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机常常被人们视为关系到事情成败的关键.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时机是指存在于一定时空之中,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的交往实践中而产生的一种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客观条件,具有客观性、有效性、交往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正是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时机才得以产生、利用和创设.因此,可以从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创设特定的无声教育情景、培养高超的理性教育机智三个方面找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时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深入探讨交往的哲学意蕴,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构建以交往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新理念、新思维.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体间的关系,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思维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挖掘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以此为引导,建立以交往为纽带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实现以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建构,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教育人本性的不断突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该采取何种大众乐意接受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大众的头脑,即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问题,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经常反思和探讨的焦点话题。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只有老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它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的主客体很多,本文旨在从教育者视角出发,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以及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分析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梁红军 《云梦学刊》2011,32(3):124-12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正是在于其回归"交往理性"的需要。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自身的超越,必须依靠交往理性的理论指导。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交往关系入手,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问题进行了分析,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交往理性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丽艳 《理论界》2004,(6):205-205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内涵、特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但是,作为不同的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理念、培养对象和目标上又存在着相通、相融、相辅相成之处。因而,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闫艳 《学术论坛》2007,3(10):28-31
从交往的视角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交往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从交往视角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为我们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研究交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研究二者的关系,从而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指导,同时也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片面的注重经济发展,而无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采利用,自然环境恶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探究,一方面有利于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维护自然环境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教育环境活动的好坏,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方法。它们遵循各自不同的规律和原则,前者立足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后者立足于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问题。二者互相关联,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消除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反映,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上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群体漠视生命、自我放弃生命的做法令人堪忧。本文首先解析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释义,接着阐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然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寻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现路径。旨在呼吁高校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呼吁大学生重视生命存在。培育正确的生命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生价值,进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展现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相互区别、不可代替,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深化和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隔裂开来的倾向,影响其双方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二者在理论基础、目的内容、工作原则、评价体系和施教主体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别,不能互相代替;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着密切的联系。弄清两者的关系,对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通过对人施加思想上的影响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两者在指导思想、内容和目标以及任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从而使人们容易混淆两者在概念和内涵上的区别.对此加以界定,同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同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因素,研究教育对象的特征既有助于加深对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的重视,又能从这种特征中思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可塑性特征,从这种"可塑性"概念出发,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知觉、理解和自我构想与心身方面的可塑性,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塑性未被正视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塑性价值的途径,即整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内在因素、创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外部条件、不失时机地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质变.  相似文献   

16.
赵志鸿 《东岳论丛》2012,33(7):135-13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释的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章“费尔巴哈”里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交往思想,即论及了社会交往与生产力、生产关系、货币、意识、阶级、政治法律、共产主义等方面的关系,这些关系不是孤立的,实质上都是一个整体.马克思运用现实的人的社会交往方式来分析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这种方法论和认识论范式,立足“交往”这一存在之基,实行生活化、隐性化和虚拟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变革,树立主体间性思维,对我们今天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对诚信及诚信教育的内涵理解入手,深入分析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探讨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诚信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的信任,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形成的充分信任关系、怀疑关系和不信任关系。进一步解析了主、客体之间结成不信任关系的原因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学科层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发现的一个新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论域设立、内涵阐释、性状描述、内容型构等方面的探究,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一般方面,旨在从唯物主义基础上建构和确立二者关系问题研究的学科学术论域,或有助于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世代追求的崇高目标和价值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方式,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通过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道德服务功能,可以促进制度伦理与德性培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