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闻言实 《中华魂》2012,(11):60-66
本期摘登的5篇文章,是由闻言实同志提供的,其中除了法国和美国的有关学者写的《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资本主义缺陷困扰美国未来》、《努里尔·鲁比尼认为:马克思是正确的》外,还有英国共产党总书记格里菲斯的《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暴露了国际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次问题》和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失败了》两篇文章,供研究参阅。  相似文献   

2.
闻言实 《中华魂》2012,(13):59-62
本期摘登的是美国的三位学者写的评述“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文章.供研究参阅。文章是由闻言实同志提供的。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占领华尔街”触及美国社会神经》、《“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将资本主义从权贵资本家手中拯救出来的机会》、《“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社会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闻言实 《中华魂》2012,(5):55-62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本刊已刊载过一些外国政要、学者对这次危机以及与造成这次危机密切相关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评述与反思文章。现在,危机仍在美国、欧洲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蔓延。尤其是美欧主要经济体不仅还看不到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甚至还有向长期衰退演变并向社会危机(如以"占领华尔街"等为口号的民众"占领运动"已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发生)、政治危机(如由于应对经济危机的失败已导致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领导人下台)演变的趋势。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这场空前严重的危机和泛滥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进一步研究与反思,有些评述文章已深入触及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其本质和种种弊病。本刊将以《外国有关人士对国际经济危机和新自由主义的评述与反思》为题,再陆续摘登一些国外有关方面的文章,供研究参阅。本期摘登由闻言实同志提供的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的四位学者的文章:《全球的经济危机其实质是一场政治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的三宗"原罪"》、《欧洲资本主义危机》、《美国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4.
王伟光 《中华魂》2012,(15):26-27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刮起了欧债危机狂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此造就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久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乃至“占领伦敦”运动,促进了此起彼伏的罢工、示威、游行活动。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继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危机.激起了意识形态的争执。生活在西方的许多人,上至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下至不少平民百姓.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法国学者高兹既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著有《劳动分工的批判》、《生态学和政治》、《经济理性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等著作。其中,高兹将生态学、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认为“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当代资本主义造成了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生态危机、自然危机,要保护生态环境,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先进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陆续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即1930年比利时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1968年日本九洲和四国等地发生了“米糖油事件”,1950—1970年日本四日市发生了“四日市哮喘事件”,1950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发生了“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发生了“骨痛病事件”。[1]这些公害事件主要是由于空气和水遭到工业污染使得人群中流行某种新的病种———“公害病”,许多人因此而死亡,成千上万的人则遭受“...  相似文献   

6.
战后,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新发展中,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小企业表现出相当顽强的生命力,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于是西方不少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宣扬大企业正趋向灭亡,它们将被中小企业的兴盛所取代。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副主编诺曼·麦克雷于1976年12月在该刊发表的文章就说:“这个世界可能正在引起大型企业时代的结束”。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把从集中转向分散列为十大趋势之一,认为这些趋势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革,消除其种种矛盾,使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美国另一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和日本某些学者也均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风行一时,以致国内某些同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导 论 传统上,对于发达工业化民主国家的学者而言,“资本主义”一同有多重含义,不只是一种资本主义,而是几种,除了大家熟悉的美国和英国自由的市场导向的资本主义,人们还可以看到日本和法国的政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在这里想介绍2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意思是说美国在亚洲大力推行资本的过分流动,促成了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后又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要一些国家实行紧缩财政、提高利率等并不适合这些国家的政策,结果使金融危机加深。” 朱镕基总理所说的《纽约时报》文章是该报刊登的“漫谈全球金融危机”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这组系列文章共4篇,系统而通俗地介绍了至今已持续近两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本刊决定从本期起译载《纽约时报》的这组文章,本期刊登第一、第二篇,下期刊登第三、第四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与贝尔的“非意识形态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一词最初由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在所著的《意识形态概论》一书中使用。意为关于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后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这种观点逐渐被一些西方学者赋予一种消极的理解,终于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非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没落的一种反映,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贝尔在其1960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一) 尽管很难说出准确的数字,但至少有20到25个比较著名的苏联学者经常撰写有关英语国家的批判历史哲学的文章。当然,这些学者的兴趣并不一定仅仅限于英语国家的哲学。从大量的出版物中可举出如下一些例子。 I.S.科恩的《哲学唯心主义与当代资产阶级历史思想的危机》一书,广泛地描述了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情况,其中一些段落还论述了罗素、加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危机。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国发生了五次经济危机。一九七三年底,西方资本主义经过短暂的虚假繁荣之后,又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日本,英国,随后意大利、法国、西德等国也相继卷入危机。这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深刻、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点,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合众国际社哀叹:“美国经济已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英国财政大臣惊呼:“英国面临最可怕的经济危机”。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一片萧索景象,政局十分动盪,政府频繁改组,首脑纷纷换将。这说明,这场尚在继续恶化的经济危机,已经并将进一步沉重地打击资本主义的旧世界。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半个世纪以来名满国内外,他的著作被译成10余种语言,销售量达数百万份。苏联经济学家斯坦尼斯拉夫·缅希科夫现为《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对苏联经济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其著作亦深受欢迎。他们两人都曾从政,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他们相识近1/4个世纪。为加深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了解,为把两者之间“辛酸痛苦的过去”变为“较美好的未来”,他们在1987年有计划地进行了约10天的交谈,并于1988年将交谈成果用英、俄文分别在美、苏同时发表,书名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共存》。由于知识渊博,头脑较清醒,对世界和人类前途非常关注,他们两人都较能不囿于成见和各自社会制度的狭隘利益,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以及两者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以此为参考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哈尔·德雷珀在《马克思和无产阶级专政》中声称,他查阅了马恩四十多卷近七百万字的著作,只发现十一篇文章和两次讲话共十八处使用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术语,而且集中在1850——1852年、1871——1875年,1891——1895年三个时期。另一美国学者查理·N·亨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一书中,以德雷珀的见解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马恩每一次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历史背景,直接得出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各界学者有不少观点对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未来持悲观情绪。他们认为,造成危机根源的贫富差距及不平等没有消除,虚拟经济的疯狂还将继续,未来危机仍将爆发;资本主义的衰退不可避免;资本主义与西方民主的冲突不可调和;资本主义的未来不容乐观。持此观点的不仅有左翼学者,更有资本主义忠实的实业家、银行家等。通过西方各界学者对资本主义未来堪忧的预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立足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书讯     
《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出版2004年5月,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美国雷默教授发表《北京共识》后,引发国内外热烈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黄平教授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崔之元教授收集了国内外对此代表性的论文,汇编成集《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并于2005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最近出版的有关东欧和原苏联问题的书中,美国专家、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麦克福尔的研究著作《后共产主义政治。民主在俄国和东欧的前途》令人注意。这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智囊团”之一华盛顿战略和国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史学版(第193期)上刊登了刘汉屏同志的文章《略谈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评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盛行,造成一种脱离实际的学风。如当时有个学者秦近君解释‘尧典’二字,就引经据典讲了三万言(见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18《答惠定宇书》)。这种为读书而读书,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同清初顾炎武等学者学以致用的精神比起来是一种倒退。”我核查了《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在《答惠定宇书》中并没有说秦近君是清代乾嘉时期学者。袁文中只有这样的话:“秦近君说尧典二字至三万余言”,是作为汉学之弊的例子举的。汉学非清代乾嘉时期所独有,怎能据此就说秦近君是乾嘉时期学者呢?  相似文献   

18.
《上古汉语词根》(The Roots of Old Chinese)是法国学者沙加尔(Laurent Sagart)先生于1999年完成,并由我国学者龚群虎先生2004年译成汉文后在我国国内出版发行的关于我国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重要著作。本文作者在文中通过对《上古汉语词根》一书的内容结构与理论方法的初步介绍和简单评析,指出了这一著作在当前和今后我国上古汉语乃至整个汉藏语系诸语言形态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半个世纪以来名满国内外,他的著作被译成10余种语言,销售量达数百万份。苏联经济学家斯坦尼斯拉夫·缅希科夫现为《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对苏联经济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其著作亦深受欢迎。他们两人都曾从政,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他们相识近1/4个世纪。为加深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了解,为把两者之间“辛酸痛苦的过去”变为“较美好的未来”,他们在1987年有计划地进行了约10天的交谈,并于1988年将交谈成果用英、俄文分别在美、苏同时发表,书名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共存》。由于知识渊博,头脑较清醒,对世界和人类前途非常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世界历史背景,危机的政策根源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范式--华盛顿共识.诊断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有其自身的理论盲点.<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魅力,不仅为我们看清当前危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论启迪,而且为我们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新自由主义导致美国国内外的两极分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