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进进 《云梦学刊》2004,25(6):21-23,37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白华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可以分为90年代和新千年以来两个时段。其中宗白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美学特征及宗白华美学思想开创现代美学的新范式等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诗画统一的问题入手,切入宗白华意境论的形式主义内核及其中西对照的逻辑,一方面将1950年代的《美学的散步》一文确立为宗白华建立新的美学逻辑的尝试,另一方面则力图揭示宗白华在精神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所陷入的矛盾。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同情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精华,是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基础.宗白华的美学“同情说”受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庄子的齐物哲学、禅宗的妙悟思想的影响,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厚,表现为社会同情的伦理精神、物我会通的艺术精神、人我不二的禅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围绕宗白华美学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古典”与“现代”之争,尤其近年来随着焕活中国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白华美学来说,再次被越来越多学者重视,关于宗白华美学性质的认识也逐渐从单一走向深入,而对宗白华美学价值的肯定也从依附他者以获得自身价值走向对其自身独有价值的自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宗白华美学不仅仅是一种古典形态的美学,它实际上融合了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和现代存在主义-现象学美学思想,并将它们与中国形上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建构了一种寻求生命境界的美学形态。这种美学既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学界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一般把重心放在他自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阐述中国艺术境界的文章上面,认为这一时期是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收获期;至于1920年5月他去德之前的言论,多被理解为一个关注青年时代苦闷的"五四青年"的形象,认为这一时期为宗白华的人生艺术化阶段.这样的研究无疑抓住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如中国艺术境界的特征、中西画学的比较等.至于对散步美学的理解,多表层借用宗白华的话:"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而就"散步"和"逻辑"如何在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相容,研究却不甚明了.这种不明了对于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宏富全整性可能会造成若干的缺失.这里主要就宗白华美学、艺术学讲演稿中的会意审美、形式自觉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理解宗白华美学散步与逻辑的相容做些铺路石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6,(6):106-111
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最高灵境映射着高尚的灵性人格。"歌德人格"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典范。在宗白华看来,"歌德人格"是生命本体的象征,而"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理想人格的标本。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表现在他对本体生命的肯定,以及他的入世超世和"小己人格"上。这恰恰对我们当代人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要超越物的有限性,回归精神家园。二是既要深入生命,感悟"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又要静穆的观照生命,感悟生生之节奏。同时也要回归人的本质,热爱生活,追寻有张力的生命,呼唤自由生命。三是还要追寻无止境的超越,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种观点,学者们要么全面关注其美学思想的中国传统,要么关注其西方哲学精神,要么强调其中西合璧的思想特色,要么突出其所受庄子哲学的影响。综合考察,宗白华美学思想是中西古今思想相互融合的结晶,而其核心精神则是佛学思想。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体系及特色的认识,有助于对宗白华美学的主体风貌、精神特质、现代意识、科学思想、时代精神等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宗白华美学思想与西方思想、中国老庄思想关联的研究,但对其与佛学思想关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宗白华思想与佛学关系密切,在哲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来理解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确立体用兼备的人生观思想,关照军事、科技等现实生活,佛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高精义;在美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确立同情说、静照说、意境说等,佛学是其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总之,宗白华依据大乘佛学的精深义理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解决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佛学是宗白华美学思想最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王进进 《殷都学刊》2008,29(4):149-153
理解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探析其比较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他美学成就的获得建立在博取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众长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从分析比较意识的原动力——文化使命感和比较意识表征中的“博”在文化参照与“专”在画学的结合入手,旨在述评比较意识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相交合的价值以及在文化心态和方法论层面带给当下美学研究者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史中,宗白华美学既承接了中国美学源远流长的生命精神,又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美学做出了创造性的现代阐释,形成了以艺术意境为核心、以艺术式人生为最终目标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理论。本文通过对宗白华先生美学思想核心问题,即意境理论的考察,以及其文化人格的现代阐释,肯定了宗白华先生具有独创性的美学研究与方法,提升了宗白华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与现代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怕是没有第二人象宗白华那样“大名鼎鼎”而又默默无闻”了,从学生到教授六十来年,除一部《美学散步》使为数不多的学人知道以外,似乎别无更多可以表明他地位的东西。不过,颇为奇怪的是,一向爱挑剔的中国文人,对于这位老先生却又都一向不曾和不敢“相轻”。四十年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以蛰)”之称,八十年代更有“散步学派”之美誉。此足以察见宗白华的声望绝非薄浅的“著作等身”四字可以妄作比类的。近来获读新编宗白华美学文集《艺境》,久久地,生了一番结结实实的感觉:“中国美学研究第一人”的桂冠,实非宗白华莫属了。尤其感到,他集积年功力探入的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完全确立了他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无可非议的地位,并且直到今天仍旧成为我们许多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刘荣兴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1897—1986)一生淡泊名利,清贫乐道,默默而又勤奋地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把美的作品、甘粹的精神食粮带给人们。他的美学思想是深透的,又是生动的,是务实的,又是精神的;是超功利的,又是为人生的。近九十年的...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的人生态度和品格要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就要了解他的人生态度和他的品格。宗白华曾是“五四”时期我国最大的文化统一战线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时候,他曾同王光祈一起发过誓言:“此生不再入第二党会”。他大半生始终实践着自己这一誓言。“五四”以后,少年中国学会分化解体,他的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宗白华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观点,如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美学,美学研究应与出土实物相比对,重视戏剧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研究,注重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眼光来审视美学研究等等。这些观点体现出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的文化与跨文化意识,具有科学性和理论价值,对现代美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雅 《学术月刊》2012,(8):112-119
"境界"和"趣味"作为王国维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诉求与人生诉求相谐的致思路径,发扬了中国美学融审美艺术人生为一体的精神传统。从生命之欲到静观到无我,王国维的"境界"最终回到了生命之欲不可消、人生之苦不可解、艺术与审美终不能拯救人生的审美救世之悖论中;而从生命之力到迸合到化我,梁启超的"趣味"则将人生审美推向了春意蕴溢的超拔之境,既是诗意的也是乌托邦的。两种人生美学旨趣呈现了民族美学和谐蕴藉的人生情致在中国现代的演化与分化、深入与拓展,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精神自觉的重要始源。特别是梁启超之后,经朱光潜、宗白华等的丰富发扬,远功利而入世的趣味化诗性精神蔚成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之主脉,聚焦为人生艺术化等命题。这种追求现实生存与人生超越相统一的诗性张力品格,跳出了王国维式的纠结,在今天这个实利化、技术化的时代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深受佛学影响的美学家,宗白华的美学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和境界。本文主要以《流云》为其创作实践的代表、以《美学散步》为其美学理论的核心,从佛学的角度观照宗白华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救世情怀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价值根基是他的救世情怀。他对以救世为旨归的"宇宙人生真相"的探寻与他的以建立"少年中国"为目标的人格建构的思考促成了他美学思想的发生。在由救世情怀所激发的美学思考中,宗白华把自己人格建构的思想与其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追求结合了起来,使他的人格建构思想在具有社会意义的同时更具有了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术化的看法。他运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创作和欣赏。后来他逐渐超越柏格森的思想,把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宇宙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美学思想想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显然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思想研究著作。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创造性与研究性的相结合。 在“研究”中,首先该书作者林同华抓住了宗自华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契点,作为散步派美学的关键所在是一种诗化的思想体系。作为诗人、艺术鉴赏家,宗先生拥有大量的艺术实践。对自然、艺术、人生和哲学的热爱这四个层次有机的构成衍化出一种诗意的冥思,在形而上与艺术之间飞架起一座桥梁,于是美也就寻觅到了自己指向性的归属,从而在诗的氛  相似文献   

20.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2024,(1):191-200+239+24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