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公司的人事经理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短短一天时间里,公司邮箱就被"塞"进一千多份求职简历。面对铺天蓝地的简历,这位人事经理坦言,自己不可能仔细阅读每一份简历,于是在有限的时  相似文献   

2.
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学生采取的求职策略是"天女撒花",即不管什么公司招聘什么岗位,看到有招聘信息就投递简历,赶集似地应聘。曾听一位应届毕业生小张说:"管不了这么多了,先找份差不多的工作吧!现在哪有完全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先随便找一个,  相似文献   

3.
给简历缩水     
我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要到某高校招聘一名管理专业毕业生。这所高校今年有30名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由于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很有名气,30名学生都向我递交了简历。我仔细看了一遍。发现这些简历中有很大的水分:30份简历中竟有16名学生标榜自己做过学生会主席,另有13名称自己是班干部,只有一个名叫王墨的学生如实说自己在校期间表现很普通,没有过人天赋,很想进入公司得到进一步锤炼。我决定录用王墨,因为我觉得这些学生中只有王墨才是最诚实的。  相似文献   

4.
人才交流会现场人山人海。我拿了三个版本的简历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一份简历上标明的是博士文凭,一份是硕士文凭,一份是本科文凭。远远地看见一个招聘台前围满了好多人。走近一看,是一家不错的医院。旁边的招聘启事上写着:“博士,年薪十万;硕士,年薪七万五;本科,年薪五万。”不错,就是它了,今天一定要搞定这家单位。  相似文献   

5.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直接影响着求职成败。然而,不少求职者对简历不太重视,认为简历就是写自己的经历,"记流水账,没什么花头"。因此,在招聘现场,常会看到这样的简历:有的是从某招聘网站直接下载而来,网站的水印还留在上面;有的太"简"了,只写了时间、工作单位、岗位;有的则太长,基础岗位就描述了三页纸;还有的简历上用的照片是大头照,甚至有错别字……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后续的面试邀约几率,因为用人单位人事可以从一份简历中,看出求职者最基本的职业态度。试想哪家单位愿意录用一个连简历都马虎应付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正>误区一:简历准确展示学生基本能力2011届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小李,至今还徘徊在招聘会上。英语口语是小李引以为傲的优势,也是许多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但小李发现,身边许多口语很一般的同学也在简历中强调自己的口语非常好。"除非我获得面试机会,否则HR又怎么能从简历里发现我的口语能力呢?"小李苦恼地说。  相似文献   

7.
我在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工作,经常要主持面试。于是常会有人问我,面试官是否就是一份察言观色的工作。确实,面试官要在短时间内为公司挑选出最适用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察言观色"来检验求职者的言行。但如果反过来说,面试中的求职者是不是只要看主考官的眼色行事,成功取悦主考官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坦白地说,  相似文献   

8.
是金子总要发光,满地是金,就不知道自己是哪一颗。都是买方市场了,难得有资本家这么热情主动:"喂,把简历拿来给我吧。"当时,我正挨个儿往大公司的招聘摊位扔简历,丝毫没有注意到他那个小摊位,但还是着了魔似的停下脚步。后来我才琢磨明白,原来吸引我的是他那张坦诚干净的脸,会让人  相似文献   

9.
父亲进城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城里找了份工作。 我的事业比较顺利,自己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 我就给乡下的父亲捎信说:爹,进城来住些日子吧。 听了,父亲欣慰地笑,说:俺修理了多半辈子地球,是该进城一开眼界——那就等你结婚买了房啵! 我结婚时,买了一套又大又豪华的楼房。  相似文献   

10.
记得电视剧《浮沉》里,贝莉卡对乔莉说:"你能够每天挤着沙丁鱼罐头般的公交车去上班,就是一种幸福。"我想这句话用来表达我现在的内心感受,是再合适不过了。去年此时此刻,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网申、投递简历,奔走于各个宣讲会现场。那时候,大家见面所有的话题除了论文,就是"校招"。如果谁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其他同学就很羡慕。我也轻狂过、无助过,最终我还是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份符合自我期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求职撒手锏     
荻秋 《可乐》2008,(3):53-53
公司准备招聘三名应届毕业生,收到一大堆简历。简历上吹得天花乱坠,负责人林乐漫无目的地翻着。突然,他"咦"了一声。旁边几人凑过来  相似文献   

12.
一家大型企业到某校招聘,最后20名同学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他们被要求携带简历于次日上午九点到公司参加由老总亲自组织的面试。第二天一大早,20位同学都准时来到公司。人事部经理出面接待,收齐了同学们的简历后说:“老总正在分公司开会,他要求大家十点到达分公司,我们已安排了客车,我陪大家一起过去。”  相似文献   

13.
正求职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是你在找工作,同时又是工作在选择你。企业要招的必定是有利于企业、能让企业获得更大收益的员工,而你的才能能否被企业所肯定,取决于你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和这个岗位。首先,搞清楚"你要什么"和"你有什么"。"我现在是到处投简历,只要遇到自认为合适的招聘单位就投上一份,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小王一边调侃一边挤出招聘会上的人群,他大体算了一下,一个招聘会他至少投出三四十份简历,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场特殊的招聘会,之所以说它特殊,原因有三:一是招聘方不是什么公司、企业,而是同住一栋楼的50户居民,主考官是居民代表;二是他们招聘的是一把“安全锁”——社区传达员兼保安;三是应聘者都是居民的老熟人,上岗后的工资由居民们共同出资。  相似文献   

15.
上个月,松江六所高校联合举办求职招聘会。两万多应届生,进体育馆招聘现场前先得排两小时的队,进去后又得排长队,才轮到一个三秒钟的投简历机会,其场面令人感慨。可是,如此的喧闹拥挤,却效率不高。散场之后,但见招聘单位遗弃的简历随处可见,与风共舞。其实,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与学生的盲目有关。据了解,好多学生直到进入招聘会现场,都还不甚清楚“我的求职目标是什么,我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他们好似不谙水性的蹙脚渔夫,艰难又无奈地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上海市松江地区六所高校联合举办的求职招聘会上,两万多应届生,进体育馆招聘现场前先得排两小时的队,进去后又得排长队,才轮到一个三秒钟的投简历机会,其场面令人感慨。可是,如此的喧闹拥挤,却效率不高。散场之后,但见招聘单位遗弃的简历随处可见,与风共舞。  相似文献   

17.
本周因物流部门有员工内部竞聘成功后出现了跟车员的职位空缺,于是我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一天之后,收到N封应聘简历,翻来捡去,只有一人最为合适(简历上的工作经历为同行同职位),于是抄起电话通知此人前来面试,在通话末尾照例告诉他到公司的路线,未料到没说两句,此人便在那头说自己知道怎么走,于是约定面试时间后便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8.
明年要毕业了,如何利用这个假期为实习就业做好准备,先来听听招聘单位人事秦经理是怎么说的--"现在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让人眼花缭乱。自荐信上的实践经历常常让我难以鉴别真伪,而且很多如出一辙,与之相比,我更倾向于有些大学生简历中递交的一份测评报告,这能让我很省力地挑选出合适的人才。"秦经理一番话,道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现象--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用人单位注重的不再是以往那厚厚一叠证书和自荐信,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由权威机构为求职者度身定制的人才测评报告。其实,也很简单,企业用人的标准是看求职者是否真正适合这份工作,一份客观的测评报告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某公司招聘一名业务主管,经过几轮考核,三位应聘者进入了由公司经理亲自主持的最后测试。测试的方法非常简单:桌上放了几张白纸和一枝注满墨水的金笔,让三位应聘者在纸上写下各自的简历。应聘者甲拧开金笔正要写,恰好金笔漏下了一滴墨水,甲慌忙把滴了墨水的白纸揉成一团,重新拿起一张。无奈金笔依然漏水,短短一份简历,他用了三张纸。应聘者乙发现金笔漏水后,从容地从口袋里拿出自己的笔,顺利写完了简历。应  相似文献   

20.
故事一:一次招聘会上,某著名外企想招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 在面试的时候,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当时即遭到了拒绝,但她并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就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人事部经理亲自复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