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批孔反儒战线上的先锋战士鲁迅,在他的著名讨孔檄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深刻指出:“孔夫子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与毛泽东,中国古今两个伟大"圣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论者众说纷纭。毛泽东对孔夫子的态度与评价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甚为复杂。总起来看,毛泽东对孔子取历史主义态度,充分肯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在批评孔子消极思想的同时,注意吸取孔子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毛泽东从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吸取和发挥的主要内容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德治思想和人生修养论;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4.
孔夫子与毛泽东,中国古今两个伟大“圣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论者众说纷纭。毛泽东对孔夫子的态度与评价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甚为复杂。总起来看,毛泽东对孔子取历史主义态度,充分肯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在批评孔子消极思想的同时,注意吸取孔子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毛泽东从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吸取和发挥的主要内容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患的精神;德治思想和人生修养论;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5.
刘再复 《社区》2008,(14):7-8
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  相似文献   

6.
从孔夫子撰《春秋》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夕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史学止,中国古代史学象中国封建社会一样,经历了一个持续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7.
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是匡老发起、组织并担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丛书》为我们建造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问中国思想家宏大的碑林。长期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就斐然的大可先生撰写的《司马迁评传》,可以说是遗碑林中的一座丰碑。匡亚明先生在《丛书》序言中申明了他的入选标准,这就是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保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坚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组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匡亚明教授的夙愿。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的目光,描述“自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五百年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结构以及二百余位传主对中国思想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揭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展现学术界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作者对“华夷之辩”、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人文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新鲜见解。其最终目的是使之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詹启华曾经断言,“孔夫子”这个今天一般世人对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汉语称谓,在利玛窦来到之前的中国本土语言和思想文献中几乎不存在,它完全是利玛窦等西洋耶稣会传教士们“创造”和“制造”的结果.事实上,无论从西洋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前的历史文物还是思想典籍两个方面来看,詹启华的上述说法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乐翻天     
孔夫子不懂英文小孩儿成绩差。考前,妈妈就带他到孔庙向孔圣人跪拜。几天过后。成绩表发下来了,英文还是不及格。妈妈若有所悟地说:这也难怪,孔夫子不懂英文。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张仁玺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国外有的学者通过对毛泽东著述中语言字句的统计,得出的结果是:“毛引用得最多的是孔夫子和新孔夫子的原话,其次是斯大林和列宁的著作,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引用得最少。”①这种以语...  相似文献   

14.
<正> 孔夫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伦理道德家。一部《论语》大都是关于孔子伦理道德的论述,就连《论语》的“论”,也是“道德”的意思(“论”同“伦”。朱熹曰:论,伦也,言得其伦理也。)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黄金时代,身为儒家鼻祖的孔夫子首开道德治国的先河,而作为教育家的孔夫子,又突出了道德育人的大观,成就了世界特有的东方文明。在培养“四有”新人强化道德  相似文献   

15.
艾辛 《中华魂》2008,(12):60-64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从贵刊2008年第10期上读到梁柱老师的文章《蔡元培是怎样看待尊孔读经的?》,很受启发。这些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尊孔读经的声浪颇高。有的人甚至提出"儒化中国"的系统主张,说什么"从马克思到孔夫子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尊孔读经之风也确实在弥漫开来:穿上古代服装祭祀孔子的有之,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千百年前;大修孔子家谱的有之,据说广为搜集,共录入二百万人;呼吁"四书"应该进中小学课堂的有之,甚至说这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措施,刻不容缓:举办高价国学班的有之.限招企业老总,上十八次课,收费十六万八千元……。如此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此应予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我只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治国方略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这一遗产我们历来总结得是很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第六卷,第319页)鲁迅的论述对我国知识界影响是较深的,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见《且介亭杂文二集》)是一九三五年写的。在这篇杂文里,鲁迅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解剖了孔夫子,批判了历代“尊孔崇圣”的反动思潮。这是一篇著名的讨孔檄文,也是鲁迅对上层建筑领域里长时期来尊孔与反孔斗争的科学总结。在当前蓬勃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重读这篇杂文,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清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拼命鼓吹孔孟之道,再三挥舞“克己复礼”的破旗,妄图在我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南京大学已故校长匡亚明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编撰的一套大型学术丛书,在从孔夫子到孙中山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遴选出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的270余位代表性人物作为传主,以评、传结合的形式,勾勒出中国传  相似文献   

19.
《孔夫子》:最初西文翻译的儒家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经典翻译扮演了很突出的角色.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把大量西方科学、哲学、宗教经典译成中文.同时,他们还把中国哲学经典翻译成西文.儒家经典在西方的第一个译本是<孔夫子>,文章第一部分简略地介绍文本翻译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传教士对<四书>的特别定义,第三部分试图考察耶稣会士的译文与新儒家对<四书>的诠释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对全文所作的一个总结.另外,文章对西方传教士所做的诠释选择跟他们本身思想和传教策略的联系,也给予了适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人物传记索引发展的多功能趋势陈培敏在中国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中,数以万计的历史人物成为古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缔造者和创造历史的主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