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0月,一位下乡知识青年斗胆上书,请求把知青的农龄纳入工龄计,惊动了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知青待遇作了重要指示。1983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指出:知青在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计算到工龄中去。这年9月,知青衣龄普查在全国展开,八千万知青的农龄变成了工龄。那封改变知青命运的信被人们誉为“知青福音书”,而斗胆写这封信的人是湖南湘潭的一位老知青,她的名字叫肖芙。18年后,在合肥郊区,记者有幸与这位巾帼英雄邂逅。一番长谈,揭开了发生在18年前的那次壮举的内幕。“文革”结束后,下放知青纷纷回城,…  相似文献   

2.
在那场“红色风暴”之中,她是“知青父母”的私生女儿。更让她尴尬的是:在媒体的帮助下,她终于有了父亲的消息,但父亲出于对自己隐私的顾虑,却不愿与她相认,而母亲又不知身在何方……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养身父母以博大的情怀最终包容了她。  相似文献   

3.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老年世界》又增加了《草原知青》栏目,十分高兴,因为我也是上百万草原知青中的一分子。现在我想把自己在农场、兵团16年的经历和思念之情告诉《老年世界》的读者朋友们,因为当年的兵团战士如今大都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在老年世界怀想知青岁月,重温知青精神。  相似文献   

4.
沈黎明 《老年人》2012,(11):24-25
1982年,一位女知青大胆给中央领导写信,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此作出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365号文件,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这位写信的女知青为湘潭人萧芸,她  相似文献   

5.
下岗之后,当年的下乡知青又重新回到20年前插队的农村。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她战胜了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用瘦弱的肩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天空。面临下岗,她不怨不尤地说:“乡下人可以进城做工,城里人也可以到农村种田。”1973年9月,在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杨春霞高中毕业,从武汉到湖北省汉江农场红光村插队落户。孤寂中,杨春霞与同队的知青翟新社相爱了。1978年,根据有关政策,他俩结束了5年的知青生活,同时被安排在武汉一家集体制工厂当工人。次年初,他俩喜结良缘。十几年来,虽说他俩日子平平淡淡,可倒也实实在在。后来,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北京知青乃至全国知青所熟知的王进江(网名:江歌),是一位活跃的、杰出的知青社会活动家.她以赤诚之心为老知青服务,阐释一位知青活动家的责任与奉献. 王进江虽然已经早已退休,但她每天的日程表上早已排满了各项活动和会议,例如中国知青演艺联盟北京分会几十个知青文艺演出团体和全国各地几十多个联盟各地分会、各地联络站、各地演艺中心的活动安排、合作项目,北京和全国知青的异地养老、旅游、老年文化服务工作,各地知青农场的建立、组织和实施;中国农村县域经济的开发和合作项目,中国镇长论坛的合作项目实施、全国知青文化研究项目实施,以及与文化部"全国视觉艺术专业培训测评考级管理中心"开展合作项目、致力于军民合作的"双拥共建文化联盟";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1998年4月初,身患绝症的林兵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决意向妻子道出那桩隐藏在心中23年的秘密。1974年,林兵来到北大荒插队,很快,林兵就成了知青中的佼佼者。更让林兵感到骄傲的是,他成了连里女知青们的偶像。但林兵对那些女知青们所表现的爱慕之情却无动于衷,因为他心中所爱的人是被男知青们称为“冷美人”的陈萍。不管对谁,陈萍都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但由于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很多男知青还是痴心不改地频频向她发出爱的信号_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有自知之明的男知青都退出了这场爱的角逐,惟有林兵没有放弃。一次,林兵在与男…  相似文献   

8.
正三十多年前,女知青萧芸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萧芸1949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初中毕业后,她与89  相似文献   

9.
年华逝去,初恋依然美丽如初 1958年春天,谢丽英出生于沈阳市铁西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十七岁那年,怀着那个时代青年的狂热理想,作为知青的她,来到辽宁省法库县秀水河子乡参加劳动。  相似文献   

10.
郑峰 《老年人》2007,(12):14-15
原来懵懂的人还很多这位餐厅的主人名叫张小霞,1950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她是一位“老三届”,曾到内蒙插队当知青.后返城当了一名工人。  相似文献   

11.
雪地情书     
那年我在兵团当知青排长,有一个叫云梦的初一女生,下乡时她才16岁,大大的眼睛特别漂亮,又唱得一嗓子好京剧,由于长得特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大伙都管她叫"小铁梅"。连队里好多大男生暗中喜欢她,她总是亲切地称他们大哥、二哥、三哥,对我则不然,从来都直呼其名。正因为她在知青中的年龄最小,我常把一些较轻的活儿分给她干,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对我产生好感。当时知青的伙食很糟,凡改善伙食都实行配给制。而每次改善伙食时,她都以吃不了为由,把她那份拨给我一些,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只好在食堂躲着她。一次,我分配她在家烧水,因为这是最轻巧的活儿,不必下地劳动,  相似文献   

12.
梅树 《老人天地》2008,(7):28-28
那是1972年的事。知青食堂最热闹的时候是吃晚饭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知青,聚在一起边吃边说笑,交流着一天劳动中的各种趣事。"哎,你们觉得吗?今天的萝卜味道好像比平常好一些。"外号喜鹊的女知青小杨对大家说。她一说,大家都感觉到了,今天的  相似文献   

13.
雪松 《老人天地》2010,(2):19-19
彭兆铮被老知青亲切地称为彭五弟,他是我们这些知青中较幸运的一个。在农村战天斗地10年后,他于1974年作为工农业兵学员被推荐进了大学。他临离开农村时,对知青战友们说:苟富贵.勿相忘。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三十多年来.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和我们这些老知青朋友相处得如同亲兄弟。  相似文献   

14.
李技术员     
也夫 《老年世界》2009,(15):13-13
我们下乡的地方叫杭锦后旗知青农场,北依阴山,毗邻五加河。记得当时约有三四十号知青。说是知识青年,其实知识并不多,还有小学或初中毕业的。即便是高中毕业生,从大革文化命的年代走过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时期,也根本没学到多少文化,所以,连谈恋爱都不会。知青里有几个“输入型”的,他们是从四川自贡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输入”的,其余都是本地人。  相似文献   

15.
清清的月光,穿过窗棂,漏进了小屋。佳文躺在床上难以成眠,夜从未这么漫长而焦灼不安。明天,佳文将走上婚姻的殿堂,成为林的新娘。这段恋惰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才真正找到归宿啊……少女的心事佳文第一次见到林时,她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那时,佳文过得很不快乐。从她懂事以来,她就从未见过自己的母亲。长大后听人说,母亲是插队的知青,回城了。父亲在离家六十多里的镇上工作,很疼爱佳文。佳文六岁时,有了一个后妈,并且带来了一个男孩。后妈对佳文不坏,可是佳文与后妈之间还是有一层厚厚的隔膜。父亲不常回家,佳文也从不跟…  相似文献   

16.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度分析知青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家庭治疗中Stierlin的“派遣”理论和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知青的发展问题是如何延续性地影响知青子女心理成长的。  相似文献   

17.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非洲,夫人程虹随行。这是程虹第一次随李克强出访,也是中国新一任总理夫人首次正式亮相。 作为总理夫人,低调、平和的程虹首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出现在她简历中的所有关键词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学博士、大学教授、下乡知青……程虹在郑州长大,从郑州七中的中学生到郏县插队的知青,从一名大学生到首都经贸大学的知名学者。汝河之畔,在她的成长之路上烙下深深痕迹……  相似文献   

18.
知青老太太     
李瑞敏 《老年世界》2010,(17):30-31
我今年63岁,熟悉我的老年朋友、青年朋友甚至小朋友称呼我:知青老太太或知青老奶奶。我从十六岁到兵团屯垦戍边,沿着知青的路一直走了三十九年。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滩,默默而顽强地生存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疆知青。他们不像东北知青、云南知青那样曾引起许多关注,但他们的命运却给黄浦江融进几多悲怆。  相似文献   

20.
著有《中国知青史》的刘小萌博士新近又推出了《中国知青口述史》(以下简称《知青口述》)。该书50多万字,是从他采访过的数十位对象中择取了13位知青的口述编纂而成。从类型上看,作者尽量想使它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