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当前,我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使群众深入广大党员内心,成为在工作中的自觉行动,根本的是要树立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包括“一切依靠群众”的认知结构模式、“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结构模式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方法模式三项内容,其核心是群众路线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领导方法。清楚了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则明确了对待群众的态度、工作的目标和正确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
周晗鹭 《经营管理者》2009,(15):274-275
道家领导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领导思想形态。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要求领导者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它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安时处顺”、“不将不迎”的态度,使领导者有抗拒逆境的韧性精神力量和消融苦闷的理想途径。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情况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有利于应付激荡的社会巨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因此,道家“无为”的领导风格对当代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一、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根据老子的理解,领导者分为四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人们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即无形领导;次一等的,人们亲  相似文献   

3.
许博渊 《领导文萃》2011,(14):98-102
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有一个坚定的看法,认为世界上的文化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一种文化可以长盛不衰。他认为东方文化的基础是综合的思维方式,因此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西方文化的基础是分析的思维方式,因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西方文化垄断世界已达数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孟强 《决策与信息》2011,(12):237-238
武汉市蔡甸区国家税务局局长孟强从研究“思维”这一人类独有的根本特征入手,结合基层国税工作实际,就如何破除思维定势,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这“三大思维”方式,不断推进国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 《领导文萃》2007,(9):146-151
我觉得.作决策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它的思想核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了2000多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6.
郭之纯 《领导文萃》2008,(12):42-45
“文化态度”并非虚妄命题 “地球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日趋频繁的今天.中国所面对的现实是:新的文化概念每天都在传人,旧的每天都有人提起,其间的竞争对抗、交融磨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衍生出无数前所未有的崭新文化命题和概念体系;而且这些新命题、新概念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此背景下,对待新旧各类文化现象的态度理性与否以及理解深浅问题。每个人都无从回避。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理论性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地优化教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口号,“挖掘课堂文化”。所谓课堂文化,是指在特定课堂空间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总和。笔者认为,想“挖掘课堂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们说成败孰知谁为英雄,还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讲道理都是成败对举,但着眼都是成功,讲得更多的是成功,甚至整部“成败学”关注更多的也是成功。然而,从一种过程而言,从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言,充分地关注失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多有习惯性思维,自古已然,有“路边苦李”的故事为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诸儿”看到路边李树挂满果子,想当然地去攀摘,王戎(不知是否“竹林七贤”之王戎)却没屈从于“习惯性思维”,而是来了个“逆向思维”,认定这是苦李,否则早被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若说王戎从中得了什么好处?恐怕孩子们会说:少吃了些“苦头”! 故事终归是故事,想得多又累了。何况,又有谁会觉得这故事里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价值呢?也许这就…  相似文献   

10.
时政     
说起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大凡读过书的人都认为文化代表知识或品味.文化是思想、艺术或技术,文化是一种象征。“知识分子”是对文化人的概括,“文化人”则含有儒雅、谦谦君子之暗示。中国文化深厚如望不穿的地窖,有人说它醇香,有人叫它酸臭,也有人说它不香不臭。后者是中国的传统“中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界,特别是被称为“新左翼”知识分子的一批学人,最近对初见端倪的中国市场社会进行了相当猛烈的批判。这一批判的核心思路是:随着“两大阵营”的瓦解而来的“后冷战时代”其实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的时代。面对这一“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中国以及各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发生了一致(“向左转”)的变化,那就是,当“资本与劳动”的冲突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时,知识分子应当对“资本”采取批判态度。基于这样的理解,新左翼知识分子,首先从文化领域开始对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激烈批判。最近,这种批判…  相似文献   

12.
张晓娜 《科学咨询》2007,(21):62-62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性及风格性. 对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立足现代,发展中国古典舞必须表现现代人的观念,但不失民族传统.在民族文化精神建构下的中国古典舞蹈,已不是旨在复活古代舞蹈原风原貌,不是一种纯舞蹈形式思维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渗透当代人对"古舞之典"的理解,而是一种与时代合拍的全新概念,是对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当代阐释.中国古典舞蹈,应该是在当代构建的、在继承传统舞蹈基础上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能够突出一种使自己的历史在当代的重新阐释中获得生机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该怎样理解法治?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或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认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前一种法治观是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从上古时代起,明天道、察民意、“制而用之谓之法”1的统治工具论观念就已经深植人心。后来的文人策士们说得露骨一点的,则谓“设法度以齐民”2;说得含蓄一点的,则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3,“务以德善化民”4。总而言之,法律只是用来管束老百姓的。虽然到了近世也可…  相似文献   

14.
直觉思维是凭借感性经验和已有知识,对事物的性质做出直接判断或领悟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具体形式:直觉和灵感。直觉表现为主体对事物本质的一种迅速的敏锐的洞察,是一种预感性的直接判断,即对所探究问题答案的“一眼望穿”,而灵感表现为主体对较长时间探索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一种突然的领悟,是思维长时间受阻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的爆发性的飞跃,有“茅塞顿开”之感。  相似文献   

15.
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汪晖北京青年报张天蔚A从1993年开始,“东方主义”、“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一时成了中国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热门话题、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及处理国际事务的做法,促使中国青年,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现代社会最大的艺术是“管理的艺术”的话,那么,批判思想最大的活力就在于它是“如何不受管理的艺术”。今天,法兰克福学派仅仅被理解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但是在当代中国,所谓“大众文化”是依靠市场和官方传媒向社会推行的一种与消费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是一种“大众”对之所知甚少的,必须从外面灌输和倡导的东西。正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样,它首先是对人民大众生活方式的“彻底革命’和对上层建筑的全面控制和占领。现代进程不仅涉及政治和经济的一系列变迁,而且涉及一种特殊的文化变迁,其中,对时间和…  相似文献   

17.
刘捷 《领导科学》2016,(5):8-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从守节不移的隐士之廉到清正廉洁的官吏之廉的内涵转变。这种转变既反映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社会转型,又反映了"廉"文化从德法分离到德法并重的思想变迁。而中国的"廉"文化也就此形成了将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官吏义务置于吏治中心、国家根本的传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当下的廉政观念中也离不开对道德之廉的期待与追求,当下的廉政建设更是不得不遵从义务之廉的文化传统,并在这样一种融德于法的思维逻辑之中建构当下的廉政话语。所以,在当下的廉政建设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话语基础,而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现在企业界有人提出“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规模,三流企业做品牌,四流企业做产品”的总结。在我看来,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校长做文化。现在学校文化研究的基本内涵趋为: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管理境界和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做事方式、处世态度、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在长期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学校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头等大事。它影响此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至深且钜我们经常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然而对于“五四精神”重要内容之一的“民主”,如何理解及如何继承,都值得深入研究探讨。一、“民主”与“科学”口号之提出谈“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就不能不提起陈独秀(1879-1942)这位著名的思想家、启蒙教育家。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宣传者、组织者,并曾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之职。北伐时期因执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中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后坚持错误,反对武…  相似文献   

20.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定量化和严格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集体主义的“家天下”文化,以重视“情感管理”,强调人本位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为主导。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要想成为“君子”即好的管理者,务必从这三方面进行由“内圣”到“外王”的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