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 任尚厩局使,秩从五品。五月以副统之职随平章政事仆散揆反击南宋军队。六月奉命与完颜达吉不等随都统完颜赛不等,帅军在溱水一带阻击宋军。“会溱水涨宋兵扼桥以拒,赛不等谋潜师夜出,达吉不以骑涉水出其右,万奴等出其左,赛不度其军毕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渊源——华夏先民在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了图腾崇拜。夏族以"龙"为图腾,夷族以"凤"为图腾。"龙、凤"在当时是先民部落的"神",以后成了氏族名。"神话传说"至文字时代,被记录于先秦史籍传诵至今。如夏族的祖先神为"黄能、黄龙、轩辕、黄帝",有"董、姜、姬、姚"诸姓,夷族祖先神为"凤",有"风、斟、子"诸姓。考证"龙"的原始物征为"鳄","凤"为孔雀。只是古音转化使然。说明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氏"。这是中国特色的"姓氏学",在全世界的古文明史国为独一无二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先秦的楚人有广狭二义,广义就国籍而言,狭义就族属而言。当时的楚族也有广狭二义,广义包括季连的所有苗裔,狭义仅指楚国的公族。本文所要探讨的,限于楚君的姓氏,可谓义之尤狭者。《史记·楚世家》追溯楚族的起源,说陆终生六子,少子为季连,“季连,芈姓,楚其后也”。这个“芈”,是相传以季连为始祖的一个氏族的姓,当然也是后来的楚君的姓。 相似文献
4.
我国汉族姓氏的起源很早,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一些主要的姓氏就已经出现。姓氏究竟有多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史料很多,具说不一。 现存较早记载古代姓氏的文献,是东汉时期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义·姓氏篇》,里面列举的姓氏约有500多个。北宋时期的《百家姓》起初收集494个姓氏,其中单姓434个,复姓60个。后增补到500多个姓氏。明朝初期的《千家姓》,收有姓氏1968个。从那以后,明、清两朝还有人编写出了《古今万姓统谱》和《御制百家姓》。《中国人名大辞典》收集姓氏4129个,其中单姓2288个,复姓1689个,三字姓143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2个。 有关专家认为,汉族见于历史文献的姓氏约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些姓不包括四姓和蒙古族、满族译改的姓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姓氏。 相似文献
5.
<正>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但对诸葛姓氏的由来却说法颇异。本文试就此问题略作阐述。诸葛姓氏由来、演变说,始见于《世本》;“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瞻葛氏,宋景公有大夫瞻葛祁,其后齐人语讹,以瞻葛为渚葛。”但因缺乏史料印证,其说法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6.
古代姓氏浅谈暴希明今天我们一说到姓和氏,大家都觉得是一回事。其实,在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母系氏族公社,最初某姓乃是某一母系集团的共同标记。根据古书记载,中国上古曾经历过知母不知父的时代。《商君书·开塞》:“天地设而民生之... 相似文献
7.
数百年来,余伯牙被误为姓“俞”。笔者现从《余氏宗谱》中摘抄有关伯牙姓氏、家族、世系的段落,以勘谬误。《余氏宗谱·杂记》载:“伯牙善琴,尝鼓于汉水舟中。楚樵夫钟子期踞岸听之。初,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鼓琴乎!峨峨乎若高山’。既而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鼓琴乎!洋洋乎若流水’。伯牙叹曰:‘夫夫也是真知音者’!与之友善。后子期死,伯牙痛之,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与鼓琴者也。“按伯牙名瑞,太忠公二十四世孙,其为余姓人,姓氏谱亦记载昭昭,而他书每注姓俞,以讹传讹也。”《余氏历代总图》又载:“第一世。太忠,字叔虞,居徽州婺源县乐安乡,四图鹳嘴村家焉。”宋代欧阳修在《余氏宗谱序》中说:“修遍观尽识,则知(余氏)系出黄帝脉启,叔虞授封食邑于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回族,有720多万人口。他们在“大分散、小聚居”的情况下,分布全国各地,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回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对缔造中华民族,推进祖国历史发展,捍卫祖国独立和统一,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本文仅就其姓氏源流及特点作一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孔子夫人姓氏考辨骆承烈孔子夫人姓什么?历来说她姓亓官(此系复姓,后世又简称亓)。多年来,许多权威性的孔子研究著作均持此说。笔者近读古籍,观文物,却有了新的认识。《史记·孔子世家》之《索隐》中记:"按《家语》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之女。"《孔子家语... 相似文献
11.
姓氏起源与河南谢钧祥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华姓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探讨姓氏起源与河南的关系,不仅是整个姓氏研究中的关键课题,而且有助于海外华人实现寻根敬祖的夙愿,促进省内外、... 相似文献
12.
荀子名况,本文认为其字已不可晓,但不可能为卿;分析了“避讳说”“转音说”不能解释“荀卿”“孙卿”这一同人异称现象,在考测了各个主要时期的主要版本的荀子书在内容上基本相同的基础上,提出上述现象应为原书所有,结合荀姓孙氏的发展和演变,得出荀子本姓荀、以孙为氏并出于公孙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姓氏,黎语称为“番茂”(fan53ma:u55)或“茂”,是最能体现黎族父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黎族的姓氏和名字是分开的。名字只是限于个人,而姓氏则体现出整个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氏族乃至部落。一般情况下,黎族只叫唤人的名字,待要了解这个人的各种社会背景时,才涉及到这个人的姓氏。对于黎族姓名的这种复杂关系,外族人一般很难观察到,以致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黎族没有姓氏,甚至认为构成黎族名字的声母是姓、韵母是名。这都是对黎族社会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太深入的原故。黎族姓氏,据目前所调查,约上千个,几乎都以动植物、所居住的地名和偶… 相似文献
14.
华夏娃氏起源可上溯炎黄及夏、商、周三代,而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人们都只有名而无姓。至公元19世纪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始用姓氏;英国至11世纪贵族始有固定好姓氏,16世纪乎民才普遍使用姓氏;日本明治维新后,于1870年、1875年政府两次颁令平民也必须使用姓氏;泰国1912年,土耳其1934年始用姓氏。①人类社会由原始群而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其血统与财产之继承权皆以母系计。每一氏族,即以每个老祖母为代表的一个公有制母系大家族;每一氏族,各有标志与徽号,即图腾,具有宗教崇拜色彩。进而产生更直接表明氏族世系的称号与标… 相似文献
15.
容易读错的姓氏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有些汉字一字多音。如: 相似文献
16.
汉代宗正作为管理皇族宗亲事务的重要职官,在汉代官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最初来源于卿大夫家族内部的家臣制,经过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演化到秦汉时代的宗正。掌管属籍是宗正的重要职能。属籍内容包括宗室的世系、著削记录等,宗正通过属籍制度实现对宗室的管理。除此以外,治宗室之狱,参与帝后的废立的程序,典宗室婚丧之事也是宗正的重要职责。宗正的选任一般来源于经明行修和宗室成员,并且逐渐注重其实际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焉耆在清代以前历史上又称乌耆、乌夷、夷、乌缠、阿耆尼、亿尼、忆尼、乌祗,清代称喀喇沙尔,民国又改为焉耆。焉耆地处天山南路中部,扼东西交通要冲,又有开都河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可谓是得地缘之利,为富庶之邦。为此,笔者就其历史沿革作此考述,以补这一地区历史研究之不足。西汉初期,焉管已是西域情“城郭之国”之一。《汉书·西域传》载:“焉管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没有“击胡候、输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去胡左右君、台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去胡都尉、… 相似文献
18.
室韦,北魏称失韦,隋以后始作室韦。关于室韦地理的考证,前人已有很多论述,但意见纷歧,长期以来不能统一,影响室韦史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9.
宋代武学在中国学制史和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始建、兴盛至衰落经历了两百多年.宋代武学拥有完善的体制体系,对学生的入学条件和修业内容、年限等有严格的要求,宋代武学的兴盛也促使了武举制度的成熟和发展,为后世军事和体育人才的系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豫章自汉高帝六年(公元前二○一年)置郡到唐中叶正式废止,共有九百余年历史,然而为其修志者,直至明代仍大有人在。据历朝正史《艺文志》、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所收书目初步统计,从三国到明代以豫章为名的地方志书共有十六种二十一部之多,它们是:《豫章烈士传》、《豫章旧志》(二部)、《豫章旧志后撰》、《豫章记》(三部)、《续豫章记》(二部)、《豫章古今记》、《豫章旧图经》、《豫章西山记》、《豫章职方乘》、《续豫章职方乘》、《豫章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