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哲学研究的新探索赵馥洁,张亲霞王玉研究员作为我国价值哲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继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价值哲学》之后,又推出了他的新作《价值哲学新探》一书。(1993年8月,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探》在《价值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古代的卜筮书,从其性质来看,和甲骨卜辞同起源于占卜,应用也同在于占卜,虽然两者体制不同,就内容来说,范围也不相同,但无疑都是卜筮者流所做的。即因《易》是一部卜筮书,所以秦焚诗书而《易》独以卜筮书保存下来;也即因其为一部卜筮书,可以附会解释,所以到了儒家手里,便给他添上了许多道德政治和哲学的解释,如“彖辞”,“象辞”,“文言”,“系辞”之类,都只是儒家把原有的《易》加以发挥,《易》变成中国哲学胚胎的书,而且变成最早保有辩证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的书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评《邓小平的价值观》陈世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玉的新著《邓小平的价值观》一书,这是他继《价值哲学》、《价值哲学新探》之后,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邓小平的价值观》一书,从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观的高...  相似文献   

4.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邹广文博士近年来一直辛勤致力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在1991年出版的《文化·历史·人》一书,着重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层面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最近出版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布罗夫在苏联的《共产党人》杂志1987年第17期上发表题为《重大转折》的文章,介绍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现状,谈到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时他说:鉴于和改革大学中哲学学科的教学和编写新的教科书的必要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对陈嘉映教授这些年的工作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这次比较认真地看了他今天的报告《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差不多有一点数目了,至少是可以猜测到他现在的部分工作了。大家知道,陈嘉映教授先是做海德格尔哲学的,后来主要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翻译了两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书,就是《存在与时间》和《哲学研究》,都做得很好。但如果你跟他说他是做谁谁的哲学的,估计他不会高兴。不过无论如何,比如根据他今天的报告来猜测,他的哲学中成分是相当复杂的,有现象学的,有解释学的,也有日常语言分析、科学哲学、认知科学的,等等。当然,…  相似文献   

8.
《高清海哲学文存》高清海先生是当代中国卓有建树的哲学家,199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将高先生的作品结集出版共六卷《哲学的创新》、《哲学的奥秘》、《哲学思维方式变革》、《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哲学体系改革》、《哲学在走向未来》,2007年3月重版。这套书全面概括了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书中展示了高清海先生广阔的  相似文献   

9.
熊红艳 《理论界》2007,(4):171-173
罗素是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问题》一书成为哲学研究者的必读之物。该书作为一本通俗性的哲学导论,为读者呈现了一条清晰明确的线索,让读者从了解什么是哲学入手,一路体会到哲学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以来,王振武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论述了他提出的“选择论”,随后又写了《选择哲学导论》一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观点。他强调指出:“选择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不同于经典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王振武:《以选择论为框架建立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4期;以下凡引此文均不注出处) “选择哲学”是不是新的现代哲学?它发展了还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有益于还是有害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能不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1.
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和他对《老子》一书的注释之中。他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197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改变了看法,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者。1983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他全面地审视了上述两种看法,认为它们都"犯了把古人现代化"和"片面性"的错误。他在老子哲学研究中在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以及他勇于自我超越的学术精神,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12.
友人姜允明主持澳洲马奎里大学汉学系多年,新加坡大学在1980年出版他的博士论文《心性探微——明代哲学诗人陈白沙》(Paul Jiang Yun-ming,The Search for Min-d:Chen Pai-sha,Philopher-Poet)。1988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姜教授的中文论集《心学的现代诠释》。首两篇《中国传统哲学中普遍性和现代性的问题》及《中国哲学的现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各家学派中,庄周派是一重要学派,并且世人尽知有《庄子》一书传世。“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第二卷,讲到现代科学的根源的时候,论述了它们同中国哲学,特别是同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的关系。可见中西哲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光明日报》1981年5月7日第四版文章未段)在先秦诸子中李约瑟是特别看重庄周的。《光明日报》同年10月23日袁翰青同志的文章,评介提出介子论因而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也说,汤川自述少年时代喜爱读《庄子》,“他在1973年曾经用英文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创造力与直觉》,主要就是谈《庄子》这书对他科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哲学奇奥恣肆,其文章也“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庄子的思维触角深入事物的细微处,他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悟出深奥的哲理来。魏晋玄学家们,把《庄子》书同《周易》、《老子》并称之为“三玄”是有眼力的。庄子哲学,确实是中国哲学中最具思辩的部分。只不过玄学家们对庄子哲学,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就是了。一部《庄子》书,可说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花,历代学者都予以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比冯友兰年长二岁,却是冯的老师辈,二人均堪称卓然儒学大师,人生哲学是他们各自哲学的中心。如果说梁的学问主要地靠自学勤思、自家体验得来,冯的造诣则与他受过严格的现代学校教育和哲学的基本训练密不可分。同为现代新儒家,梁、冯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类型和理论进路。 总的说来,梁对冯的哲学无多好感,也较少批评。而冯对梁的哲学却“关心备致”,常拿自己与梁相比较。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在哥伦比亚大学第19期《哲学杂志》上以英文发表书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向美国学术界介绍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他在早期代表作《人生哲学》中声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梁氏《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影  相似文献   

16.
如果在谁的印象中,科学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公式、推理,哲学是一堆抽象晦涩的概念、范畴的话,那么他在读了赵鑫珊的《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以下简称《断想》)之后,我想他的印象可能会大大改观。我读完了《断想》之余,掩卷沉思,不得不赞叹作者的博学善思,同时也更深地激起了我对科学、艺术、哲学的热爱.《断想》一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我想主要是因为该书有如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易学哲学大师,朱熹追求《周易》一书的本来面貌,提出了“易本卜筮之书”的命题,突破了经学的传统观念;他以阴阳对待和阴阳流行概括易学中的阴阳变易学说,进—步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他以程颐体用—源说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将汉唐以来易学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体系,转变为本体论体系,对儒家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思想和柏格森哲学的关系,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批判梁漱溟”运动中多有人论述。其时,人多以为梁漱溟属柏格森一派的唯意志论。三十年过去了,这种印象仍未消除。吕希晨所著《中国现代哲学史》一书亦从此种角度出发分析梁漱溟的哲学。虽然这些论述都有偏颇之处,但梁漱溟思想和柏格森哲学有关系已为学术界许多人认定的结论。连梁漱溟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在《朝话》一书的《中西学术之不同》一文中他说过:“中国儒家、西洋生命  相似文献   

19.
张江明同志不愧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的带头人。我们一直在注视和学习他的研究成果,从中得到不少的教益;但也发现我们与他在某些观点上存在歧异。这里,我们打算就张江明同志原在《哲学研究》1981第9期刊登后来被收入《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研究》一书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谈一下看法,以就教于张江明和哲学界的其他同志。(一)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享誉现代思想论坛。这部书在当时使日趋式微的中西文化之争再度掀起巨大的波澜。在其“发行之后不到一年,已经得了近百篇的论文,十几册的小册子,和他大打其笔墨官司。这样一闹,他这部书,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