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吸收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综合产物;章太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信仰达尔文学说,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和"民彝"史观.因此,近代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2.
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道德革命”是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伟大实践斗争中提出的战斗口号和目标,陈独秀在“五·四”以前一直把它视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重心。因此,伦理思想在他此时全部思想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和整理陈独秀的伦理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和理解他在近代社会、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同时对于深刻认识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作用及其深远影响,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思想史上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把西方进化思想引入中国的人,他的进化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翻译的《天演论》的一书中,通过此书他向国人热情宣扬和介绍了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拟就严复的进化论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和消积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和评述。一严复进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严复引进和大力宣扬进化学说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敲响国家危亡的警钟,唤醒虚骄自大、保守麻木的国人,变法图强。但在当时无论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学说还是赫胥黎的生物进化学说都不足以承担此任。…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详细介绍其进步乐观思想、进化历史观、种族主义思想和自立求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揭示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蔡和森活跃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蔡和森沿着"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路径,首先批判传统儒墨思想,用新道德观、新义利观对传统伦理注入了价值逆反,形成了民主主义革命观;而后,蔡和森受陈独秀、李大钊的西方近代革命思想影响,吸收马克思主义革命说;同时,蔡和森与毛泽东探讨革命的手段与目的,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形,提出"马克思主义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的理论,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文章围绕秩序、法制与革命,梳理蔡和森论证中国革命正当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由翰林转变为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动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由封建翰林转变为民主革命家,不是偶然的.其缘由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思想动因.后者如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和西方达尔文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等等,为其摆脱封建传统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而投身反清民主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由蔡元培的思想激变,可以管窥近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也是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前期(“五四”运动以前)的进化论唯物主义,既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进化哲学的继承发展.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概括.它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土壤,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气一无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向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过渡的一个环节.本文仅就孙中山进化论唯物主义的这一历史地位作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他把自己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创建了进化伦理学说;揭示了道德产生的自然前提,给宗教道德以毁灭性的打击,肯定了道德前进上升的总趋势。其进化伦理思想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达尔文首先摧毁了基督教道德的立论基础,为进化伦理学确立科学前提。在达尔文之前,科学对宗教道德的批判一直进行着,但收效甚微。以《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为产生标志的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结束了这一时期。”“牛顿通过他所新创的天界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哥白尼和伽里略所从根动摇过的神定方案之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了近代中国哲学历史观的演进与变革,从龚自珍、魏源的变易史观,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进化史观,再到陈独秀、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是一个梯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中国近代的进化论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反帝反封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则实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历史观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在全面疏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试图融合中西道德教育思想以重构中华民族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塑造新的民族性格的结果;认为传统化的中庸思想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章还具体分析了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中西化观,认为他对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解释既体现了他的中西化观,也体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与世纪之交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的层面出发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与西方文化特点的比较中 ,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作如下构想 :解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传统 ,还道德以科学的基础 ;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的辩证关系 ,树立以超越传统道德为基础的新世纪的新道德教育观 ,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础 ,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阵营中,梁漱溟是将理论与实践、道德与制度、人生安顿问题与社会现实熔铸一炉、双向并建的极少数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特色与贡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悟,倡导"孔子之真",抉发孔子的生命智慧,从而使儒家伦理之真精神得以彰显;第二,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没有规矩制度或道德规范的制约作用,道德生活也就难以实现;第三,指出现代化的鹄的不仅仅是为了富强,更主要的是为了安顿人的生命。梁漱溟立足于中国特有的伦理人生精神来寻求中国的出路并安顿中国人的人生这一思考方向,将在21世纪乃至未来的中国及世界越来越凸显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现代编辑出版大师的优秀代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堪称编辑家、出版家的大师级人物为数不少。他们以文化传播事业为己任,投身时代变革风云第一线,上以承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以民为本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知识;下以开启现代科学、民主,引进西方新技术和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百多年来的社会革命和历史发展进程。邹韬奋先生就是一位铸造编辑出版灵魂的文化大师。他的理性目光不仅注视着生前,而且透视着身后,犹如人类文化史海洋中一盏光芒四射的航标灯,永远照耀着我们出版业前进的航船。韬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新闻出版业不断开拓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文艺与道德     
文艺与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两种不同形态 ,二者既相互联系 ,又有较大区别。文艺包含道德的内容 ,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 ,道德以文艺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文艺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现象 ,是人们反映社会生活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创造活动 ,道德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文艺忠实地反映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风尚 ,道德和政治为文艺的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 ,应当成为文艺与道德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林慎思的人性论及其教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道德建设与传统道德教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理论进行挖掘,能够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从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人性论入手,对唐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林慎思的教化观进行考察,分析他在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途径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可以揭示出他对于道德教化的本质和规律性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7.
汪辟疆及其近代诗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辟疆认为近代诗的成就不仅在清代最高,而且在许多方面超过宋代,他的观点解构了陈衍的理论,重新建构了近代诗的体系。他对近代诗发展的认识,以及关于近代诗派与地域的划分等,受到了当时从西方传进的进化论的影响,也受到了清代传统朴学暨扬州学派的影响,还受到当时新的文学史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力图提供道德得以可能的论证,完成为道德奠基的工作。他认为以休谟为代表的感性论实质上是把道德的根据放在经验上,让道德遵循经验的原则,从“经验”来解说道德。在批判“经验”的同时,康德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也进行了彻底地改造,以先验演绎的全新方式为人们展现道德的根据、原则之图景。同时,他还在自己的体系中试图合理解决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即道德的超验部分和经验部分的分歧和隔离。康德在论证道德时所提出的问题,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学探讨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关注成为我国学校德育的热点。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主要表现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本位和以抽象的共性压抑具体的个性。要辩证认识儒家传统道德观,在批判继承中实现超越,并以实践为基础确立和谐的道德教育观,整合传统道德,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20.
《豆棚闲话》的三篇历史题材文本皆对历史成说和经典文本作了解构和颠覆,作者保留了大概的历史事件点,而以现实的逻辑和细节来改编历史,从而使小说呈现出迥异于历史成说的新貌,这种颠覆和解构表明了艾衲对正史文献与传统道德的权威性与纯洁性的怀疑,透露出艾衲对传统道德所标榜的人格完美性的怀疑,并在对历史事功与道德伦理的不一致性的察觉中对道德至上的道德本体论表示了怀疑。这种怀疑的勇气和经世致用、通脱深刻的思想来源于他的边缘化生命状态和边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