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认为是责任内阁制。从其条文入手 ,通过与实行典型总统制政体的美国及责任内阁制政体的英国的比较 ,可以确认《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实际上是兼有总统制和内阁制因素的混合政体。  相似文献   

2.
王小飞 《云梦学刊》2009,30(1):55-58
民初政体模式实践在内阁制与总统制间经过了一系列的反复,这种反复,不论胜负,都可视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间,政党政治蔚为壮观,然而浩大的声势并不能遮掩其幼稚的本质,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共和党、国民党、民主党等都因其自身的幼稚与脆弱未能守住资产阶级的政体。当袁世凯祭起军权独裁的大旗时,民初的政体模式已经走向了它的宿命,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3.
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政权的运行方式,并体现着政权的归属。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清末民初的政党政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政体选择。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选择什么样的政体一直是各方斗争的焦点。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斗争贯穿于政党政治的始终。由于历史、传统、当时的国际形势等多种原因影响,中国未能选择并形成最为恰当的政体形式,这成为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诱因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叶利军 《江汉论坛》2007,1(4):84-88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在立法过程中,围绕着总统资格问题、选举机关及当选票数问题、总统任期及连任问题、副总统设置及代理问题、附则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在借鉴西方国家宪法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实质是民初政体之争即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论民初的内阁制政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中国进行了移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验,内阁制政体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项.探讨当时对这一政体的认识和实践,将有助于揭示民初宪政实验失败的必然结局、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历程.一、民初政体的争论及取向采行何种政体,各派政治势力极为关注和重视,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们之间的争论反映其对西方民主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各自不同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6.
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其文化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议会、内阁、政党、文官等制度皆起源于英国。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朝夕而就。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其独特之处:它走的是一条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渐进式的道路,通过自我调节曲折缓慢发展的速度,采用灵活与稳定交织的开放流动的形式,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和改变传统政治结构;它的发展又是建立在英国君主制、司法制、议会制、内阁制、文官制和地方政府制度等内容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发展完善之基础上的。此外,独特的发展历程与英国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特征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地方自治: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民主作为国家形式,包括政体和国家结构问题。“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资产阶级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又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又分议会制共和国和总统制共和国)两大类。所谓国家的结构问题,就是国家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形式分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两类。单一制国家根据民主原则的一般要求,必须使那些具有经济、地理和民族成分的地方实行自治;复合制国家,一般采用联邦制的结构形式。要全面认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价值,必须同时注意各派政治人物在政体问题、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所作的探索。 以往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政体问题,而忽略了国家结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政治制度虽脱胎于英国,但和英国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印度的政治制度是带有中央集权制特点的联邦制,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及议会选举等。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议会民主制对其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印度政治制度特点的阐述,特别是印度实行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利弊剖析,得出两点重要启示: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  相似文献   

9.
与古代城邦社会相比,现代国家的结构已经空前复杂化,但是,现代人却用更加简化的政体二分法来认识现代国家。政体理论不但包括谁统治,还有包括代议制、三权分立、总统制—议会制、单一制—联邦制等如何统治问题上的“政权的安排”;在方法论上,古典政体理论将不同的政体视为一个连续性的光谱,彼此很容易发生转换。但是,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这种基于事实的客观的多元论政体理论逐渐最终经历了两次蜕变而面目全非:基于事实的多元政体分类演变为基于观念之争的二元对立政体理论;以政体中的一个面向即以选举制为基础的民主面向代替长期积累起来的棱镜式混合制,理论上的误区最终导致很多转型国家的政治建设困境。政体理论需要正本清源,不但应该回到亚里士多德那里,还应该沿着政治与市场关系、新型国家-社会关系两个方向拓展,因为它们都构成了事实上的“政权的安排”。  相似文献   

10.
新政治经济学近来较多关注的一个学术兴趣点是:不同的政治制度是怎样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政策的。理解总统制和议会制区别之关键,乃是行政和立法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其关系的核心内容则是:分权的程度和意图分离的程度,以及由这两种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行政单方面的权力大小与议会立法凝聚力之强弱。总统制和议会制对经济政策影响的重大区别是:总统制下的公共支出及税收要低于议会制下的公共支出及税收;公共物品在总统制下的提供水平也不如议会制下高,并且,指向性项目在总统制下比较多,而全国性项目在议会制下比较多;就腐败而言,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总统制提高而议会制则降低了腐败;就政策稳定性而言,总统制倾向于既定政策的强力执行,而议会制中的政策变化比较灵活。  相似文献   

11.
严复认为政体应该与国家实际情况相符合,政体应该为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而设。在中国新的立宪就是建设一种全新的政治生活方式,限制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着重议会代表制,少数服从多数和政党制度及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议行合一制度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政体建立的理论原则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有着一个根本的对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按照议行合一原则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是按照议行分离原则建立的。这一对立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根本对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三权  相似文献   

13.
杨建党 《兰州学刊》2006,5(5):125-127
汉密尔顿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思想,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和维护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体,其稳健的民主政治思想适应当时美国的现实国情,顺应美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汉密尔顿是长期一个被误解的民主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17、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率先按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形式,并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的两种政权模式。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政权形式,比较其间的差异,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英、美两国同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建立的是议会君主制政体,美国建立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不同政体的建立,与两国政权形成的历史过程各具特色有密切关系。美国的议会君主制政体是在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确立的,是阶级妥协的产…  相似文献   

15.
伴随越来越多新兴民主国家在政治转型时实行半总统制,如今半总统制体制日益成为比较政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半总统制加以定义并进行类型分析,其中魏玛共和国是历史上的典型案例。魏玛共和国的经验教训和各国的政治实践表明,一国的权力关系结构和制度设计关乎该国政治运行的走向,权力关系结构过度分散和政党政治的过度分化不利于政治的稳定发展,尤其不利于民主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章士钊与戴季陶有关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论为主题,藉此探讨民国建立之初,知识分子对民主建设的认识。向来研究民初政治都把总统、内阁争议归究为对袁世凯的态度问题,即反袁者为克制袁世凯,故主张内阁制度,而支持袁世凯者则站在总统制一方。上述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亦因此忽略辛亥革命后中国有史以来初次实践民主的经验。由章士钊及戴季陶二人的争论观察,可以看出民初知识分子对民主满怀理想色彩:民主就是法治,法治就是宪法的制订,故总统制或内阁制的宪法模式便成为当时的争点,亦反映出19世纪西方流行之“形式民主”是辛亥时期民主的关注重点。至于民主制度与社会的关系或其社会实践过程为何,则完全不在两人讨论之列。有关宪法的浪漫想法,直到曹锟当选总统后,各界对共和制度再不抱任何希望,民初的民主争议才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7.
孙发锋 《殷都学刊》2010,31(3):84-89
民国时期总统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中外学者在研究民国史、民国政府与政治、民国政治制度史、民国政治史、民国政治发展、民国民主与民主化、民国现代化、民国宪政、民国法制史以及人物传记时,对民国总统制有所涉及。鉴于此,需要更加明确地把民国时期总统制作为研究对象,在更为广阔的视域里对它进行社会生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常士訚 《学术界》2012,(11):5-15,282
政体理论不仅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比较政治学关注的问题。在西方,政体理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特有的逻辑,中国对政体问题的探讨产生于清朝末期,对其探讨也有百年历史,特别是自毛泽东同志对政体理论发表已70多年历史,并对此后的中国政体理论与建设构成了重要影响。在国家建设的今天,中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就需要对指导这一制度建设的政体理论做一反思。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体制是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它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具体构成形式的总和。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构成形式问题,即国家的政体问题。广泛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包括:国家政治权力的合理构  相似文献   

20.
内阁制度起源于英国。清末民初国人倡言宪政,在组织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积极主张实行内阁制度。但是其时多称其为责任内阁,现在的法制史教材也沿用这一称谓。那么,内阁与责任内阁究竟是否能够等同起来,它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在建立内阁制的过程中引起了哪些争论,为什么会引起争论。该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