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金《憩园》自问世以来,它的接受可以分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国后至新时期前、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可以说,对《憩园》的评论几经起伏和波折。对《憩园》的分歧和争议主要表现在主题、人物和线索三方面,新时期以来,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及思维模式的变革丰富了《憩园》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巴金的诸多作品中,《憩园》同样是一篇引人注目的优秀作品。但是,有的文章却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便判定它暴露了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的错误。其实,只要换一种眼光来看,《憩园》所描写的人性美以及传统文化意识,正是作者人文精神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对杨老三、姚国栋和万昭华三个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语文教学效益低下,主要原因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接受美学从审美的角度强调了审美主体的作用,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主体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宏观上注意多种课型并举,创设开放性教学形式;从微观上注意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突出主体意识;注意对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中,按受美学引起了人们较多注意。但是,将接受美学引入文学研究尚值得认真探讨。我们从传统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走向作品与读者关系的研究,必将开阔文学研究的视野。本文拟从研究接受对象入手,企望通过新的研究维度,获得对解放区文学的某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崛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之一种,在二十世纪西方林林总总的派别中尽管出现较晚,但它后来居上,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竟能风靡世界,而且以其开放的结构继续发展与不断完善,仪此就足以说明它的影响与价值了。什么是接受美学?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作家、作品、读者这三维时空中研究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及其六种译文为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和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不确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孟浩然的《春晓》及其四种英译文。文章主要从韵律、意象和意境三个方面阐释了四种译文中美学元素的再现,并给出了笔者的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强调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的原则。从接受美学出发,结合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探讨在接受美学指导下如何再现童真世界:简单而生动、幽默而有童趣、充满想象。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该文借助接受美学中提出的“期待视野”、“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等概念,对歇后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是汉语中独特的一种语言结构,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习俗文化。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译文,而是具有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的积极的读者,因此,歇后语英译时应尽可能地采取直译,保留歇后语中的汉民族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憩园»作为巴金 20 世纪 40 年代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在对家庭生活的反思上承继了«激流»系列的精神启蒙?但 也因作者对人生和家庭问题的思想转变?启蒙的内核出现了一定变异? 在«憩园»里巴金不再热情激昂地批判封建旧家?转而 以一种温情和悲悯对小说中的人物报以无差别的人道主义关怀? 不同于巴金在其他作品中采用的单线结构?作者在«憩园» 的叙事中采用了多线并进的手法?在较短的篇幅中包含了繁复的内容?形成了其复调品格? 因此启蒙的承继与变异、人道主 义精神和复调品格就成了讨论«憩园»接受绕不开的三个接受视阈?  相似文献   

14.
<正> 《憩园》是巴金一九四四年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几十年来,尽管评论界对它毁誉不一,事实上它仍是巴金作品中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巴金也说,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最喜爱《家》、《寒夜》、《憩园》。《憩园》能够为广大读者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作品主题有了开拓和深化,艺术上也更臻成熟,不论是在情节设置,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感情含蓄而又强烈,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塑造了杨老三(杨梦痴)等性格复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上,尤其是在杨老三身上寄寓了作者的哲理思索和对世人的热切忠告。对《憩园》的主题内容和艺术成就论者颇多,不再赘述,本文仅试对杨老三形象的典型意义略作分析,不当之处,教请赐教。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复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本像文学文本一样,是一个未完成的召唤结构,其意义的阐释有赖于读者的参与。但读者的前理解、审美观、期待视野等存在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他们所阐释的意义有所不同,广告复译因此成为必然。依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广告复译有四大策略:纠错性复译、改进性复译、构建性复译和指向性复译。正确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广告复译质量,有效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有着"喜剧之王"之称的天才演员兼导演,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中除沿续了其一贯的搞笑风格外又融入了许多其他的电影元素,通过借鉴恐怖片和惊悚片的一些表现手法实现了对传统《西游记》的彻底颠覆,在给众多的影迷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在众人心中重构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西游神话。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由于它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又称为“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本文主要是以接受美学理论对电视受众参与的必然性及其参与特点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的理论建构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被系统阐释却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从理论的建构和接受上讲,中国是落后了。但理论的落后不等于实践的迟缓,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早已开始,只不过,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独具特色罢了。以贾谊《过秦论》的经典化进程为线索,以政治家、文学家、怀才不遇士人三维为视角,研究接受美学在中国的意义,即可解答"何谓中国式的接受美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巴金以他的封建家庭系列小说驰誉文坛.这位辛勤耕耘的作家,几十年写过许多小说散文,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直是世人公认的代表作.巴金在他所熟悉的题材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感情,喊出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反封建的呼声.在《激流》完稿以后,隔了十年之久,他又写下了《憩园》,这个中篇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激流》的姐妹篇,不那么为世人熟知,但却别具一格,独呈风采.《憩园》基本上由两个互相平行的故事组成,通过书中人物作家老黎的见闻经历把它们联结贯串起来.这种组接方式,反映了巴金的创作意图:他不准备在一个中篇的有限篇幅内,原原本本地描叙某个封建家庭兴衰盛败的历史,那是象《激流》三部曲之类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