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萨特的自由哲学因张扬人的“绝对自由”而在西方理论界特色鲜明。存在先于本质是其核心;选择、行动与自由是紧密联系,舍此无彼的,而这一切都在处境之中进行的;自由还总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且还要为整个人类负责,这样自由的人往往是烦恼的、孤独的、绝望的。另外,这一哲学在逻辑推理、本体论与实践论关系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2.
匮乏是萨特人学理论的基石。在萨特看来 ,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在同匮乏作艰苦的斗争 ;匮乏是我们历史的根本关系 ,是对我们同物质单一关系的偶然确定 ;阶级的对立是匮乏的必然结果 ;匮乏已经内在化为人的非人性的人性结构 ;匮乏是人类历史发展可能性的基础 ,但不是实在性的基础 ;劳动既是匮乏的实现也是对它的超越 ,由此形成我们的历史。在对匮乏问题的看法上 ,萨特与马克思具有根本区别。萨特的哲学 (人学 )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萨特理论的核心是试图解释人在世界的存在状况,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这种哲学观造就了萨特的文学观。其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在文学理论中得到表达,“选择”与“介入”理论在文艺创作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萨特的存在主义人生哲学,指出萨特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教乃是抽象的人性论。萨特把“自由选择”作为人生价值的基础,这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人生哲学。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论述了在社会和个人的相互关系中社会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人生的价值首先是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时社会要尊重个人,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5.
萨特的文论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都以人的自由为旨归。批判性的考察了萨特区分诗与散文的语言学美学框架。写出萨特的自由观发展的三个层次在文论中的反应,即本体论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而且分析了萨特的文学介入论在存在论、实践论和作品存在方式上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图解和具体化。他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阐述了其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实际上原来是个无,什么部不是,等到后来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想成为的那种人,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实现自由的途径是人的自由选择,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行动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人类由于选择时无据可依陷入困惑,在虚空中孤独挣扎,终身为从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萨特自由观的主要思想来源和出发点,指出其自由现的本体论基础和伦理学意义;并重点说明萨特自由现的局限性以及对广大青少年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萨特传记作品在思想上具有极强的哲理性,在风格上具有特别的创新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层的真实性。萨特写作传记作品的原则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萨特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非理性成份,将胡塞尔等人的现象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对海德格尔为其确定的研究对象——处境中的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意识是其本体论的基础,萨特正是通过对意识特征的描述,"自在"与"自为"的剖析等一步步推导出人是绝对自由这一结论的。然而这一本体论的基础并不牢固,致使他的本体论乃至是整个自由哲学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0.
自由的虚无——萨特的虚无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无是萨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存在是先于虚无的,虚无是从自在存在中获得自身的,是一种借来的存在.但自在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通过虚无去消解这种存在,才能在存在的缝隙里发现世界的意义与价值.人的本质是虚无,是自为存在.但人又不满足这种不稳定的虚无与自为存在,力图成为既充实又自由的存在,这却是不可及的,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正因人本是虚无,位置、过去、工具、他人、死亡这些实有的存在并不能限制作为本质虚无的人的自由,人注定具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兼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晚年对中国仍然梦魂萦绕,这位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铁骨铮铮的作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本文从萨特访华45天所发表的观感来分析他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回顾了解放前后我国对萨特评价的变化,在较全面、扼要评论萨特的小说、剧本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剧本《肮脏的手》,认为它不是反共剧本而是对我们有所裨益的。鉴于此,我们应当重新评价萨特,并肯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会计主要是从宏观经济观点出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所涵盖的内容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从而形成了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会计假设进行重新认识,对其进行修正或扩充,使之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萨特把人的自由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认为自由是与人的存在联系在一起 ,而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否定性与超越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 ,与物作为自由的存在的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 ,而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 ,又与责任密切相联。萨特的自由观最大的不足在于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谈自由 ,这使其自由观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6.
责任冲突不可避免,如何选择就成一个问题。责任冲突的存在并不否定选择的自由,而恰恰是人能自由选择的结果。人们面对冲突的责任所进行的自由选择,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责任的紧迫性、不可弥补性和可实施性是责任选择的基本尺度。平等对待原则、权责一致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优先选择原则是责任选择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自由哲学奠基于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这两个基本概念,其含义是意识不受任何规定和限制,其核心是对本质的不断超越,其鲜明特征是自由对每一个人不可剥夺,其伦理意义是,自由意味着个体忍受焦虑,甘冒风险,不断选择,勇于行动.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化时代,科学家的个人自由应该是一种责任自由。责任自由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其中,内在自由即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是责任自由实现的根本。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具体体现在认识论、道德论和政治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