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真性部分控制结构中的控制项是被控制项的子集,二者之间不是绝对等同的关系。跨语言分析表明,控制从句的空主语在句法语义上是复数的。鉴于汉语缺乏显性的一致性特征,汉语真性部分控制结构的句法生成可以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通过移位分析法来进行,其中的空主语在基础生成时是一个以零形D为中心语的并列名词短语,内并列项是空语类pro,而外并列项是显性的DP,后者通过移位成为主句的控制项。  相似文献   

2.
空范畴(Empty Category)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在状语从句中经常出现。对空范畴问题的研究,是探索各种语言使用者语言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揭示某语言使用者的语义逻辑形式的表象规则及其深层趋向的对应关系。本文仅就英汉状语从句中的空范畴现象做一对比分析,认为英汉状语从句中都存在主语空范畴现象。在英语状语从句中仅存在功能控制关系,汉语状语从句中可发现功能控制关系或指代控制关系。此外,汉语状语从句中存在宾语空范畴现象及两种控制关系。这在英文中是绝对不可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不定式空主语受主语或宾语的控制.汉语中是否存在不定式句,控制理论是否适合汉语的句式,汉语中的不定式空主语是否也要受到控制,文章就这些问题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发现在汉语中也有定式句和不定式句之分,不定式空主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要受到控制,不过在英语中不定式空主语要在句法层面上受到严格控制,而在汉语中不定式空主语在逻辑层面上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点切入、分范畴分层次系统梳理方法指的是以文明范畴基点层次为切入点和起点,沿着范畴内部层次关系系列逐层研究、系统梳理的一种语言研究理念。该方法是针对汉语词句确认类瓶颈问题的解决而提出的,也可作为汉语研究的一般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数范畴说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语的数范畴横跨词法和句法两大领域,并在表达中得以体现。其体系是以泛数和定数的对立为表现形式,以绝对的和相对的单复数为基础,以静态和动态为两大语用特点。汉语的数范畴体系体现了汉语在语言类型学中的个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语几种同形异构句式中的空语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转换生成语法发展到管约论提出的新概念,是管约论中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我们运用“空语类”理论去分析汉语句子中的空语类,提高对传统汉语分析中“零形式”的认识,以汉语检验“普遍语法”原则,促进语言研究,特别是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离开了汉语的基本性质去进行汉语研究,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汉语具有哪些语法范畴,这是决定于带有民族特点的汉语本身,而不决定于它种语言都有哪些语法范畴。忽略了这一点,汉语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同它种语言进行比附,面对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作出并不符合于汉语规律的任意性的解释。在汉语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这样说:词这个语言单位,以及词类的区别,句子成分的划分,单句和复句的界限等等问题,还没有一个解决得比较理想。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怀疑,是不是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简略地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性质、规模和特色。第三部分是重点,以《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词目的语言资料为例证,从理论上分析阐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史和语音史研究,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对汉族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化学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语惯用法是汉语语言成分的既有事实,然而迄今它却没有被纳入汉语本体研究的视野,因此汉语学界对这种语言成分的性质、归属和范畴等尚缺乏应有的深入考察。对汉语惯用法的研究应朝向三个方面努力:考察其理论品格与范畴,编撰相关的词典,探讨它的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现象出发,以跨语言比较和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词类多功能性的研究表明,范畴是语言描写的需要,其具有相对性,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在词类问题上其表现为,词类多功能性是一种跨语言普遍现象,其本质是范畴的灵活性。因此,能否对词类多功能性作出合理的解释,既是检验词类划分标准合适与否的关键,又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需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高度重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空语类理论进入我国,此时期学者们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和所指展开了激烈争论。90年代,学者们发现前人争论的问题所在,即试图在GB理论框架内找寻汉语空语类的归宿,故而不少人跳脱GB理论框架的限制,将汉语空语类研究从句法扩充到语义、语用、词汇等领域。进入21世纪,汉语空语类研究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将空语类理论与更多的汉语某单一语法现象结合研究,二是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的空语类研究开始多起来,其中以英汉对比研究居多,也有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英语和汉语为语料,从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的角度讨论核心句数范畴词语合格搭配的限制条件。作为综合语,英语核心句的组合在形态上接受数范畴对词语搭配的制约;汉语属分析型语言,无形态标志,词语搭配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语义蕴涵。语法意义是综合语的必要条件,而词汇意义是所有语言遵循搭配规则。  相似文献   

13.
“时制”和“时”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时制”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我们把其中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时制意义称之为“时”。在印欧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中时制问题备受关注,对其认识也是逐步加深;而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学者很少涉足时制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这种没有“时”范畴的语言如何全面表达“时制”这一语义范畴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汉语省略、隐含和空语类的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往往注重意义之间的内在搭配,而不是追求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表层线性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一致,因而省略、隐含和空语类的现象特别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汉语句法结构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吕叔湘先生很早就曾指出“国语的句法分析比较印欧系语言困难,有两个原因:一、隐藏和省略的部分太多;……”①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省略、隐含和空语类这些现象,无疑对进一步认识汉语结构规律以及表层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语言学者对这几  相似文献   

15.
英语名词再范畴化主要包括名词动用以及名词范畴内部的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相互转换。名词再范畴化增强了语言表现力,使表达生动凝练,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再范畴化以转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机制为认知理据,以名词所指称对象的突显部分作为认知参照点,以部分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的典型转喻思维,实现了名词范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汉语篇逻辑结构的对比分析进入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以逻辑分析为出发点讨论两种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从逻辑连结的角度,透视英汉语篇的逻辑关系,结果显示:其主要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用不用联结语;由于不少逻辑范畴的互通性,英汉语篇中的逻辑关系都可能互通和交迭,这种互通和交迭都缘于客观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及相应的逻辑范畴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构成一个以言者介入为主要特征的语义层级系统。英语和汉语都为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提供了多种语言形式选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施行性事态限定语的语义层级性。英语同一事态限定语义范畴的语言形式选择体现在词性变化和句式选择上,而汉语则突出地表现在语序变化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各次类的语义层级与其句法位置灵活度密切相关,而英语只是局部地体现在形容词述谓句引入非第一人称旁格认知主体的句法限制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语义层级性的实现程度比英语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领属范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属范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领属关系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探讨 ,不仅有利于描述和解释汉语领属范畴的独特表达方式 ,而且还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机器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以往人们对领属问题也有所研究 ,但由于理论方法的局限 ,只单纯注重从句法上进行分析。其实领属范畴除了句法还涉及客观世界、语义诸方面内容。采用认知语言理论 ,从认知角度进一步研究领属的语法特征 ,可以更好地探讨现代汉语领属范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英语w h-从句的功能性层次分析方法的建立,试图探讨折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以及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研讨模式,对于新时期语言科学发展的影响。有理由认为,作为一种归类体系的符号表达,语法研究有必要向认知语言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看齐,这样才能逼近客观事实,正确阐述语言、心智,以及范畴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文章共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研究要点;接下来的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类典型理论、语言学理论,以及大脑与语言关系;第五部分专门介绍了功能性层次分析模式,及其在分析wh-句式中的具体应用。与此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来自语汉语比较;第六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意义,由此结束了全文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普遍语法的理论框架下讨论了汉语的无主句现象,指出:普遍语法中的参数并非总是两分的,非此即彼。空主语参数既不能直接证明汉语属于主语脱落的语言;通过将典型的非主语脱落语言作为参照物进行对比分析,汉语句子中的无主语现象也不符合空主语参数中非主语脱落的条件,而是显示出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