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道德养成教育是指教师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养成.教师道德养成教育应以生命为根基,教师道德养成教育的四方面内容都凸显着生命性.如今,在生命视域下教师道德养成教育出现了异化:生命道德认知意识淡薄;生命道德情感的冷落;生命道德信仰的偏失;生命道德意志的丧失.为此,教师道德养成教育应从生命视角培养教师“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生命道德素养,完善教师生命!  相似文献   

2.
科尔伯格的道德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了个体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道德活动具体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知”是一切个体道德活动的基础,只有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高尚的道德行为。通过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我们能看出其中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尤其是道德责任感培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支配个体道德活动的完整的心理机制。本文着重从个体道德意识角度论述了道德情感的内涵,认为它对充实道德理性、增强道德意志有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渗透功能。  相似文献   

4.
彭焕彬  文剑辉 《理论界》2007,1(5):146-147
知、情、意、行是德育的基本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传统德育过程认为道德认知教育是基础,道德情感培育是目的和手段,道德意志的锻炼是关键,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培养目标。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在道德人格认知方面必须强调道德理想和道德责任;在道德人格情感方面必须强调人格信仰对提升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在道德人格行为形成方面必须注重把道德要求制度化及努力建立奉献与回报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生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在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个体道德的发展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并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出现令人关注的发展态势。青少年道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面临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既不能脱离人的内在生理活动,也不能脱离人的外在社会性活动,其生成过程是个体生理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理论上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生成是其心理机制的综合反映,整个过程将受其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反言之,道德情感在留守儿童品德结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理论价值在于不仅推动着自身道德认知、意志、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与人格。  相似文献   

7.
杨文华 《天府新论》2010,(1):118-122
道德人格的生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这种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的文化实践。文化实践是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理想的来源;文化超越产生道德需要,文化冲突孕育着道德情感,文化矛盾是道德人格的发展动力;文化理性引导文化人性,是道德人格的评价准则。置身于文化经济时代,现代人对文化具有旺盛的需求,深受文化影响,其道德人格塑造应选择本土化的文化立场,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化方式,深入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受众的道德教育是为使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所施加的道德影响活动,应该从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几个方面进行,并注意学习道德知识与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相结合、社会渠道与大众传播渠道相结合、道德实践与道德评价相结合三原则。  相似文献   

9.
公职人员道德操守是指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事务的人员所应有的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有道德的良好品行,是一种融政治道德操守、职业道德操守和个人道德操守于一体的特殊形态的道德操守。新时代公职人员道德操守的一般要求是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即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公职人员政治道德操守的核心要求;干净,即正心修身、廉洁自律,是公职人员个人道德操守的核心要求;担当,即勤政、实干、敢于负责,是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操守的核心要求。推进公职人员道德操守的实现应从明确道德行为、提升道德认知入手,保证知行合一,落实道德操守;通过锤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情感,保证坚定稳定,强化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论述孝道的典范之作的《孝经》,是儒家学派的扛鼎力作,其蕴含的义理亦体现为追求儒家理想道德人格范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知""情""意"和"行"四个方面。其内容分别是:道德认知——《孝经》中的"孝为德本";道德情感——《孝经》中的"敬亲博爱";道德意志——《孝经》的中"扬名显亲";道德行为——《孝经》中的"不骄、不乱、不争"。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法学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来讲,道德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原因,法学专业中的道德养成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由此,本文针对法学专业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以下设想:从正视法学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真正发挥学校在道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并使其多样化;重新审视传统的"灌输理论"方式;适当运用情感式教学,即在体验式的实践中树立法律职业道德,以期能够为道德养成教育的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修心炼性是个体基于人性的认知,自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的道德实践活动。嵇康将修心炼性的道德实践功夫引入到养生实践之中。他把人性界定为人之自然欲望,认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就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并防止嗜欲的膨胀,倡导运用心智的分辨作用,心灵的净化功能,心志的磨练力量,心境的陶冶功夫提升和超越自然欲望,紧扣了道德实践的核心问题,彰显了道德实践的内在觉悟,内在超越价值和身心保健功能;对于激发现代人道德实践的动力,提升道德践行的能力,促进道德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26
艺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行为。艺术传播过程中的道德介入,体现在艺术文本的道德传承、艺术传播媒介的道德介入、艺术受众的道德激发等层面。在艺术形成过程中,艺术媒介的参与,使个体道德价值在艺术中内化,道德传统在艺术中得到沉淀和升华。在艺术的公共传播过程中,艺术作品中蕴藉的道德的外化,使道德由个人思想转化为公共意识。这样,艺术传播在审美接受中激发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在价值导向中激发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德性与德行结合,艺术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其促进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应确立以儒家“仁爱”原则作为网络生存的根本道德信念。提高网络道德认识,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形成鲜明的网络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冷漠的生成机制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又具有道德系统本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性.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政治架构和文化建设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宏观因素;政府公信力、经济组织(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团体的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中观因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微观因素.道德冷漠实质上是道德主体对受助者缺乏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从而在道德实践上不作为,其微观生成机制主要有个体道德抑制机制的受损、个体道德奖惩机制的失衡和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高校道德教育突破口在于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在于提高个体的道德自律性;对大学生道德自律性的培养必须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更新观念,加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网络的互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  相似文献   

17.
申明 《青海社会科学》2008,1(2):192-194
德育主体意志力图成就道德的人。然而,在不同人类历史阶段,德育或追求德育意志"神性化"而转向"奴性"道德人格的培养或追逐道德意志的"物性化"而走向道德相对主义。如今的生活德育高扬"人性化"道德意志,其目标、途径及内容却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18.
曾广乐 《学术论坛》2005,(12):17-20
文章以让·居友的原著<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为文本,具体介绍了居友的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个体生命所固有的本性是道德之根源;道德情感源于生命的繁殖与扩散的本性;道德义务是生命本身的产物和表现;并对居友的这种生命伦理思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态度的养成贯穿于道德养成的全过程,它不仅是道德价值观养成的必由之路,还是认知养成、情感养成和行为倾向养成协调一致的结果。道德态度的养成要经过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以及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的复杂变化方能实现。在道德态度养成的实践中,要营造个体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将外在环境营造与内在能动性调动相结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将长期性培养与阶段性提升相结合;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普遍性引导与针对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道德态度,具有社会性、潜在性、稳定性与对象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道德态度在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中,不仅影响其道德认知与判断,保护自我价值,而且还有激励道德学习与道德实践的作用。这些都对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