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讨论了人口红利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人口红利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实证描述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是指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可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性或机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实质上就是一个前置条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根据对中国目前及将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供给状况的研判,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衡是两大长期的基本矛盾,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两大基本矛盾将会更加尖锐和更加复杂。因此,未来中国,只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退休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机制、产业机制及生育政策等,方能更好地收获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香港人口进入内地工作 ,并且数量迅速上升 ,这批人口以中年男性为主 ,在职业上以经理、行政管理、专业及辅助人员为主体 ,在内地工作的特点是时间短、来往频度高。香港与内地的人口交往频繁 ,产生的一个效应就是两性间的交往频度大幅度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香港居民在内地非登记婚姻以外的子女问题。作者认为 ,要及早关注在内地工作和居住的香港人口管理问题 ,并就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胜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1)
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变动密切相关,而且它的变动对未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在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人口高龄化问题。在日本,由于战后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加快了人口高龄化的进程。所以,日本的人口高龄化从时间上看,晚于西欧各国,从速度上看,快于西欧各国。从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看,比西欧各国更深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人口问题已引起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以及实际部门工作同志的普遍重视。他们不仅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理论、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控制人口的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而且还运用现代控制论中的数学方法,预测了我国一百年内人口发展的情况,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
7.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长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目前中国有1.49亿老年人口,而其中农村老年人口高达70%,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此文针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外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理论研究与宣传的若干问题胡显中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危机─—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与能源匾乏,生态环境恶化,无不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关。也可以说,四大危机根本就是人口危机,人口爆炸。世界人口的重心在亚洲。1989年亚洲人口突破了30亿。亚洲大多数国家和...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跃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4):103-108
改革开放前长期形成的相对较为雄厚的工业化基础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人口城市化进程;同时,人口城市化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东北人口城市化进程逐渐趋缓。其主要问题是城市化质量指标与其较高的人口城市化数量表征不相符合;人口城市化的工业化动力不足;小城镇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缓慢。因此,要以东北振兴为契机,在提高城市化质量、完善城市体系和优化城市发展软环境过程中,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伊始,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各分支学科纷纷在建立之中。从几年来我国重建社会学的一些进展情况来看,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首当其冲,迅速发展,目前青年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已具雏形。随着老年问题在我国也开始突出起来,1982年我国政府派代表团赴维也纳参加“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我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也在兴起。既然青少年问题和老年问题都有社会学的专门学科相继开展研究,是否也有必要开展中年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陈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云南有24个人口在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10,318,998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堪称为中国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研究我省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不仅是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对全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研究,无疑也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市,是一个市区人口超过百万、城市总人口超过三百万的大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耍理顺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极为重要的是经济建设与人口建设的关系。 人口建设是城市管理决策机关依据各种人口现象的分析,实施国家的人口政策和各项法规,运用一切可能的物质的文化的条件,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人口过程、人口素质、人口分布的变动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期在所规划的时间和空间内出现所设定的人口格局和人口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农牧民人均收入1986年为265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197元。全县1985年底有贫困户1929户、12498人,占农牧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16.3%和18.9%。致贫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极差;二是人口增长过快;三是教育落后,人口素质差;四是生态平衡遭严重破坏。近年来通过积极扶贫,已使1376户、 相似文献
18.
为了节约时间,我长话短说,省略了我国人口问题一般情况的叙述,突出就我国在计划生育取得一定成绩的条件下尚存在的合理安排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六十年代又出现过两次增长的高峰,我们这十年正面临更强大的生育压力。我们采取了一胎化的号召,固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效果,可是我们绝不盲目于这些措施所可能引起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对这些影响是绝不会漠视的,而且正在为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对预防其消极影响作出适当的建议,尽管我国人大和政府在这些方面已经加以注意,但是按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我们有理由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总数仍将达到,甚至超过12亿,这就提出了一个我们必须及时解决的大问题,就是在未来的大约十五年间,要为增加的2亿人口作出妥善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