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1981年11月16日至22日,在古代百越西部中心地区的历史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召开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94位教授、专家、民族史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他们来自我国1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壮、蒙、侗、毛  相似文献   

2.
“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总称,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过去对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1980年6月17日至6月24日,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了百越民族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南京、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高等学校、民族研究机关和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共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多个单位,六十多位代表,提出学术论文五十篇。主要围绕着百越民族的名称、来源、地理分布、文化特征、同中原民族以及现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百越史研究中,似有个定论,即骆越族是古代越族的一支。但是,综观现有的考古学、民族学材料,并参照史书记载,这个结论似与事实有悖。一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先谈谈史载关于“百越”的界域。《汉书·地理志》注引臣赞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是百越族群分布的大致范围。具体的族称,论者认为是越、句吴、闽越、东瓯、南越、西瓯、骆越等。于越是百越族群中最早见于文献者。《竹书纪年》载: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40年)“于越来宾”。说明至迟在周成王时,于越族与周王朝已有交往。究其实际存在的时间,或可与殷商同  相似文献   

4.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9日在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召开。参加此次盛会的有一百五十多人。他们是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南州的黎、苗、瑶、畲、壮、侗、土家、回、汉等族的学者和研究工作人员。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近90篇。  相似文献   

6.
中国百越民族史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17—21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汉、壮、傣、瑶、侗、黎等十一个民族的九十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傣族及边疆现代化建设问题”,“百越民族与现代民族关系”和“百越民族文化特点及贡献”。会议共收到了九十篇论文。  相似文献   

7.
由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局联合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百越民族史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鹰潭市举行。来自北京以及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分别就崖葬、干越的历史与文化、百越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百越与汉族的族群互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并对跨世纪的学会工作、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及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百越民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的泛称,汉武帝统一南越和闽越后,百越族群便基本消亡。作为历史上的古老民族,其文化的传承、与中国东南地区、东南亚民族的关系向来是学界探讨追溯的课题。为了总结以往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新世纪百越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于2004年11月14~17日在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台湾等省…  相似文献   

9.
百越民族绘画史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民族。百越人民所创造的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百越民族文化中的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百越美术包括了百越民族的绘画、雕塑、工艺及建筑艺术等方面。本文则专述百越民族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根据百越地区古文化中发现和出土的绘画作品为主,并结合一些有关文献的记载,力求将百越民族绘画艺术及其特色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并希望得到美术史和民族史的学者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10.
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新的分子人类学材料———Y染色体DNA能对民族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百越系统被发现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 ,而与南岛语系民族 (马来系统 )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已经研究的百越群体显示出遗传发生关系和语言文化类型的差距 ,这与百越的整体认同和地域分化有关。根据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的三个特点。 1 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 ,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 ,而后慢慢扩散开来 ;2 百越二分为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3 百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由广东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百越接触过的许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遗传类型。百越从广东经江西向浙江的扩散可能发生于很早以前 ,福建与浙江的越族群体是不同路线迁来的 ,在台湾原住民遗传结构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二元性。西部傣族类群是很晚从广东迁出的。  相似文献   

11.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12.
百越族系人名释要李锦芳百越的活动时间大致为春秋至两汉,其支系较多,春秋时有句吴、于越,秦汉时有东巨、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越裳等。汉代西南夷中的夜郎、且兰、句町(町)、漏卧也是百越支系,①至少其主体属百越。百越语言与华夏语言大相径庭,(吕氏春...  相似文献   

13.
上古时代生活在祖国东南沿海数千里大地上的百越民族,曾经以水稻种植、纺织造船和高度发达的青铜鼓、剑冶铸技术,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贡献;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越人先民的精神文化,诸如图腾信仰、自然崇拜、灵魂观念以及信鬼事神的巫术活动等等,也同样映现出幽隐谲诡的色彩。一从宗教学的历史上看,图腾崇拜要算人类思想史上发生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了。在氏族社会中,图腾是先民们崇拜的对象,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文献记载、考古发掘报告和民族学资料表明,古代越人认为青蛙和鸟  相似文献   

14.
"百越"是先秦两汉时期活动于我国华南、东南及邻近的中南半岛的土著族群,汉唐以来百越民族的主体逐步消融于南迁的华夏、汉民族集团中,部分演变成今天活跃于华南的壮侗语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16.
越的族类繁多,自古就有百越之号。本文就百越的族源、分布及其与楚、中原各国的关系作些探讨。一、百越的族源问题百族的族源问题,自古就有禹后、周后之说,以后又有楚后、苗族血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百越为禹后,起源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  相似文献   

17.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平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南取百越的时间《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北,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越地,至二世元年六年耳?"今江浙一带是越族活动地区,楚平越后,"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王翦定楚江南地,他们又投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林惠祥其人林惠祥出生于1901年,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师从菲律宾人类学之父、美国教授贝雅(Henry Otley Beyer)。结合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训练和此后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的工作经历,林惠祥的学术成果集中表现在他对东南亚及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调查和考古研究上。  相似文献   

19.
瑶族源于百越吗?练铭志,马建钊,李筱文李默先生最近撰文<排瑶历史文化)史实商议)(下简称(李文》o,对拙著(排瑶历史文化)(下简称(排瑶))提出批评。全文洋洋万余言共11部分,用相当大的篇幅对(排瑶)所持之瑶族族源武陵蛮提出批评,并以其(房氏年命书)...  相似文献   

20.
<正> 扬越(扬越之扬字或作扬,越字或作粤,皆系同音通假,以下统作扬越——笔者)是指分布于古扬州地区的越人,亦即是百越,这是目前史学界比较权威的看法。然而,当我们细检史料,并注目当代的考古学成果时,不难发现这种看法仍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们认为:扬越与闽越、于越一样,只是百越中的一支。兹略书浅见如下。扬越之事,史书记载不多,不过它不等于扬州之越还是比较清楚的。《史记·楚世家》记载道:当“周夷王之对,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