了王府家业、王阳明对后事的安排、爵位承袭…  相似文献   

5.
郑和(公元1371年~约公元1434年)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他在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几百年来一直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交通史上的一段佳话广为流传。关于郑和及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中外学者有过许多论著,这里就不  相似文献   

6.
1999年1月9日(公历)是王阳明逝世470周年。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经中宣部批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于199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绍兴市联合举办了“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海内外代表有70余名,其中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18名。会议还特邀了王阳明第十六世孙王诗棠先生与会。本次会议包括两项内容:1、王阳明墓祭扫仪式和阳明洞天工程奠基仪式;2、学术研讨和阳明遗迹考察。学术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7.
各位学者,今天我们在王阳明先生的故乡召开国际阳明学会议,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王阳明是一位无愧于世界范围的伟大学者,他应该得到这种赞誉,今天事实上也得到了,这是阳明先生的荣幸,也是我们浙江学者的荣幸。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去我们对王阳明学说的研究,应该说是很不够的。但从1979年(1978年有个思想解放运动,79年波及哲学界)到今年的整整十年中,国内对王阳明学说的研究应该说有了很大进步。过去争论的一些问题,如果现在再提出来,已经变得可笑了,如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阳明心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影响后世,波扬东瀛,直至当代还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阳明学的研究中,多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相当活跃,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王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次,王阳明墓的重修,并举行由海内外学者和社会人士参加的隆重的揭碑仪式,同时召开首次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就表明了我们对王阳明及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阳明学的研究交流在浙江叶土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阳明0学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政治伦理思想和农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直至当代还是海内外文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过去很长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初期,即十六世纪初至十七世纪末的近两百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充满危机和积极分化的时期,就学术思潮来说,则是一个“拆篱放犬”、“破块启蒙”的伟大变革时期。学术思潮的变革,发端于明代中叶的王阳明,经过阳明学的广泛流行和分化发展,促使“群寐咸醒”(邹守益语),对封建制度下的种种弊端开始进行反思。至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诸大家出,形成了一个足以与先秦比美的学术繁荣局面。本文试就王阳明到黄宗羲的整个思潮演变过程,理出一个大概的脉络,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登第后历宫南赣都御史,讨平宸濠,封新建伯,后总督两广,征利头寇,明万历五年(公元1529年)丁丑卒,溢文成,有后人所辑之《王文成公全书》传世。由于王阳明在世时影响有明一代思想至巨,其殁后所留下来的遗迹亦较其它明代理学家为多,今笔者从王阳明的传记文献史料中,概括地把王氏的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先世为山东琅琊人,自东晋王羲之南迁会稽,至南宗迪功郎王寿(阳明十一世祖)迁居余姚。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因王阳明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当地群众就称之为“瑞云楼”,以寓仰慕之意。到弘治九年,王阳明的主要学生钱德洪也出生于“瑞云楼”,实为历史之巧合。  相似文献   

13.
阳明学派分化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据余重耀《阳明弟子传纂》、万斯同《儒林宗派》、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和《阳明书牍》,以及钱德洪《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弟子有姓氏可考者共三百余人。以人数言,虽不及朱熹四百余弟子之众,然阳明学派“鼓动海内”(顾炎武语),声势浩大,则远胜于朱子学派。但是,伴随着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的兴盛,其内部潜滋暗长的几股背驰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万历初年,阳明学派分化的阵势逐渐明朗。其后学各执一说,纷争迭起,揭开了有明学术思想“一本而万殊”(黄宗羲语)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与南亚     
中国与南亚各国的交往很早,有的始于汉唐,有的起始于宋元,大多为通商或旅行家者的游历。国家之间正式遣使以明代为最盛。明朝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南亚各国,南亚诸国也不断遣使来华,加强了互相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一郑和原姓马,生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卒于宣德九年(公元一四三四年)。他是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人。他的先世为西域人(即元代所谓的色目人),元军入云南后迁入昆阳定居为民。据晋宁县昆阳公社月山马哈只碑文载,郑和的曾祖父名拜颜(伯颜),曾祖母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湛甘泉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心学大家,继陈献章之后是王阳明与湛甘泉。“时海内主盟道术,惟吾夫子(指阳明)与甘泉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朝列大夫致仕绪山钱君行状》)故全祖望称:“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指阳明),即向增城(指甘泉)。”(《鲒埼亭集外篇》卷十六《槎湖书院记》)王湛二人共倡心学,蔚成一代讲学风气。关于王湛的个人交往和学术异同,日本学者智贺一朗、台湾学者陈郁夫等已有详述,本文拟略作补充,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精神品格以及学说得以代代传授 ,未被权贵们的诬毁攻击而湮没 ,实得力于王门传人。但由于种种原因 ,至今仍无一部完全的阳明桃李旧籍。前人虽先后作过几种阳明学生的载录 ,但往往是记载有误。本文特从多种相关文献资料中 ,对王阳明弟子予以认真考索 ,查得有姓有名的阳明弟子达四百一十余人。阳明弟子传播阳明学说之功实不可泯。对阳明弟子作一番考索 ,实为研究阳明学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谈王阳明遗迹考察钱明编译由日本著名阳明学研究家、国际儒学大师田武彦博士倡议并发起,日本斯人会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负责策划并协调组织的王阳明遗迹考察,自1986年8月至今年5月共进行了六次活动。除前两次是委托日本关西...  相似文献   

18.
(一)先世事略王阳明(讳守仁,1472—1528)为明代中叶最突出之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武功足以定乱,文治足以兴邦,学术足以承先启后,言行足以化民成俗,故无论在德行、事功及学术上之表现,实为前贤所不及,长期以来已广泛受到推崇和称道。无可置疑,阳明于国内之平乱拨治,如抚南赣、讨逆濠、征思思、破断藤等卓越政治事功,使大明得享百有余年之太平,同时亦支配了明代之思想主流,如从阳明思想之精密广  相似文献   

19.
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形态,和持论者的修身实践相关.儒家的工夫论在中晚明阳明后学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朱子后学有所不同,阳明后学的工夫论既有沿着王阳明精神方向的进一步展开,也有不同于王阳明思想的其他形态.本文首先指出王阳明之后不同阳明后学在工夫问题上的一致追求,进而具体考察在此一致追求基础上不同工夫论形态的分化.依本文之见,在体用观上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不同思维方式,是造成阳明后学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二元论体用思维方式之下的工夫论,可以说是阳明学话语形式下的朱子学形态,其后果是逐渐从阳明学内部产生了脱离阳明学传统的典范,尽管那种新典范并非简单地回归朱子学.  相似文献   

20.
第五次中日联合王阳明遗迹考察纪要钱明由日本著名阳明学专家冈田武彦先生倡议并发起的王阳明遗迹考察,自1986年8月至今年4月已进行了5次。除前两次是委托日本关西旅行社组织安排外(也有我院学者参加),后三次均由我院与日本斯人会共同发起组织。对这持续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