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兴(1874——1916)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袖。辛亥革命时期,他与孙中山共同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伟大斗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作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无论是建立革命政党,还是组织、领导推翻清王朝的武装斗争,以及开展其他形式的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教仁指出:黄兴“与中山先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黄兴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失之公允。有的因为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云云;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有的公然说“他没有站在时代的前列”,甚至把他“划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右翼”。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评价黄兴,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兴(1874——1916)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袖。辛亥革命时期,他与孙中山共同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伟大斗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作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无论是建立革命政党,还是组织、领导推翻清王朝的武  相似文献   

4.
黄兴认真吸取了太平天国“天京内讧”这一历史教训,淡泊名利,不计权位,竭力加强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和维护孙中山的最高领袖地位,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他在同盟会中的声望和地位,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近年来,有的文章一提到宋教仁,就讥笑他是什么“议会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不公正的。宋教仁,为资产阶级革命奔走呼号,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在我国近代史上应该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 一、走向革命 宋教仁(1882—1913年)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早年父亲去世,赖其母抚养成人。1899年,他由私塾转入漳江书院读书,喜爱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1903年春,他考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学堂。这时候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堕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正在兴起,宋教仁在学校中常与同学田桐等议论国家大事,朦胧地产生了革命思想。同年夏天,留日学生黄兴由日本回国,到武汉两湖书院演讲,抨击清朝政府的腐败,力主改革政体以救国,宋教仁听后非常信服。后来黄兴被湖北地方当局驱逐出境,回到湖南长沙,宋教仁也愤  相似文献   

6.
《黄兴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是石彦陶、石 胜文兄弟几“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它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 的黄兴传记,有四十多万字。作者发扬中国史家秉笔直书的 优良传统,力图给读者一个黄兴的历史本来面目。 我知道,彦陶先生原初对孙中山研究颇感兴趣。后来,  相似文献   

7.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黄兴,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生于湖南善化县龙喜乡凉塘。他的革命生涯严格来说,开始于1903年他创立华兴会,止于1916年10月底在上海病逝。这段时间基本上是辛亥革命的酝酿、高潮和余波迭起的时期。而黄兴在辛亥革命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素有“孙黄并称”、“孙氏理想,黄氏实行”之说。因此,研究黄兴,对于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分析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1866--1925)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最优秀的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他的革命业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他的思想和学说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份珍贵遗产,吸取其中的精华,激励人们开拓前进,实现孙中山在九十年前就提出的“振兴中国”的宏伟目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孙中山提出的学习西方的基本原则和  相似文献   

9.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著名的军事家.他一生经历过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进行、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为民主革命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辛亥革命中以武装反清的光辉业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永远为后人追思和景仰. 黄兴(1874-1916年)原名轸,号杞园,字厪午;后改名兴,字克强①.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他少年立志,持身恭谨,曾自订《青年规例》用以律己;要求做到珍惜时间,不说空话,认真读书,为人真诚坦白等②.十八岁时应县考未第,十九岁至二十三岁在长沙城南书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1866——1925)是广东香山县(现为中山县)人,名文,字逸仙。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后通称中山。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学说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激烈论战。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宣告脱离清王朝而独立,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  相似文献   

11.
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开始被更多的爱国志士所接受。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早期活动中,江西是他们的重要基地。一九○四年春初,黄兴领导华兴会筹备长沙起义的时候,陈天华就从日本写信回湖南,建议游说江西巡防营统领廖铭缙届时响应①。当时,廖与部队一起驻扎在吉安,华兴会即派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逝世那年,毛泽东同志提字:“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朱德同志提字:“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宋庆龄先生提字:“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在《祭陶行知先生诗》中指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孙中山死后的一位孙中山”。这些都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极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六十一甲子”,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离开他为之奋斗终生的“振兴中华”的事业已经整整六十年了。然而,他的业绩的光辉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黯淡,他的思想的历史意义还正在进一步被开掘。孙先生泉下有知,当是无限欣慰的。欧美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及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特点。如何估计这一影响的作用,涉及到对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的评价问题,近年来颇有一批文章涉及,其中海外研究者亦不乏其人。本文作者力图作一较系统的论述,阐明一些自己的观点,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华兴会的创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刘英志继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之后,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于1904年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成为两湖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中国同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15.
黄兴的实业救国论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发展和具体化,其内容有五个方面,而且他提出了“翻新出奇”的新鲜内容,很有见地,现今我们再来学习、研究、从中也会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陈君聪同志《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一文(见《光明日报》1984年5月9日第三版,以下简称陈文)。认为其中一些史实似乎有误,特予辨正(以下陈文的引文中凡加着重号的字,即需商榷之处)。 陈文第二节第一、二行说:“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其实,“逸仙”並非孙中山的“字”,而是他的号。关于这点,孙中山本人在自传中已写明:“仆姓孙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孙中山原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与粤语“日新”谐音),以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学医、行医及游历欧美各国时常用此名”。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基本上建立了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和概括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为特点的中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看法在学术界日益为多数同志所共认.然而,对孙中山的历史观的评价,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孙中山的历史观是民生史观,而民生史观是唯心史观.作者认为孙中山的历史观,固然不是唯物史观,可是,他的民生史观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唯心史观,况且在孙中山的历史观中提出了不少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观,还有深入探究和争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李书城与黄兴的战斗情谊李新福李书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与黄兴,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与黄兴一起战斗达14年之久,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谓是相助复相依。留学日本,从事反清斗争李书城1882年出...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文化思想述论李学功作为一代资产阶级革命领袖、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所论是孙中山的文化思想。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忙碌一生。身后遗留下多达五百余万字的宏篇巨制,虽然系统研究文化问题的专论、专著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法律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阶段,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孙中山最可贵之点,在于他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