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古典哲学中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起着“‘划时代的’世界历史作用”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理论时,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因此,科学地研究和正确地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于总结和吸取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揭示了思辨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同构关系,然而,由于他在批判唯心主义的同时也失去了辩证法思想,致使他在历史观上仍然陷入唯心主义深渊。马克思在扬弃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吸收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最终确立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从实践本体论出发的历史理论或历史哲学遵循着科学实证精神与人文的终极关怀互相统一的原则,始终将理性的目光注视着现实的生活世界,通过现实的社会改造来实现完整的人或总体的人这一终极性的历史目标。  相似文献   

5.
批判与超越费尔巴哈的类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与赫斯1844年的思想交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马克思遭遇无法从先验的类本质推导出人与人现实的交往关系的理论危机,赫斯在《论货币的本质》中以共同活动(Zusammenwirken)将外在性、生成性和历史引入有关人的本质的论述之中,构成了马克思在1844年解决其思想危机的理论先导,使他发现了社会关系在分工和交换中经验生成的现实机制。但马克思此时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评述,又使他进一步深入到交换背后的对象化劳动,揭示对象世界不仅是人格的感性存在形式,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生成的经验中介,回答了人的历史生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为彻底清理费尔巴哈的类哲学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赫斯却拒斥私有财产和货币这种特殊性的中介,造成他只能通过爱的情感和意识的觉醒实现社会主义,无法真正克服费尔巴哈的影响,最终与马克思分道扬镳,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神学性质,费尔巴哈提出未来哲学应当是"人本学"。但费尔巴哈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一种心理学的、直观的方法,没有能够充分挖掘和汲取黑格尔的泛神论体系中有关人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因而他所建立的"人本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贫乏的。要从费尔巴哈所提出的这一转变中结出真正的果实,就不能将"人本学"与"泛神论"形式地对立起来,而必须吸纳后者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宗教伦理学说中充满了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8.
继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之后,登上哲学舞台的费尔巴哈,是德国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位,用“清醒的”哲学代替了沉醉的思辨。马克思说,在所有青年黑格尔派中,只有费尔巴哈作了真正的发现,真正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他在劝导那些思辨神学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界通常认为费尔巴哈的理论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中间环节”,认为他的实践观也是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他批判黑格尔对人的理解,认为人是一种抽象含义的自然的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吸收了他的自然主体论的思想,而且他对人的本质、主体和客体的理解也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观,我们首先要了解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的合理性因素和其局限性,再进一步研究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实践观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费尔巴哈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加速了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进程。但是,犹如一直都不是纯粹的黑格尔派一样,马克思从来也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不仅依据费尔巴哈的宗教理论展开了对黑格尔宗教观的批判,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脱离现实,忽视政治,这正是他对宗教批判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唯物主义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临界点。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吸取了“基本内核”,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时空观就是其“基本内核”的一部分。他对时空的论述是很有特色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用“人神论”代替“无神论”主要是出于对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的考虑。在他看来,革命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解放,因此,理论上有神与无神的争论应当让位于实践上争取人的自由和解放;费尔巴哈的无神论的理论基础是其人本学,他的无神论以人的异化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从而坚持和发展了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无神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但是,由于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影响,费尔巴哈的无神论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写于1845年4月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集中地从认识论基础,社会基础和历史局限等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第一次全面地归纳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和理论纲要,把哲学探讨的眼光转向人的社会关系及其内在原因上。在这份《提纲》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的问题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结论。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现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提纲》的文章,差不多都把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当作一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八○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诞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兰得休特城。今年是这位著名哲学家诞生一八○周年。费尔巴哈是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思想代表,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恩格斯曾经说过:“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的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并且说,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07—208页) 一八七二年九月十三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贫困潦倒之中,因患肺炎而离开人世,安葬于纽伦堡。国际工人协会、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马克思、倍倍尔、李卜克内  相似文献   

1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以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在批判占据当时德国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方面,他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曾有很高的评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道德学说,是采取否定态度的。这不仅由于这个道德学说是植根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土壤上,而且更在于它特别突出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性观点,对当时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着严重的危害作用。甚至直到现在,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自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仍然硬说什么“费尔巴哈人道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是等同的”“都把人理解为所有具体的肉休的个人”,等等。因  相似文献   

17.
施复亮曾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在“五四”运动前后,他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本文就其思想转变作一粗略分析。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1899年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叶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17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以“五四”运动为界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生于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中共中央闻讯后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同志写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题词。周恩来同志称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的教育思想极为丰富,师范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习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师范院校的建设,对师范院校师生,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如何学习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40年—1872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法学家的家庭。他生活和活动的时代,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当时的德国在西欧虽然是一个政治上、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可是,自三十年代起,德国的工业开始迅速发展,並促进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资产阶级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产生了激进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他们在1830年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提出了对德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进行资本主义的改革並实现德国民族统一的主张。正是在这种社会政治改革的风云之中,费尔巴哈成为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思想代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历史上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一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北京被任命为使粤禁烟的钦差大臣。从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到达广州,1840年2月3日(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一日)接任两广总督,至1841年5月3日(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离粤赴浙,在粤时间两年多。但自从1840年10月20日(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他正式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谕旨,交部严加议处”时起直到离粤,半年多时间内,他已没有奏事权了;他在广东有奏事权的时间仅一年零七个多月。然而,这段短暂的时间,在其政治生涯中,乃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却是极其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因此,林则徐使粤、督粤的奏稿,对研究这一关键时刻的历史事变以及包括林则徐在内的历史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加之林则徐又不同于一般敷衍塞责的官僚,他在奏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