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下中国刑法学界所风行的“客观主义———结果无价值论”这种单线的、一元论的研究范式本身就存在缺陷,许多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对主观主义、行为无价值论带有偏见,对我国新旧两部刑法定位错误,导致其所得出的结论带有片面性。本文提倡一种二元论的研究范式,即在关注客观主义的同时也要关注主观主义,在客观主义内部既要关注结果无价值论也要关注行为无价值论。二元论研究范式的背后根据是“折衷”思想,它体现了一种“从主义转向问题”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二元统一说建立在感物说、天人合一说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承认一元论的宇宙观是根本前提,人与自然两分、各自独立存在的二元论思想不能颠覆一元论的宇宙观,实际上居于二级视野,是分析哲学意义上的概念,这样就从学理上化解了一、二元论长期对峙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人对自然的态度大体上可归结为两大类:一元论或二元论观点。人们无论持一元论还是二元论的观点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元论观点主要基于东方文化;柏拉图的哲学、早期基督教是二元论观点的根源。在一个拥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世界上,某一文化观的局限性难以应对环境的挑战,需要通过开拓对话范围,为人们提供互利互惠,互相学习和互相充实的机会,才能为寻求回应严重环境挑战的选择方案扩展空间。因此,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人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在过去的发生机制,现在的运行情况以及更好地预测未来,从而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视域内的二分模式: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旧哲学和传统发展观的二分法模式阻碍着对发展的合理理解。文章把二分模式初步分为强一元论二分法、弱一元论二分法和二元论式二分法三种,指出它们的逻辑缺陷与不足;还探讨了更多是与常识思维相应的二分法在学术界流传的缘由,以及二分法与日趋分化、复杂化的现代世界和现代思维方式的不适应性。合理的发展解释必须超越简单性、等级性的二分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虽然二者都能找到实践依据,但各国适用国际法的具体做法千差万别.在目前的情况下,抛开理论争议和理想主义,首先确立一些处理二者关系和适用国际法的原则和具体方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自回归以来,围绕香港法治实践的激烈争鸣,可简约为"法治一元论"范式下的形式法治主义者与实质法治主义者之间的博弈。"法治一元论"难以准确地解读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利于凝聚港人的法治共识。依循"法治二元论"范式下的香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二元发展路径,既可有效地调和相互冲突的法治观念,又能确保香港法治的良性发展,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张载是宋儒中人性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开创了中国古代人性论研究的新阶段。许多学者把张载的人性论定性为二元论,这种定性存在着内在矛盾,不便于顺畅地理解张载哲学。从太虚与气的关系,从天地之性是本然,气质之性是实然,变化气质使实然的气质之性返本于天地之性的人性一元论的视角去理解它,就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一直陷于一元论与二元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抽象对立之中,都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独断论和绝对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在于以实践的观点扬弃了这两个抽象对立,一举摧毁了那些一直统治人们的绝对本体,从而向人们敞开了无限广阔的自由天地。  相似文献   

9.
儒家"人贵于物"的生态思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它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从"功利"出发,遵循的是"天人对立"的二元论哲学思想。而儒家从"道义"出发,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一元论哲学思想,将人类的道德扩展到自然界。在道义这一点,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儒家的生态智慧是一致的。但两者在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方面存在着分歧。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万物与人的平等地位,主张爱的平等性,而儒家则认为"人贵于物",主张爱有等差。与西方生态伦理相比,儒家生态智慧更适合实际需要,有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气一元论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关于宇宙生成和构成的问题,气一元论和现代物理学中量子场论都给出了相应的描述,在它们的基本概念之间存在近乎严格的等价对应关系。气一元论的"气""道""象""阴""阳"等概念依次等价对应着量子场论的"场""真空""虚粒子""费米子""玻色子"等概念。这表明气一元论和量子场论实质上是同一种理论,因此气一元论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以格律的回归为标志的“新形式主义”诗歌是美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拟对该诗派的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对其对手所提出的所谓“新形式主义”诗歌是“右倾”的、“非美国”的观点进行批驳,并对逐渐堕落的自由诗的现状予以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斯瓦伯在最近的著作中提出“我即我脑”这一命题。若要在存在论和认识论上阐明心、身范畴及其关系,那么单纯的“我即我脑”这个命题不但显得“褊狭”,而且会引来不必要的误解。近代以来,科学物质主义和二元论在面对心-身问题时都有其不可解的困境。对于这些困境,有必要在两面一元论、泛心论和泛体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两视一元论”的形而上学构想。这个构想的核心观念是: 任何现实实体在存在论和认识论上都是以主体-客体统一的模式存在的,人类描述意识现象的两个范畴(即心和身)是现实实体在作为体验主体的第一人称和作为被观察的客体的第三人称视角下的分别呈现,由这两个视角所呈现的体验方面与物理方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尔自然的相应关系,而不是产生和被产生的关系。因此,意识体验与脑神经活动之间不应该用因果作用的概念来刻画,世界的物理方面是因果封闭的,意识本身是非因果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一元化的哲学理论思维的影响,自古以来哲学一直陷入在一元论的困境之中,哲学史变成了一元论的批判史、变革史、替代史、转向史,哲学也不可避免地给人呈现的是其言语不真、不实、不定的面貌。哲学研究必须转变理论思维方式才能改善哲学研究的难为处境。在确定服务于人的生活为理论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哲学理论思维应该超越一元化思维而采取三元化思维的路径,从而建立“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生命观、三元人观和三元价值观。三元价值观的建立,为价值论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可以避免人们在一元价值观和二元价值观面前的迷制,为理论联通生活开辟了较为切实可行的道路,这正是我们今天的价值论研究所迫切需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学批评家福田恒存的《一只和九十九只》立足于政治与文学的二元论观点,从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层面上,表达了作者对个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社会的良心",即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问题的看法,分析这一看法对我们全面把握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有良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立法目的是各个国家立法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日本环境法目的理念发生的演变,并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进行比较,对我国环境保护法“二元目的”进行探讨,提出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应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最终的“一元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先秦法律思想中存在着一种崇尚“一元”的意识。具体地说 ,这种“尚一”意识包括先秦诸子所主张的“政出一门”、“利出一孔”和“思出一穴”等意识。这些意识对秦汉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的终极指向是践仁以成圣,这一终极追求必然包括成圣之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与实践途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功夫论。本文以《论语》为基本文献来阐述本体依据和功夫路径之间体用一元的内在关系,由此展开,宋明理学中的一元论思维模式是对其继承和发展,而王龙溪的"良知见在"正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典范和大成,将体用一元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