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诸族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拜是一种宗教行为。 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历史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类要生存、发展下去,就得依靠众多的人组织起来,才能取得征服自己的足够力量。生殖崇拜正是由对“种的繁衍”这样一个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的注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京族古代的教育活动论略陈时见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便产生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而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行与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教育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因为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着有目...  相似文献   

3.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早期的文化现象,也是原始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宣泄对生理的渴望,彰显对生命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正是由于先民们创造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促使我对"生殖崇拜"舞蹈文化的探索,促使我追寻其舞蹈背后的深刻文化意涵,这也正是笔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早期的文化现象,也是原始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宣泄对生理的渴望,彰显对生命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正是由于先民们创造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促使我对"生殖崇拜"舞蹈文化的探索,促使我追寻其舞蹈背后的深刻文化意涵,这也正是笔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提高少数民族人口质量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昌盛,是以它的社会生产发展程度为主要标志的。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个方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种生产”。马克思也说过:“第二种生产是靠消灭第一种生产的产品引起的,在第一种生产中,生产者物化,在第二种生产中,生产者创造的物人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3页) 在此,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离开了人,“第一种生产”即物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原始人无法科学地探寻生命的奥秘,不了解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真实原因,于是萌发了“生命崇拜”和“人体崇拜”观念。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与血相关的神圣观念和神秘仪式,就是生命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尚血观念”和“尚血仪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时至今日,这些观念和仪式在人类生活中仍有踪影可寻。当然,由于生存环境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各民族的尚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笔者认为,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都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并共同存在于社会生产的统一体中,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
因为民族学是研究“人”而不是研究“物”的学科,所以,在面对一个物质文化现象时,民族学家感兴趣的往往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民族学家看来,人们围绕某物而产生的关系,即人们之间受物质资料调节的社会关系,往往更为重要。让我们试举几个例子来阐明这一层含义。一、在研究一个民族的饮食特征时,我们首先要从饮食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许多功能这一事实着手。要知道,食物和饮料并不仅仅是用来止渴充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物性需要,它还是人们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从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共食捕获到的动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首子信仰与壮族民间文学的原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首子信仰是建立在远古壮族家庭社会文化建构之上的一个重要信仰形式 ,这种信仰属于生殖崇拜的文化范畴 ,是远古人类把食与生命、食与生殖联系起来后 ,在食与生殖链条上产生的对首生子的神秘和崇拜。认为首生子具有超凡的生殖神力 ,食之可带来生殖的繁盛和生活的兴旺发达 ,并以此为开端产生一系列的习俗观念和意识。这一习俗观念和意识经过多次的历史变革和漫长的历史演变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但其核心内容却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沉淀到壮族民间文学的原型结构之中 ,成为壮族伏依兄妹神话、《唱罕王》、《莫一大王》史诗、刘三姐传说中的首子悲剧命运的原型意向  相似文献   

11.
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刍议秦永章在人类活动中,衣、食、住、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建筑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设施之一,在生活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到今日的居住建筑,始终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反映...  相似文献   

12.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中有关西藏早期制陶业的记载很少,实物资料又所见不多,所以对西藏陶器,过去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西藏和平解放以前,少数外国人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在西藏进行过考察,西藏陶器的一些情况才零零星星地见于记载。和平解放以来,随着西藏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西藏早期陶器资料不断发现,陶器研究者对西藏制陶史积极进行探索,为我们了解西藏陶器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钩稽汉藏史料,依据考古发掘,试就西藏陶器的发展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研究赫哲族“伊玛堪”,可以发现“伊玛堪”是赫哲族古代历史的忠实记录,反映了这个民族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是我们后人研究赫哲族原始渔猎文化的宝贵资料。 下面,笔者分四个方面对赫哲族史诗萌芽“伊玛堪”反映的时代,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自然崇拜和萨满意识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时代特征 分析一部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离不开对作品本身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研究。在“伊玛堪”作品里,处处表现出赫哲族早期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例如在家供木头神,上山敬山神,下河敬河神。他们认为一切自然物也象人一样,是有意志、有感情的。 从“伊玛堪”主人公莫日根的命名中,我们也能找出自然崇拜的依据。例如:  相似文献   

14.
论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始宗教诸形态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整体 ,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结构中 ,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至上神崇拜的形式得以展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主体通过物质活动占有活动的对象 ,把自身的本质投射到客体之中 ,并借助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 ;祖先崇拜、至上神崇拜 ,主体的观念取向由外在客体走向内在主体 ,主体将自身的力量、社会存在方式通过人化的客体表现出来。原始宗教形态的逻辑发生 ,不仅体现了主体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主客体之间的现实关系 ,而且也体现了自然人化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早期生育信仰的产生、形式、过程和特点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生育信仰源于原始人崇尚生命,对产生生命现象的崇拜,亦即对生育能力的崇拜,它出现在图腾崇拜之前。生育信仰有女性崇拜、图腾崇拜、男性崇拜等形式。最早所见生育信仰的偶像为孕体雕像,它是对生命产生过程的写实,没有性别的区分。女性崇拜是生育信仰最初阶段的重要时期,表明人类对性别有了明确的认识,对生命孕育者在性别上的肯定。但女性崇拜不是图腾崇拜,它曾与图腾崇拜并存过一个时期。男性崇拜的出现使生育信仰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生育的主体突出了男子的作用,它一方面说明人类有了“种”的概念,同时也是男子社会地位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近代壮族(此处用“近代”一词是为了叙述方便。时间上应包括至解放前夕) 的婚姻家庭极有特点,在民族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尤为人们关注。但是,总结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著述只是局限在文字描写的阶段。思格斯曾经说过:“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两种生产在阶级社会中是和婚姻家庭紧密相连的。在婚姻家庭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阐述东巴教中纳西人生命、灵魂和生命神的箭,以及东巴教祭仪、神画像和纳西人生产生活中有关箭崇拜的习俗,联系中外民族有关宗教观念和习俗,指出纳西族传统的箭崇拜肇源于纳西人在古代战争和狩猎生涯中将箭这一杀伤力大的武器神化、灵化的拜物教意识。同时较深入地论析了纳西族箭崇拜意识的二重性表现,即认为它为神、人所用便能镇鬼驱邪,招财祈福,因而将它视为神器而顶礼膜拜;又认为如箭为鬼怪或敌人所用,则会祸及自己,因此对其敬畏交加,并在此心理上产生出“拔病痛之箭”、“转移毒箭于面偶”等巫仪。文中还论述了箭与纳西人生殖崇拜习俗和“青蛙阴阳五行”之间的神秘关系。最后,对东巴教和苯教的箭之礼俗作了比较研究,从微观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揭示纳西、藏民族这两个本土宗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了独到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艺术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人性需要而创造的,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在人类文化史上,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有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反过来,艺术的想象也激发和升华宗教的想象,宗教艺术的创造更加深和扩大了宗教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禁忌属心理民俗.鄂伦春族的禁忌民俗几乎贯穿于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产生于万物有灵观念成为各种信仰和崇拜的基础之上,是鄂伦春族人心理活动和信念上的传承,亦是民族内部相沿积久的一种文化现象.本篇调查资料所编列的每例事象,均得到三人以上的认定;文字基本保持被调查者口头叙述的原貌;事象排列虽未采用标题分列法,但基本上是以衣、食、住、行、生产及其它等六个方面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指导原则。同世界上的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事项都有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种民族文化事项产生之后到底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族文化事项传承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如果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不符合民族文化传承者自身的愿望,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