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世纪断言包含着意义深远的预见,即人类走向以科学技术发展为驱动力或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社会。 1.人类社会发展史即是生产力进化史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化史,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对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知识的经济化和信息的全球化趋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要想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 ,必须依靠教育 ,及时调整学校教育目标 ,使学校教育目标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向培养认知型、能力型、创新型、素质型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科学之“眼”和技术之“手”使人类成为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创造者。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 ,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革命推动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科学技术不只是科学家的事 ,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怎么理解科学 ,怎样看待现代科技革命 ,如何分析现代科技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的“走近新科技丛书”(刘大椿主编 ) ,对这些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丛书共 5…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档案保护技术体系的革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 2 0世纪下半叶开始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新技术”、“先进技术”、“尖端技术”、“高技术”等这些描述技术发展的名词其内涵不断被刷新 ,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更是以全面改变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面貌的态势发展着 ,那么与其具有密切关系的 ,以维护人类信息完整、安全、长久的档案保护技术 ,必然面临着更新变革的挑战 ,而且这种变革正如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指出的 :“信息界面临的改革确系这样彻底的革命 ,而非技术性调整”〔1〕(P18-19) 。所以档案保护技术面临的革新也是整个体系的 ,而非在传统技术体…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与政治不是同步发展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二者的递次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具备独立的行为能力,考察它的价值体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政治动物”的属性赋予科学技术以物化了的政治力并使其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国内和国际政治持续发生着作用,对整个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也许是政治发展的最大变量。  相似文献   

6.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2010年美国学者创造出了“人造细胞”。无论人工生命是“潘多拉魔盒”,还是人类的福音,这些技术都将对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生物技术、人工生命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探讨,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相似文献   

7.
在经过了漫长的文化积累和几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信息密集、节奏快变的时代,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①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社会形态将发生根本性...  相似文献   

8.
“传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 ,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人类社会靠传通得以存在 ,历史文明靠传通得以传承。信息是传通的材料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人类经历了口头传通、文字传通和电子传通的阶段 ,开始进入网络传通的时代。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网络媒体 ,被称作“第四媒体” ,其特点是能使文字、声音、图像和数字混合 ,从而为人类提供了数字化生存环境。网络传通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传通观念 ,也改变着世界的传通秩序 ,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平等的信息交流环境 ,促使“中国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但也不可忽视网络传通的负面影响 ,政府应在大力支持发展网络传通事业的同时 ,加强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9.
人类科技界开始认真地、系统地研究信息问题大约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推动.以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支柱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整个科学技术打下了"信息时代"的深刻印记.人们认识到做为信息的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性因素.与此同时,美国数学家香农(Shannon)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交换和储存,建立了信息科学体系.统计信息系统以其特有的特征构成了社会经济信息的中心和主体,重视和发展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是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实行"开放型"经济国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个体和社会的价值乃是物理世界自然活动的自然规律嵌入到人类现实活动的各个层面所形成的逻辑同构.人类个体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多重维度具有内在统一的不可分割性.人的认识产生于主客体间的多级中介链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观模式信息和它认识的客观“对象”的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本质性的变换、重组和重建的相互“匹配”的建构和虚拟.人类社会的体外文化进化和体内基因所规定的能力是“相互协同”的,在作为特殊“信息体”的人的内在结构中,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层次的信息,一种是在遗传基因结构中深层编码的程序性信息,另一种是基于程序性信息之上具体展示着的表现型信息,后者的现实化需要凭借后天环境的信息中介而具体生成,由于环境信息的多样性和特定性,所以,后者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便具有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不同形式的人类文明经由信息创制、处理和传播的不同方式而发展.与信息创制和传播的网络模式的发展相伴的是国家集权和世界霸权的消解,这也是建立一个新兴民主社会的“技术前提”.邬焜的信息哲学基础理论和他关于信息社会的应用性观点实现了科学和哲学领域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某些科学技术活动对整个社会起到负面和消极作用.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有人类认识方法的局限性、人文文化的缺乏和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逐步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一转变更加明确地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社会进步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是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新技术革命阶段,科学技术牵引着历史前进,从而把人类社会引向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崭新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是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型的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的经济。不断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知识经济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这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任务真正放到战略地位上来。”为什么要说“真正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说明过去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一、从历史纵向看,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15.
走出生存的困境—关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人类面临生存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客观公正性、公众利益优先性为原则 ,追求人类的终极价值 ,造福全人类” ,这是“科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成立的逻辑大前提 ,而这个“前提”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 ,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或科技共同体的头上 ;忽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 ;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 ;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间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 ,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论管理意识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 ,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微电子、计算机、通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带来了信息、网络化的经济走向。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特别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使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从创新意识和管理创新概念入手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网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正在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当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 ,采取有效措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人类进入了知识社会并经历了最辉煌的发展阶段 ,这个世纪 ,由于科技发展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往所有世纪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多。然而就在这繁荣的物质文明背后 ,人们却普遍感到深刻的精神危机 ,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本身对此却无能为力。展望 2 1世纪 ,在知识社会中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将落在青年的肩上。一、知识社会对人文精神所产生的危机知识社会 ,是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它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社会必然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核心 ,在“生活———科学技术———生活”这样一个互…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认识论等多层面分析“科学价值中性”的观点产生的根源、合理性和片面性 ;指出可以从科学技术活动的动机 ,科学知识和技术产品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技术是蕴含价值的社会事业。强调“科学技术本身渗透人类价值”与“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并不矛盾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