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帝王之尊和诗坛领袖的隋炀帝在南北诗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提出了"非轻侧之论",有利于抵制南方的柔靡诗风,在创作上追求"典丽",有利于纠正隋文帝"斫雕为朴"的消极影响;其次,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南北诗风的融合;最后,他招揽大批南北文人,与他们互相唱和,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价,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论谢胱诗     
谢脁,字玄晖,是继谢灵运以后,南朝山水诗的又一个突出代表,他的诗风可以用“平秀清发”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对于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我们必须在同谢灵运诗风的比较中来加以论述。大小谢诗风的比较,不仅对于深入认识小谢本人的艺术风格,而且对于理解南朝山水诗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试图从比较中来对小谢诗风的特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他不仅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还以其诗作揭开了唐诗风流的篇章。唐太宗处在梁陈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向唐代刚健宏阔的诗风转变的时期,他的诗风,既是对前朝诗风的纠正,也是对唐代诗风的开创。正如《全唐诗》(卷一)所评说,李世民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然而,以前的文学史家对李世民诗歌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却肯定的少,贬责的多,认为他喜爱齐梁文风,指责他的诗是“淫靡浮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他不仅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还以其诗作揭开了唐诗风流的篇章。唐太宗处在梁陈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向唐代刚健宏阔的诗风转变的时期,他的诗风,既是对前朝诗风的纠正,也是对唐代诗风的开创。正如《全唐诗》(卷一)所评说,李世民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相似文献   

5.
袁桷作为元大德、延祜年间的文坛领袖,其诗歌对元代诗歌的确立与定型有着重要作用。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实践上改变了宋末诗风,其古诗具有重视兴象、意象高古之特点,歌行体表现出清新绮丽的诗风。袁桷在诗歌渊源上以汉魏建安诗人和唐人李贺诗为取法对象,对元代诗风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野诗体辨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7.
杜牧学古自出机杼,不同时流,诗风也独具个性。两次游幕宣州及刺池州的经历让他和李白数度结缘,由此引发的关注加深了他对李白的认同,在具体诗作中也有层次不同的表现。而狂则是杜牧和李白在气质精神上的沟通处,并由此形成诗风上飘逸和俊逸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华在晋初诗风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高踞晋初文坛宗主之地位,奖掖后进,倡导文学,打破了曹魏后期文学创作的枯寂,开启了太康文学繁盛的先河。张华以其温丽清省的诗学追求及创作实践,对于魏晋诗风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张华柔顺文明的人格理想对于西晋士风及诗风的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启与明代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王若虚是金代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论名著《滹南诗话》及《文辨》和一些论诗诗中。主要是作诗求真而反对奇诡诗风,倡导平实诗风。追求自得而不摹拟古人。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本文将就这几点论述王若虚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仅活了四十二岁,便被武三思为首的一伙罪恶势力迫害而死。但他的诗论和诗作,确给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修竹篇》及《修竹篇序》的产生在唐初文坛上,宫体诗风还盛行的时候,陈子昂就举起以复古为革新的旗帜,主动地向浮艳诗风进攻。他在扭转初唐浮艳诗风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他的这一重要功绩,前人早有肯定。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里说他“崛起江汉”、“横制穨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便是指他抨击初唐浮艳诗风,为新诗风开辟道路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风的本色是自然,而其自然的诗风是由他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决定的。朴实与自然、平淡与豪华完美结合是陶渊明自然本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他的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瑰丽的夸张,华丽的辞藻,但在平淡自然中却独有韵味;描写的内容皆是眼前景色,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独具匠心;语言看似不经雕琢,仔细品味却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3.
李贺艳丽诗风的丰富内涵 ,是靠敷施色彩的多样化手段来表现的。他泼洒繁富的色彩形成了艳的诗风 ,又运用多种手段调制清冷的色调造就了其诗的冷艳 ,还通过将色彩性灵化以及叠映不同色彩的方法创造了奇艳的诗风。总之 ,李贺诗以艳夺人的背后 ,是施彩着色的绝妙技巧  相似文献   

14.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理胜于情,“词稍粗率”的独特诗风同他较为“单纯”的个性气质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陈子昂的政治际遇、人生经历、独特家世各个方面分析其个性气质和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独特诗风的表征和成因,从而得出;家族及父亲的影响使陈子昂具有积极用世之心和单纯自信的特点,而清高耿介的个性又使他永远无法登上更高的政治阶梯,一再被诬受挫更证明了他简单直接的个性,从而导致了人生悲剧的必然:表现在诗风上,由前期的昂扬踔厉充满自信转为后期的梗概苍凉,思辩成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遭际的变化,亦折射出其诗歌交游对象的变换。这与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理论及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趋同与立异——李益早期诗歌创作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历时期是李益诗歌创作的成长期。典型的大历诗风在他的送别酬赠之作中留下了明显的印痕;而在表现着汉魏遗风和盛唐余韵的"华州诗"以及少数表现人生理想的古体诗中又洋溢着诗人迥异时流的叛逆精神。李益的早期诗歌创作之于大历诗风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立异的一面;而后一方面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欧阳修主要选择了韩愈与李白作为其诗歌创作的典范,他通过对韩、李二人的学习与继承,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诗风,并对整个宋代诗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最后分析了唐诗对其诗风形成的得失,认为前人对欧阳修的贬评,是抱着以唐人为正法眼藏的保守的观点,应从发展的观点看到欧阳修对诗歌艺术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休宗纯以其桀骜不羁、善针砭时弊的诗风在日本五山文学中独树一帜,而他的癫狂生涯直接影响着他的诗歌风格与主题。在介绍其癫狂生涯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他的讽刺诗、风流诗以及自赞诗,并探寻其汉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的诗歌表现出他特有的豪壮诗风 ,而有别于屈原以来骚怨感伤的迁谪文学传统 ,有别于同时代文人的价值取向。形成刘禹锡诗豪品格的主因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辩证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