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1997~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均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上,新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类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出口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上海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增速明显加快,并呈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服务贸易增速明显快于货物贸易,运输、旅游服务贸易占据半壁江山,咨询、保险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较大,金融服务贸易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等特点。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加快,"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预计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建立模型研究知识型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在没有贸易和贸易自由化下对贸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知识型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帕累托最优,强调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及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能够导致贸易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率。最后分析了世界知识型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并就加快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卫  冯晓 《浙江统计》2009,(10):21-23
新世纪以来,浙江服务贸易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基本情况为:服务贸易占全国及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运输、旅游、建筑服务仍是我省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支柱行业和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等。通过对浙江跨境服务贸易、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的分析,建议政府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打造"浙江服务"的整体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但只能称得上是物货贸易的大国、服务贸易的弱国,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远远小于货物贸易,1998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2%,美国则是70%,中国不足美国的一半,2006年1-6月份,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达4287.41亿美元,而服务贸易仅为403.02亿美元,不及货物贸易的1/10.……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1982-2015年贸易结构的相关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联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存在弱联动效应;相对于初级产品贸易,服务贸易与工业制成品贸易相互之间具有显著联动关系,彼此的波动贡献度达40%以上;相对于旅游服务贸易和新兴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对运输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其波动的贡献度达到了60%以上,而三部门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推动作用较小,其中影响最大的新兴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波动的贡献度也仅在2%以内.  相似文献   

7.
马静  逯宇铎 《统计与决策》2012,(17):137-140
文章首先回顾国内外贸易结构研究方法和现状,为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介绍东北亚经济圈的主要三国-中日韩的服务贸易结构状况,并应用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方法分析三国各类服务贸易产品的相对出口竞争力及其存在的出口劣势。中国在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上具有一定的净出口比较优势,而在运输、通讯、保险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方面略显薄弱,且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世界多数国家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明显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相比货物贸易的研究,服务贸易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基于此背景下,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最后在借鉴国际规范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陈燕 《统计与决策》2008,(6):103-105
环境商品和服务的贸易自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利益,但要在中短期内实现其贸易的自由化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和定义难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以期了解我们在该市场中的地位,从而选择最适合贸易的环境商品和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修正Antràs et al(2012)模型为切入点,首次构建了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的测度方法,进而以WIOD数据库中发展中国家为样本首次细致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系数对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力呈现倒U型,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这一结论在分位数回归、控制内生性、分时间段和分产业等条件下依然稳健;其次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系数在所有样本国中最高,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过于偏向上游原料环节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这使得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处于“偏离最优值较远的低效扭曲使用”状态;最后高等教育、企业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率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效应,而“资源诅咒”使得丰裕的资源禀赋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空间型贸易地理优势和契约型贸易地理优势均有助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金融危机则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2.
谭斌  王菲 《统计教育》2010,(11):31-39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的对外贸易,尤其是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出口产品结构合理性、出口对经济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产品出口对新疆经济的影响状况,发现了现阶段新疆不同行业产品出口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今后完善其出口产品贸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坤荣 《统计研究》1998,15(5):34-36
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开放本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促进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可以提高不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的最新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实。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与此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的了领域由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渐向内地拓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内陆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活力,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进程。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相似文献   

15.
以中美、中日1994—2007年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建立人民币汇率、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贬值通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和出口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符合巴拉萨效应;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LG假说成立,而GLE假说不成立;中美贸易的参数检验效果明显优于中日贸易。为此,应采取稳定出口,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合理控制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就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大陆,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整体上高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且在省域间产生了显著差别;出口贸易主要通过贸易权重和外溢效应等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整体上看,贸易权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丽芳 《统计研究》2001,18(9):20-2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年到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81亿美元增加到4743亿美元,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3.4%,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与GDP的比值)也从13%提高到44%,我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0.9%迅速提高到3.9%,我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排位也从第26位大幅上升到第7位。按不变价格计算,2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年均增长11.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8.9%。 然而,如何平衡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并不存在公认的一致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理论上主要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及中国的国情两方面论述了适当增加进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证上则是利用动态分布滞后(ADL)模型对进口与GDP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进一步说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建议:中国应适当增加进口以解决当前存在的贸易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程大中 《统计研究》2008,25(9):36-43
就中国总体及多数省区市而言,经济服务化趋势以名义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衡量显著提高,以实际增加值衡量并未明显变化,以服务进出口比重衡量则显示出“逆服务化”倾向。服务相对价格指数上升既可解释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上升乏力,同时也是导致居民服务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是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较快的主因;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已显露出“成本病”迹象。各省区市服务业实际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比重等经济服务化数据均支持绝对收敛假说,但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的收敛速度大于其就业,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的收敛速度大于农村地区,各地工业化收敛速度大于其服务化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1日新版《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开始在中国正式实施,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框架从制度上得以确定。本文首先对《制度》所构建的服务贸易统计框架进行介绍,然后通过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比较,找出其与《手册》相关建议的差异之处并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