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所、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沈阳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首届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7月24日至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举行。与会代表近70人,提交学术论文26篇,论文提要50余篇。会议交流学术著作及民族文化作品9部,学术杂志4种。专家学者们讨论热烈,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焦点集…  相似文献   

2.
一、“当今版图论”与“各王朝疆域论”的论争 建国后不久,上个世纪50年代初白寿彝先生针对当时史学工作者“似乎都还在历代皇朝的疆域里兜圈子”的现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一文,①提出处理我国历史上国土的两个办法:“一个办法,以历代皇朝的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在敌视中国的外国势力的鼓动下大肆鼓吹“西藏独立”论,他们利用国际讲坛、借助报刊,赤裸裸地公开叫喊“西藏独立”、或通过所谓“人权”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为此他们不择手段地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甚嚣尘上。尤其某些国外敌视中国的势力,他们对此特别卖劲,为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出谋划策,提供讲坛、资金,甚至亲自出马,以声明、讲演乃至著书立说,炮制了一系列旨在破坏中国统一,鼓吹“西藏独立”的谬论。一个时期蒙蔽欺骗了不少不知真像的善  相似文献   

4.
民族理论研究2.001金炳镐熊坤新彭谦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2.009彭谦论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模式———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权2.013乌小花再论“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理论2.018刘亚丽合理发挥“两课”对民族师范生的道德牵引作用3.007姚爱琴对列宁“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3.011袁雅丽建国以来党的民族理论在青海的实践3.015贾桂英试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和谐”思想西部开发研究1.001龚永辉民族精神研究与民族意识研究1.008关桂霞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探微1.013穆殿春中国共产党处理和解决民族问…  相似文献   

5.
汪高鑫 《回族研究》2005,(2):109-114
白寿彝先生史学理论之最具特色之处,是强调中国史学的民族性。其主要内涵一是认为中国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要正确地认识“中国”这个概念,要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的疆域问题,要重视中原以外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叙述;二是强调历史教育要关注国内民族团结的历史前途,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看其主流和发展趋势,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矛盾与团结问题,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少数民族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由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学界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葛公尚同志主编的《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聚合了国内十多位学者数年辛勤耕耘的精髓,反映了我国学者在国际政治视角下研究跨界民族问题的最新成果。该书包括“理论篇”、“世界篇”和“中国篇”三大部分。“理论篇”对有关跨界民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诸如“跨界民族”的界定和分类、跨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跨界民族与地缘政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世界篇”对当代世界近20个跨界民族热…  相似文献   

7.
纵观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与“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系谱论”民族主义观试图将“进化论原则”与“民族观念”相结合,从历史演化的线索中审视某一民族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民族主义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论和可能性的历史前提。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虽然依托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但是在民族共同体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民族身份认同”却与政治场域中的“公民权利”、“公民身份认同”发生内在性冲突。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侧重于从民族有机体“自然演进”的角度在“时间维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要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体性建构”的空间维度化解这一矛盾,但结果证明,两种民族主义观念都无法顺利走出民族主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
汤莹 《回族研究》2023,(3):40-46
在中国疆域沿革史领域,顾颉刚、史念海的《中国疆域沿革史》可谓一部兼具学术与现实双重价值的典范之作。该书以“使知先民扩土之不易”为宗旨,充分运用科学的考证方法,通过从西方引进的章节体考察“历代疆域之变迁”,兼及“地方制度之变迁”与“人户之增减”,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禹域”。该书出版后,不仅有效增强了国人守土有责的疆域意识,而且一度成为中共中央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参考书,更激发了广大学者研究中国疆域沿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正>(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边疆”与“中国”的交融:理解和诠释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路径/李大龙//思想战线,-2022,(5).35~44从多民族同源神话叙事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生成脉络/周建新//广西民族研究,-2022,(4).43~50多民族国家民族凝聚力建设探析:以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为中心/陈玉瑶//民族研究,-2022,(5).26~37俄罗斯库尔德移民融入困境探析:以阿迪格共和国族际关系为例/白胜洁//世界民族,-2022,(4).102~113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中国民族学学会大连学术讨论会述要纪闻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东北民族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5日至19日在大连东北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57人,分属13个民族,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民族学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族学会2017年会“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学派·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7月14日至16日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民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全国21个省区市及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学派·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从历史、语言、艺术、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社会、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参会者多是来自民族学与民族理论研究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12.
唐朝制定民族政策的历史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是经南北时期政治大动荡、民族大融合之后出现的强大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的疆域超过秦汉,“天下宴然”,“四夷宾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唐朝统治集团推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和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民族政策。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历史渊源,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一历史经验的启示唐初贞观年间,李世民君臣等人经常以前朝历史为鉴,讨论施政得失,有《贞观政要》40篇传世。其中《安边》一篇即着重讨论对周边民族的施政措施。祖国历史丰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很多,自秦朝建立以后如何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状态常常是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引起的。因此,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均对“夷夏”民族关系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状况与需求作出了相应的论述,由此汇成了一部源远流长的“夷夏论”史。本文着重从西周“封建”设“要服”、“荒服”;孔孟时代“尊王攘夷”和“夷夏观”;江统《徙戎论》;宋人石介《中国论》;近代社会“体用”论争与孙中山《民族主义》等几方面入手,对这一富于政治意义与学术价值的重大问题作系统性研究,这不仅对理解民族关系理论演变是十分必要的,抑或可以说对理解和处理当代民族关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各族人民之间的饮食交流,大大丰富了各民族的饮食生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早在遥远的古代,创造了光辉草原文化的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就和中原华夏各族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匈奴人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食畜肉,饮“湩酪”(湩,音种,即乳汁),但也吃粮食,这些粮食大都来自中原地区。生活在祖国东北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享有“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第一人”美誉。中国民族主义是在清末列强瓜分中国领土、中国领土边疆危机频发的背景下诞生的。东北边疆危机伊始,国内还少有人能够理解主权、领土这样的现代概念。反观梁启超能够较早认识到东北边疆危机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妄图独占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染指中国东北、日俄战争,以及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西方列强对中国东北领土的觊觎,梁启超逐步提出以维护现有东北边疆疆域、收复丧失领土为目的,以加强对东北地区控制,东北地区能够达成自治、自强、发展为目标的民族国家领土战略。了解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中对东北边疆危机的认识、对边疆领土问题的重视、加强边疆领土开发构想也是了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和云南省民族理论学会主办、云南省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跨界民族研究课题组承办的“首届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讨会”于1998年10月15—20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55人,会议收到论文35篇。开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学术界围绕着与民族矛盾原因有关的问题展开了不少的研究 ,其中有的研究实际上已经在理论上建构了彼此不同或有一定区别的民族矛盾原因体系。主要有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主要因素和多种原因”论 ,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论 ,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论 ,民族关系或民族问题的“诸影响因素”论 ,“国内族际冲突导源于民族国家构建和族体发展之间的矛盾过程”论。  相似文献   

18.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觉  吴鹏 《民族学刊》2021,12(6):1-10, 115
近代中国面对的是一个陌生而残酷的“霍布斯式”的民族国家丛林,在西方外来文明的侵蚀下,传统央地关系与边疆治理机制被迫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重构之路。系统性秩序与社会性秩序是对边疆治理过程中维持和解构边疆社会多样性的两种力量机制的一种概括性解释,通过这两种秩序的力量消长以及“人民至上”话语的历史切入,勾画传统中国在向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边疆治理逻辑切换和路径演化的内在矛盾和一般性图景。在“人民至上”话语下分析中国边疆治理相关问题,除具体的治理策略外,也为理解以下两个层面的宏观内容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视阈和微小的切入口,即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国民(人口)”与“国土(疆域)”的形而上联系,以及多民族国家建构治理的历史与现代的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云 《中国民族》2023,(11):12-13
<正>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系统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引领,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以及积累的宝贵经验。西藏始终坚持增强“四个共同”思想,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