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突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开展创业型就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知识、信息和能力为主要支撑的知识经济为大学生创业型就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高校通过推行创业型就业教育,可以培育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水平,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新的途径,进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必须重视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孙文娴于珊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由国家统分统配改为“双向选择”已进行了好几年了,这一分配制度的改革,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赋予用人单位择优录用毕业生的权力,而且毕业生也有了选择职业选择单位的权力。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高级技工短缺同时并存。二是大学专业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影响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从乌鲁木齐市人才市场、新疆人才市场的调查来看,用人单位呼唤、追求高素质职业化人才,普遍要求求职者具有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专业技术能力;第二是人际交往能力;第三是商务能力。而就些恰恰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很少具备的。大学的专业设置滞后.致使毕业生知识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  相似文献   

5.
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忠 《学术探索》2013,(6):125-12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新兴的职业不断涌现,加之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就业指导机制等多方面需进行全面变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务实的态度,着实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以便在高校这所“加工厂”内完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突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已经引起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嬗变。当前,实行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洽谈会形式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但也存在急待克服的困难和问题。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使毕业生更顺利地走向社会。从近几年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发现的问题和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学生等方面相互关系看,为更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竞争形势,对高校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在择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高校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合作是交通运输类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当下交通运输类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产学研融合不足、学生综合能力薄弱等问题。探索出新的交通运输类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需求特性,探索校企联动下的“四共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及推进路径,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五)毕业生存在着“发展潜力”和知识转化“滞后”差异时,不同教育单位投资经济效果的比较由于以上所说的这些情况的存在,因此在对教育单位投资经济效果进行比较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的教育单位毕业生在“发展潜力”和知识转化“滞后”方面的优点和局限性,考虑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和长期使用状况。在上述四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种情况确实是最好的。第四种情况确实是最差的。那么,第二种情况与第三种情况相比,究竟哪一种情况更好些呢?用人单位的不同考虑,已如上述。现在我们从教育单位投资经济效果的角度来考察,假定X、Y两所学校是同级同类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经济大发展时期,政府和各高校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本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辽宁省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英语水平的需求以及2010届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大学英语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希望能够为以市场为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辽宁省科学有效地进行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提高辽宁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促进辽宁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才测评的功能及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测评的发展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作到人尽其才,需要运用人才测评技术对每一位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评。我国人才测评业还不健全,需要向更加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扩招后第一批本科生开始走出校门,毕业生数量剧增,而就业岗位却增加不多,作为一般本科院校,由于地方经济的制约以及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因素,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解决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需要综合治理: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完善人才市场机制;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效益观;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应正视现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很多,应当予以废除。相反,培养创新型人才于我国“兴旺发达”意义重大,高校应为此而努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应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即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抓好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以及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最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有20~30%未能实现当期就业.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就业力的构成要素,对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和就业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数据显示,当前毕业生具备的就业力总体水平低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要求,可以说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提高学生们的竞争力。因此,从当前大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要求更为苛刻,这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更大考验。对此,高校也逐步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然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毕业生的期望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此,本文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打造一门精品课程;探索和创新授课方式;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准;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搭建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在就业市场中中介角色的利弊分析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当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迎合了我国当前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迫切需要,在提高就业率、减少毕业生就业成本、创建学校品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1·短期效用明显,有利于缓解个体高校就业难问题以高校为市场中介角色的就业服务形式,有效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高校通过对外走访市场,向用人单位提供了毕业生的信息,对内构建就业网络平台,组织专场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详尽的单位需求和单位介绍,大大减少了供给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短期内实…  相似文献   

18.
如何面对自主择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给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适应自主择业,用人单位要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庞大的就业信息网,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正确引导毕业生走向市场;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搞好校企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此高校搞好校企结合,组织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等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校企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需要提供关键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面对新世纪的这个…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职业或职业岗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通过客观、科学的调研,确定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用人单位确定和录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标准以及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调整和变化,才能帮助管理者、职业院校及学生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决策,促进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