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新诗革命是中西方诗歌史上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前者是诗的技术的小改良,后者是诗的文体的大革命。意象派运动在诗的内容的世俗化和诗体的自由化上,确实影响了胡适及中国的新诗革命。但是胡适所受的影响远远没有通行的观念认为的那么巨大。胡适的“八事”与意象派的“三条原则”和“六条原理”都有巨大差异。中国的国情和胡适做人做学问的个性使他夸大了意象派运动的文体革命及诗体解放的程度,故意忽视意象派的精髓:高度重视偏重于图像而非象征的意象、清晰和有力兼顾的凝炼和适当保留格律形式的诗的音乐性。意象主义的“意象”与中国的“意象”颇异,im agism更应该译为“意像主义”或“具象主义”而不是“意象主义”。 相似文献
2.
《齐鲁学刊》2017,(2)
近年来,学界对胡适和陆侃如的师徒关系逐渐予以正视,但仍缺乏专门系统的梳理分析。在学术成长之路上,陆侃如一直得到胡适的青睐和栽培,也深受胡适的影响,但在学术理念和方法上却不尽一致,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这由1922年发生在师徒之间的"楚辞之争"可见一斑。一些学者因此常把陆侃如放在胡适的对立面,实际上,陆侃如虽然在某些方面与胡适有不同程度的分歧,但作为胡适一手栽培起来的现代古典学者,就其基本学术立场而言,他们无疑志同而道合,彼此间的讨论和分歧是同道间正常的交流互动。讨论过程中,作为弟子的陆侃如坦率批评胡适的方法观点,可谓当仁不让于师;而胡适主动请弟子批评自己的论作,对弟子的批评质疑不以为忤,平心回应,也足可谓之虚怀能容,雅量可佩。可以说,现代楚辞研究正是在胡适与陆侃如等弟子们自由活跃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发展起来的,而胡适与陆侃如师徒二人的创始之功尤其不可泯灭。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胡适与学衡派分野的开始,也是其分歧的基础,他们在理论主张和文化实践上的歧异都可以从这里找寻根源.梅光迪坚守文言与胡适选择白话都基于对语言的某种误解,他们都是在语言工具论的层面上讨论五四白话文的,而五四白话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胡适在批判我国古代传记的缺点和吸收西方现代传记文学长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传记文学思想。他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人,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一直都在提倡传记文学,并以创建传记文学理论和努力创作两方面的实绩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显著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胡适引领的白话新诗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伟大的基业,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胡适在白话诗歌理论和艺术建设中的一些失误也给新诗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致使今天仍然有人认为白话新诗是一次错误的历史选择。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对胡适白话诗歌理论中存在的理论先行问题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做一番探究,以期对胡适及其首创的白话新诗理论有更为深入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不仅是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文学理论观念 ,而且对诗歌、戏剧、小说的创作均作了大胆的尝试和创造性的实践。相比较而言 ,胡适更大的贡献是在文学理论上。他的文学革命理论 ,不仅包括“诗学革命”理论 ,“戏剧革命”理论 ,而且包括“小说革命”理论。他的“小说革命”的理论观念主要表现在 :肯定了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 ;标举写实主义 ,文学面向人生 ;反对团圆主义 ,提倡新的悲剧观念 ;科学地界定了小说文体 ,规则了短篇小说做法。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研究方法,生态批评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建设与尝试的状态,尚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研究盲区和不足,亟需实现新的突破。生态批评的范畴、方法以及生态批评主体素养等理论盲区亟待开垦;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还亟待明辨;生态话语资源的本土发掘及中西融通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重大缺失——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解存在一个重大失误,即无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在指导思想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亟需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责任缺失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责任缺失,固然有其现实的原因;但是,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对这些不负责任的现象和原因作出更深层次的理论解释。其中比较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的是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这些理论可视作对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求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12.
胡适对Pragmatism的翻译及其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对Pragmatism一词的译法有五种之多。他几乎不用“实用主义”、而用“实验主义”来翻译“Pragmatism”。他对“实验主义”翻译的偏向有其学理的、社会的、时代的、文化的理由。胡适对“Pragmatism”的翻译和宣传,不仅仅是一个字面上翻译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话语问题。一方面,这里显现的是一套科学主义的启蒙话语,体现了胡适与保守的传统主义者对科学知识话语权的争夺。另一方面,在科学主义话语的背后展现的是一套现代性的理路,是对“实验性的”、“自由主义式的”现代性观念的辩护,是对以革命性为主导的现代性观念的拒斥。 相似文献
13.
14.
胡适与杜威的中国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杜威的关系是 2 0世纪初中国思想史、教育史上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胡适直接参与邀请杜威访华以及陪同讲演等活动 ,同时又积极评价杜威中国之行的意义 ,奠定了后来相关研究的基础。当然 ,胡适回忆中的不实之处 ,也应加以辨析和纠正 相似文献
15.
论胡适的思维方式及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早年生活在血火交迸 ,战争频仍的时代。这一时期 ,文化论争的火药味浓烈 ,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交互论战 ,最后 ,革命的激进主义横行天下。论战的时代 ,促使胡适深入思考 ,逐渐形成他那种独具特色的以互相融通为主要特征的对话性思维方式。他在思考相对的两个事物时 ,总是将它们看作是平等的 ,而反对你死我活的对立和权力等级层次。这种对话性思维方式 ,表现在他对文化、文学、伦理学、哲学等问题的思考中 ,尤其是表现在其中西文化观上 ,他认为 ,中西文化是平等的 ,变化的 ,它们应该有无相生 ,长短相形 ,自由对话。 相似文献
16.
起点的摆荡:胡适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继承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意象的高度纯熟化从文化上钳制与扼杀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从诗歌艺术层面也使注重意象营造的古典诗歌基本丧失了诗歌应有的审美感受性,并危及到诗歌本身的存在。“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为突破口,而早期白话诗以胡适的《尝试集》为代表,胡适通过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继承与创造,凸现了其在诗歌由旧到新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柔弱不争是胡适自由思想的重要因子。胡适深受老子“弱之胜强,弱之胜刚”的思想影响,并缘此而接受了基督教及当时一些人道主义的不抵抗思想。胡适运用柔弱不争的自由思想观察中日关系,在“二十一条”危机和“九一八”事变前期主张对日示弱,反对与日本作战,要以不争为争。胡适柔弱不争的自由思想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处处示人以柔弱不争,藏起全部锋芒,广交朋友,各式朋友遍天下。胡适形成这种柔弱不争的自由思想,还是特殊的家庭教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要准确评价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意义,充分理解其深远持久的影响,乃至深入认识新文学的性质,就必须对胡适所倡导的"白话"概念之基本内涵加以仔细认真的辨析。白话的上升与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国语运动的深入和"现代"意识的萌发有着内在联系,白话本质上是一种现代语言。对白话作为文学语言的地位逐步自觉的确认过程,也是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深刻裂变,文学格局进行重大调整的过程。由对"白话"概念的整体考察可以感知"五四"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