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已由走私野生动物的输出国转化为输入国。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等共同犯罪逐渐成为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主要形式。为有效遏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要改善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发生,整合森林公安、海关、反洗钱等执法资源,提高预防与控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效率,同时还需要加强森林公安与国外相关执法机构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协作,以有效遏制与打击走私野生动物犯罪。  相似文献   

2.
入世以后,走私犯罪现象将总体呈下降趋势,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贸易性走私犯罪对象将集中在少数商品,不受关税影响的非贸易性走私将有所上升,走私犯罪主体更趋多元化,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因此,调整反走私的重点和方向,完善进出口管理体制等,才能预防和控制走私犯罪。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走私犯罪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为适应惩治走私犯罪之司法实践的需要,中国内地立法和司法领导机关不断创制、修改、补充和调整法律、司法解释,构筑了目前我国惩治走私犯罪相对完备的罪名体系,体现出法网严密、惩罚严厉等惩治特点。但是,从科学合理和发展的眼光来考量,走私犯罪中关于武装走私行为的定性问题、增加保税货物的种类问题、不准确关键用语的修改问题、限制和废止死刑问题等方面的立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后续走私犯罪因其日趋严重而倍受关注,准确把握法律方能对此类犯罪进行有力打击。故在适用《刑法》有关规定时应综合法理、立法背景、立法意图作宽泛理解,以“偷逃应缴税额是否已达法定数量”作为定罪和量刑的标准,从而避免实现中的放纵犯罪。  相似文献   

5.
走私武器、弹药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对外贸易的管制秩序,而且违反了国家对武器、弹药的管理制度。在司法认定过程中,应当基于罪刑法定原则,从该罪的本质特征出发,对犯罪对象、犯罪主观方面诸问题进行实质解释,以期在现代刑法理念的框架中,有效遏制走私武器、弹药犯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洗钱犯罪是最典型的"国际犯罪",它不仅扰乱了各国的金融管理秩序,而且腐蚀了各职能部门的人员,更促使了"上游犯罪"的发生.目前,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限定于贩毒、黑社会、恐怖活动、走私四种特定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提供资金账户等方法掩饰、隐瞒这四种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我国应建立配套金融法规,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和相关机构在反洗钱中的预防作用,完善反洗钱刑事立法,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加大对洗钱犯罪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7.
新型毒品犯罪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型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即 :新型毒品犯罪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娱乐场所 ,主要人群是经济条件较好的“白领” ,走私入境与境内加工、制造并存 ;在打击新型毒品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后 ,本文从宣传教育、打击力度、立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走私毒品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犯罪,对于走私毒品犯罪进行打击非常必要.这是因为该罪不仅违反了国家对毒品管制的法律、法规,而且违反了国家海关管理法律、法规,在客观上实施了将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因此,其对国家的外贸和毒品管制危害极大.为了有效地打击和惩治该种犯罪,从理论上弄清本罪的概念,从犯罪构成要件上来把握本罪的特征,正确地把握本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的罪数形态、共犯形态和停止形态,对于司法机关正确地认定本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洗钱犯罪虽然是一种单独的犯罪,但它是有组织犯罪的派生物,既然是派生物,就得溯其根源--洗钱罪的对象,即其上游犯罪的范围。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随着洗钱犯罪的日益猖獗,这一规定受到了较多的质疑。仅这四种类型的犯罪所涵盖的内容就存在歧义,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也成为争论的焦点。对此,本文拟从如何界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所涵盖的内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应否扩大以及扩大的程度,来探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洗钱犯罪掩饰、隐瞒了毒品犯罪、黑社会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的性质和来源,破坏了金融秩序和司法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在考察洗钱罪的来源和确立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单位犯罪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近年来,在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犯罪案件中,单位走私、偷税、骗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贿赂等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单位犯罪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探讨单位犯罪的成因以及建构单位犯罪的预防机制,对于有效打击单位犯罪行为,扼制其发展蔓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社会面临的形形色色贪污贿赂、走私、洗钱等经济犯罪,我国在立法上也逐步开始同世界接轨,先后制定了一些针对洗钱犯罪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但其中也显露出一些局限与不足。本文主要对洗钱罪的立法进行了考察,并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行为方式、犯罪主体这几个争议颇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对反洗钱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贩毒、走私、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贪污受贿等犯罪的发生与日俱增,对其获得的非法收益进行洗钱的洗钱犯罪也成了全世界的公害.文章介绍了洗钱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认定,着重提出了针对洗钱犯罪的对策:一是完善我国的反洗钱刑事立法;二是完善我国的金融服务及立法,加强对黑钱流动的监管;三是加强洗钱犯罪的预防;四是加强对洗钱犯罪的打击;五是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洗钱罪的国际立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随着贩毒、走私、恐怖活动、卖淫等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洗钱犯罪已几乎遍及世界各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世界各国为有效地打击和遏制洗钱犯罪活动,促进国际合作,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一方面,积极参加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区域性协定,另一方面,一般都在其国内丘法中将洗钱活动规定为犯罪行为,并子以严厉打击。这对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反洗钱斗争,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昊 《市民》2006,(5):54-55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在这个人群中,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呈迅猛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在这些判决中,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旧年上升了19.94%。排在前10位的青少年犯罪分别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杀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诈骗、敲诈勒索。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康树华 《南都学坛》2006,26(4):81-89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毒品犯罪和走私犯罪的猖獗,洗钱犯罪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针对我国洗钱犯罪的状况和不同类型,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认真梳理有关现行立法,提高立法档次,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一个科学的反洗钱机制,维护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二是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督管理,尽早建立“打击金融犯罪网络”,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采取行动,密切注视我国乃至全球各地巨额资金的流动情况,确保我国金融流通领域的安全;三是应根据洗钱犯罪的跨国性特点,加强国际间合作,必要时封闭与非法活动有联系的国际金融业务,遏制国际洗钱行为,以表明我国政府在对待洗钱犯罪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和态度,推动世界范围内共同打击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17.
玩忽职守型犯罪近年来呈现出数量日益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基建监管岗位上比较多发、有些往往隐藏在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多与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诈骗、走私等犯罪相交织、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广等特点。究其原因,存在于思想、体制、立法和司法等诸多方面。要有效遏制其发展态势,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侦查机制和办案责任制,并提高其法定刑,进一步增强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洗钱犯罪迅猛发展,严重威胁各国的国家安全,危及全球经济发展.洗钱手法层出不穷,常见的主要有走私携带洗钱、将现金"化整为零"存入银行洗钱、利用"掩体"洗钱、利用"地下钱庄"和"保密天堂"洗钱等手法.洗钱犯罪的主要特点有过程的复杂性;组织严密、隐蔽性强;低风险、高收益;规模巨大、范围广泛;跨国流动性;专业性、科技性.研究洗钱过程中常用的手段方法及其主要特征,便于有针对性地确立控制和打击洗钱活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犯罪效益论     
本文从构成犯罪主体自身因素的变化与犯罪结果变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思路,提出犯罪效益概念,以期更具体地研究犯罪问题。从犯罪的动态过程来看,犯罪效益包括犯罪的组织形态、犯罪能力、犯罪的物质条件、社会控制能力和被侵害对象五个变量因素。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犯罪正日益由个体犯罪向有组织型犯罪发展,如何对其防范和打击,是犯罪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中的"犯罪"是刑事实体法意义上的犯罪,不限于财产犯罪。"犯罪所得"是他人既遂犯罪行为之所得,是犯罪行为直接之所得,转化物、交易物、具有有形载体的财产性利益以及部分违禁品都可以成为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是犯罪所得所产生的孳息,包括犯罪所得产生的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