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彪、“四人帮”极力推行极左路线时,提出一个“矫枉必须过正”的“论据”。他们以这个“论据”为盾牌,抵御人们对他们一伙的揭露与批评。你要批评他们搞极左,他们就说你反对“矫枉必须过正”,就给你扣上“还乡团”的帽子,就把你当作“土围子”打掉,充分暴露出其骗子加恶霸的咀脸。粉碎“四人帮”后,虽经拨乱反正,但由  相似文献   

2.
“矫枉过正”这个成语是比喻纠正错误而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发在一些“矫枉必须过正”的例子。比如要把一根弯曲的竹竿取直,不把它向相反的方向“过正”地弯儿下就难以做到。在英语语音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我们针对来自不同汉语方言区的学生的语音特点,试着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在学习英语语音时难点各有不同。所谓受方言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用本人方言中的某些音素来代替自以为相同或相似的英语中的音素。这样做有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前几年,在“文化热”的讨论中,一些人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一堆发出腐烂气、使人窒息的垃圾。这当然是错的。在强烈的反传统之后,如果又伴随着一种同样过份的民族主义运动,提倡人人讲传统而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未免过于偏激。这种相互攻讦的态度对文化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是我党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好工作,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十分重要。”特别在新的形势下,改革日益艰难,矛盾层出不穷,对我们的领导工作无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更需要我们善于用辩证法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坚持事物质与量的统一,提高把握“度”的领导艺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一定的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区,防止“过”与“不及”是一种领导艺术。否则就有可能犯“…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20日,在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于上海召开期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双边会晤中一致认为,“车臣恐怖势力”和“东突恐怖势力”都是国际恐怖组织的一部分,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一言正视听。至此,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东突”恐怖势力被撕破了画皮。 何谓“东突”恐怖势力 所谓“东突”是指企图在中国新疆建立“东土耳其斯坦”政权的分裂主义  相似文献   

6.
对立统一学说是辩证法的核心.在如何说明和发挥这个"核心"的问题上,一方面先后出现了用存在缺陷的"一分为二"命题和失范的"一分为三"命题的来表述对立统一学说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长期以来对对立统一学说只停留于狭义的认识水平上,忽视了对立两极之间的"中介"在统一物内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提出过但没有详细地考察的"中介"范畴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得到确立.我们要明确地把"中介"范畴引入对立统一学说,把狭义对立统一学说提升为广义对立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7.
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一命题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对“法律”和“信仰”概念的不同理解。伯尔曼基于对20世纪美国社会现实的分析,认为法律与宗教荣辱与共,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还体现了人的正义终极的关切。伯尔曼是基于西方现代本体论的视角,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8.
关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一个逻辑分析的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关系命题的两个关系者词被全称和存在两个量词约束时,即所有事物与有些事物有某关系或有些事物与所有事物有某关系,如何正确表达和理解这类命题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逻辑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一阶逻辑工具及其解释的方法,分析该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揭示不同量词在关系命题中位置变化的规律,对关系命题相应的普效式、可满足式给出严格的证明,从而提供一个逻辑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哲学界发表了为数不多的文章就贝克莱哲学进行了重新思考,这是批判了几十年的贝克莱哲学一个新的研究动向。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许多研究者都把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命题纳入本体论范围,集中于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之争。笔者以为,从本体论出发并不足以挖掘贝克莱这一命题的实际含义和价值所在,除了继续被视为一架“发了疯的钢琴”、“无知”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因此,研究的视角必须从本体论投向认识论,才能领会到贝克莱这一命题,意义所在。贝克莱继承由洛克提出的经验主义认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界,人们常用“非此即彼”这一命题来标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征。这是因为,“非此即彼”具有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结构,它断定:在“此”与“彼”之间,有且只能有一个真,不可能两者都真,这就恰能揭示形而上学割裂事物联系的思维特征。然而张忠义同志在《关于人们一直误解的一个命题》一文(载《哲学动态》1991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参加了一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访谈节目,谈1977年的高考。栏目编导事先从网上搜索并下载了1977年以来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资料,我拿到手发现,这份东西有史料价值,用来反映最近30年意识形态如何从社会生活撤离,很有意思。“文革”是必须结束的,但“文革”是以“文革”的方式结束的,这就出现此后多年在“文革”的阴影中徘徊不前。如1977年作文命题,当时还不是全国统一,各省市自理,且看下面选题:一字不差,完全巧合的有陕西、山东和宁夏:“难忘的一天”。这是大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做过无数遍乃至做滥了的题目,想不到会被三个省的“学政”…  相似文献   

12.
当关系命题的两个关系者词被全称和存在两个量词约束时,即所有事物与有些事物有某关系或有些事物与所有事物有某关系,如何正确表达和理解这类命题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逻辑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一阶逻辑工具及其解释的方法,分析该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揭示不同量词在关系命题中位置变化的规律,对关系命题相应的普效式、可满足式给出严格的证明,从而提供一个逻辑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3.
一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成名说,成功的悲剧性作品必须具备什么特质,这是理论家们颇感兴趣的命题。有人说:“再现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的唯一职能”。也有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这“不幸”与“可怕的事物”,大凡是指流血,灾变与毁灭之类。但有人却又认为:“悲剧性的本质不在流血的结局,那只会引起令人窒  相似文献   

14.
舌尖后音在兰州方言中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把“梳子”念作“麸子”谈起“梳子”和“麸子”这两个词在普通话中语音泾渭分明,但在兰州话中却是地地道道的同音词,因为兰州方言中“梳”的声母同“麸”的一样,是唇齿音“f”,而不是舌尖后音“sh”。兰州人学说普通话,有的念对了,把梳子念成了 shū子;有的搞混了,把梳子依然念成了 fū子,把麸子反倒念成了 shū子;也有的同志矫枉过了正,把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于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时代的问题,或者说怎样去概括我们时代的问题,看法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我们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统一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成熟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正在生成的时代”等。我认为用“社会主义时代”来概括我们的时代,更为简单、明了、准确,能更好地揭示我们时代的本质。划分时代的根本标准应该是时代的根本矛盾或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与事物过程同始终的矛盾。一旦这个矛盾解决了,不存在了,这个事物的过程就会终止,事物就会变质。一个  相似文献   

16.
关于辩证逻辑的概念特征,一般讲法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抽象性和具体性的对立统一”……等等。通过概念自身的对立统一,说明概念的矛盾本性,这无疑地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依据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原则,仅仅只从“对立统一”上说明辩证逻辑的概念还是不够的,这就有必要对辩证逻辑的概念特征作更全面的考察。黑格尔作为辩证逻辑的奠基人,开创了辩证逻辑的方向。而这一杰出成就主要是表现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创立的辩证逻辑与传统的形式逻辑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逻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过:“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也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的这种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时指出:“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又说:“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就告诉我们,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一个命题,包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及推动二者相结合的主体这3个基本要素。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相应地内化为3对具体的矛盾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对立统一、中国实际国情下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以及社会精英与社会大众在主体价值上的交往对话。这3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构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判断教育产业化这一命题是否准确、能否成立 ,必须将该命题进行经济学、教育学解析。从而得知 ,教育的多项功能和职责必须具体分析 ,有的具备产业属性并可形成产业 ;而育人这项本体职责却既无产业属性更不宜人为地“化”成产业。教育产业化命题以育人办产业是一种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