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解析及其现实适用性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解析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历史状态,分析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得以运行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指出在一些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的“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因其拥有知识和财产而被赡养”的说法带有一定的虚构性,处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实际上生活在自然状态,而维持这一状态所需要的三大条件——以生子为目的的婚姻、以多子为内容的生育行为和以父母在不远游为原则的家庭规范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再具有现实适应性,哪怕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我国养老必须从现在起就走社会化道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三者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暴力)是近些年来普遍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来自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文学等不同领域的呼声,尤其是女性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对女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进行了多角度的叩问和反思。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如此得到推崇的当下社会,家庭暴力的反复上演不能不让人们在对女性本已洗尽铅华却又身陷悲剧的命运谛视后感到沉重,于是我们透过现代家庭生活的情感帷幕,从结构性的立场和性别质素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组合,我们发现传统的"父权制"思想观念对于中国婚姻家庭的影响尤为重大,也是家庭暴力存在的最主要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正> 大约从舜禹启时代开始,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后从母权制氏族社会向父权制氏族社会过渡。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此后,社会形态、风俗习惯等,均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历史上这种由母权向父权转变前后的不同制度、习俗,业已为大量的考古资料所证实。如反映母系社会的仰韶文化中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塞、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华阴横陈村等地,都比较盛行男女分别集体埋葬的制度,这是母系制普那鲁亚婚的体现;而其随葬品的数量,女性的较男性的为多,这又是母系社会妇女地位崇高的一种反映。而到了反映父系社会的大汶口中晚期,已出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仰韶文化的墓葬制度。这里已出现了以男性为主的成年男女合葬墓,说明父系制一夫一妻家庭婚姻已基本确立。其随葬品,男性的多于女性的,而其位置又由男性居中、女性小孩偏侧。这些也明显地表明了男女合葬墓中的主体是男性,女性已退居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代罗马和周代中国无论是在时间、婚姻家庭形态,还是在社会形态上,都处在大体相同的发展阶段。然而,对于它们家长权力的表现特征,却一直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本文试图就家长权力的核心部分——父权在古代罗马和周代中国的表现特征,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其对当时各自社会的影响,做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父权制概念与女权主义理论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由女权主义流派中,父权制概念还未突显,但自由女权主义却是父权制概念发展的理论母体;在社会女权主义中,父权制理论已和阶级分析理论并行,成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激进女权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则是以父权制概念为基点和中心的.可以说,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理论体系是伴随着父权制概念在其中理论地位的日渐重要建构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世系依母系计算,氏族男性成员死亡以后,财产归母氏族所有,并由他同氏族的母方亲属所继承。因为当时实行的是氏族外的对偶婚,男子的子女必须留在女方氏族,依传统是不能继承他的财产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增加,男子在氏族中的地位愈益重要,便产生了改变传统继承制度以利于自己子女的意图。废除依母系计算世系及其继承制度的一场“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终于发生了。从此,世系依男性计算,男性成员的子女留在父亲氏族并继承他父亲的财产,而女  相似文献   

7.
拉链式结构:父权制下的性别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是一种权力等级结构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等级制。在父权制下,两性关系呈现出一种阴阳交错的拉链式等级结构模式:在同一社会等级中,男性地位比女性高,男尊女卑,性别不平等非常明显;在不同等级中,上尊下卑,等级高的女性地位比等级低的男性高,在地位或职务比自己高的女性面前,男性也必须低下尊贵的头。不存在超越等级鸿沟的性别不平等。将父权制等同于男权制,等同于男人的统治,是一种理论误导。  相似文献   

8.
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不少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去解读,认为简爱身上体现了女权意识,是一个现代新女性的标志等等,且已在学界形成了众多学术成果。但是,在肯定作品巨大的思想价值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作为生活在19世纪的女性作家,在《简爱》中是否也会折射出一些由于长期受到父权制文化秩序的熏陶,在勃朗特心理上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入手,以伯莎为个案,剖析这种影响在《简爱》中的无意识呈现。  相似文献   

9.
拜读《“具体概念”辨析》(傅殿英《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增刊),勾起我对中国辩证逻辑的若干怀疑。我基本同意傅文的观点,即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不是两类不同的概念,而是指对概念这种思维形式在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上的考查。但在有的辩证逻辑家眼中,具体概念成了与抽象概念并列的两类不同的概念。我想追问:这种歧见是如何形成的呢?仅是一个孤立的误解吗?我的看法是,这远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与其相关的还有一系列问题,如理性与知性、抽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等,这些问题形成有过程,有背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症结在于受前…  相似文献   

10.
质疑SSC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在我国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中,SSCI已经成了最高学术水平的标志。一旦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学校便给以巨额的奖金。这种做法有一个动听的理由,叫做“与国际接轨”。在S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真的就能与国际接轨了吗?且让我们看一看什么是SSCI,它是否具有这种资格。所谓S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The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所编制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期刊”(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的缩写,共收录了1765种杂志。具体情况如下:美国1001种,英国466种,荷兰105种,德国50种,加拿大28种,瑞士19种,…  相似文献   

11.
一点质疑     
贵刊在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马以君的《关于苏曼殊的“断句”》一文。该文在谈到柳无忌“一九二七年初辑印《苏曼殊诗集》时”,曾有“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一“断句”。对此,  相似文献   

12.
质疑SSCI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鲧禹启家族的崛起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一般认为,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是在氏族公社内部自然形成的。本文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作者从考察鲧以“产翁制”习俗对抗“图腾感生”神话之争、禹与涂山氏就子女归属权及姓氏即世系权之争、启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等重大历史现象入手,引证《楚辞·天问》、《史记》等古代典籍,对父系家族在崛起过程中与母系氏族的抗争进行深入剖析,证明鲧禹启之间贯穿着一条父权制崛起的发展脉络。由于鲧禹启三代的持续努力,确立了男性生育权、父系姓氏即世系权、父子世袭权,才完成了夏民族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吴鹏同志的《质量互变规律质疑》一文(见《河北学刊》1986年第6期,以下简称“吴文”),对质量互变规律提出质疑,有助大家对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规律展开深入地讨论,这是有益的.但他的观点有片面性,我们不敢赞同,特和吴鹏同志商榷.恩格斯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吴文说:“量与质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一物的某种质的‘量’与另一物具有一定量的另一种‘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量与质的相互转化.显然,这种转化与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交替,是完全不能相互等同的两码事.”  相似文献   

15.
利税分流办法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源流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义和团的源流,在今天能见到的有关正史传记、清政府官方文件和当时人的一些著述记载中,认为是白莲教支派的居多。“义和会源出八卦教乾坎二系”;“查义和拳即离卦教中所称之义和门,与白莲教同出一源”;义和团“实白莲之余烬”;义和团“其术分八卦为八门,名八卦教,乃白莲教遗孽”;“义和拳即八卦会匪,与白莲教异派同源”……。在有关记载中,当时被誉为在义和团源流问题上“说帖考之最详”的,是曾任吴桥知县的劳乃宣在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所写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说:“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清史稿》的一些传记中皆从劳乃宣说,其它一些著作中有关义和团源流的说法,也大都  相似文献   

17.
周处早年除三害故事,初见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原当出自幕客传闻,唐人且将此段文字写进《晋书·周处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胁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邪!’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  相似文献   

18.
无意识教育来自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与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根本对立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压抑在意识底层的无意识所决定的。弗洛伊德用无意识去贬低意识和理性的作用,从而彻底否定了人的自主性。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根基在于人有选择自由这一自主性。承认人的自主性,就必须把无意识理论与无意识教育从教育中清除出去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事物“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发展的具体形式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运动过程;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人们应无条件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一)发展不是事物“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首先,“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本身不能构成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20.
兼顾公平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似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从逻辑上和理论上看,有许多问题难以说清,提出来供同仁商榷。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说法,最早是在1986年《经济研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此文针对我国传统体制下结果均等优先(原文为平等优先,似为不确切),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与传统分配制度不同的看法,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