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积极开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开拓亚太能源战略空间。俄罗斯的亚太能源发展战略是利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潜力,优先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发展能源运输和配送基础设施,建立全方位辐射东北亚的石油、天然气、电力资源的区域能源配送系统,并加强了与亚太地区各国开发油气资源的合作。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全面展开,且在合作的层次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中国能源国际战略的改革与调整的六个方面,即:资源控制与权益分享的合理定位,政府支持与市场操作的优势整合,现货供应与能源金融的双重保障,陆上开发与经略海洋的战略综合,双边合作与多边协商的双管齐下,利益诉求与责任意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已将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与对待.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快速经济增长一靠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粗放利用二靠改革开放政策的初始效应而取得的话,那后续经济发展必须凭借自主科技创新这台新型发动机的适时引入与新老发动机的战略转型.从经济发动机视角切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及其传导机制问题,具体从新发动机的引入背景、转换过程和动力元素等层面对新老发动机的做功特点、转型条件和实施难点作比较分析,既是理论创新之所需,更是实践指向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社会形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从诸多方面不断采取措施推动本国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努力实现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共生。在新战略的推动下,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基础理论、技术诉求、科学路径等方面去寻求创新,按照自身建设的合理逻辑过程,不断推进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9 11"事件以来,俄美开始调整各自的能源战略,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着力提升"能源伙伴关系"。然而,由于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使得俄美能源合作的前景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6.
韩天云 《理论界》2013,(7):164-166
东北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在战略石油储备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获得稳定、可靠的石油来源。三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在建立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上有现实利益诉求。但目前三国战略石油储备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原因在于:各国不愿让渡部分主权,对超国家的能源共同体心存怀疑;缺乏政治互信;外部示范效应缺乏。建立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仅能切实提高各国的能源安全,而且有助于将此领域的合作观念和实践"外溢"到其他领域,更或将促进三国实现在历史问题上的和解,进而推动更广泛领域内的合作。本文认为,建立东北亚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分两步走,先建立中日韩战略石油储备联盟,然后建立共同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设立共同储备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7.
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必须有主有次、全面安排。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立足矿物能源,大力开发替代能源,限制高耗能产业,扶持新节能技术,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完善各项能源法律,走一条综合的能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中美两国具有共同挑战和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能源合作已逐渐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能源和气候变化成为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中仅次于推动美国经济尽快复苏的优先议题,同时能源和气候变化也成为中美关系的支柱之一,并对中美关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关能源合作现状及奥巴马政府能源新政的基础上,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了中关能源合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能源现状的考察,论述了我国能源推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即要从以传统的能源单纯进口方式为主转变到以境外开采能源的方式为主;并购是获取外部能源的有效手段,但要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除并购以外,能源企业的国际化还可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如跨国战略联盟等;推行我国能源的国际化战略必须以国内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能耗降低为重要前提和基础,二者不可偏废,而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拉美石油能源博弈与我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区域性供需失衡、国际油价的大幅涨跌不定和拉美巨大的能源优势是拉美石油博弈加剧的主要动因。拉美石油能源博弈可概括为主要石油进口国间的相互博弈,以及主要石油进口国与拉美主要产油国间的博弈两部分。我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实施应注重经济关系改善,巩固和扩大市场;淡化政治,突出合作的企业行为;采取多种战略组合开发模式,提高规避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石油外部供给的可靠性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实证分析显示,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际油价的频繁震荡,导致我国原油进口增长速度将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原油对外依存度也会不断上升,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巨大隐患。培育中国与丝绸之路上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在石油供应多元化以及运输安全性等方面降低国家能源安全的脆弱程度,而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战略合作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彼此应加强产业内贸易,以市场机制实现民心相通,构建完备的能源合作框架,完善区域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筑稳定、共赢的能源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印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传统的双方各自为政的做法不能很好解决自身的能源不安全问题。如果双方从战略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推进能源合作,必将对自身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现阶段世界能源发展大趋势,也是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流。发展新能源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维护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注重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放大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这是江苏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制度创新上的重大突破;作为国家战略,沿海发展的战略举措要突破区域限制;沿海地区必须走非常规的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按布莱克的理论,以色列的现代化历程可分为现代性的挑战、现代化领导的强固、经济和社会的转变及社会整合四个阶段,教育在这几个阶段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社会的整合、经济的发展及发达国家地位的保持是现代化领导人面临的永恒课题.教育功能的适时灵活发挥是以色列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严重的能源问题制定可靠的能源发展战略 ,要求我们必须在能源观上有所创新 ,能够更深刻地揭示和把握能源发展的根本趋势。工业化能源观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视野始终局限于化学能源范围内 ,看不到主导能源的新转变 ,也不积极地变革主导能源。正确的选择是 ,树立新工业化的能源观 ,在新工业化能源观指导下考虑和制定我们的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新工业化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最终是要建立以物理能源为主导的新工业化能源体系 ,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新工业化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是从解决当前中国能源问题开始而逐步向新工业化能源目标推移的 ,它包括五项战略对策 :(1)节能治污战略 ;(2 )能源多元化战略 ;(3)太阳能开发利用战略 ;(4 )核能开发利用战略 ;(5 )月球能源基地开发战略 ,这是最终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源和促进核能发展的能源战略.于是,油气资源和铀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对象.当然,除了能源利益外,日本在中亚地区还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8.
张雷 《学术探索》2011,(3):47-51
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在国际能源秩序变化、气候问题和新能源挑战、能源需求全面紧张、能源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制定了新的能源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促进能源进口与合作多元化、推动能源外交机制化、探索能源外交新模式、推进新能源开发合作。印度的能源外交战略启示我们要加强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外交战略的规划、建立健全能源外交协调机制、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深化新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19.
能源外交,无论对于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还是对于其外在的战略利益和国际地位都至关重要,对于未来国际能源格局的发展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八国集团"成员国和"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的双重身份,地跨亚欧大陆的特殊地缘政治条件,使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本身更具多向性和多变性。当今国际形势的特征和俄罗斯自身的实力状况决定了后苏联空间、欧盟和东北亚地区是目前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主攻方向。因此,研究俄罗斯在上述三个地区能源外交战略征,对于探析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能源法的出台来自于政党政治的正确、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资本与组织体制的变革,更来自于理论突破,因为理性决定制度选择。我国现行法律并不能满足能源革命的要求,能源制度设计远未体现政治、市场与体制的合力,有关能源革命的理性解读成为法律制度创新的前提。能源革命已经为能源法的出台提供了政党政治和能源战略抉择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维度。回应能源革命的能源法必须作出富有绩效的制度安排,才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