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提出:“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学生如果能经常性地阅读文言文,领略我国古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断积累,必将提高其语文素养,丰厚其文学底蕴。可由于古今语义的差别,影响了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享受传统美德熏陶。基于此,新课标提出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总目标,增加了文言文在实验教材中的比例(初中约占30%)。然而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改革相比,文言文阅读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至今,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强调机械记忆的"串讲式"教学仍有市场,导致学生阅读消极,思维依赖,教学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可以让学生继承古代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也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文言文的教学过于重视对诸如语法分析、段落剖解等的支离讲授,忽略了对文言文、内容、形象等的整体美的感悟。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授予学生常规的古代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中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1 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美的源泉。因此,文言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从蕴含着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教育部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古文的教学量。可见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让学生广泛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品味唐诗、宋词的绝妙意境,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初中文言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非常陌生,如何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这是我…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理解古代汉语的同时,受到古代伟大文化思想的熏陶。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文言文部分在编写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然普遍处于高耗低效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材编排缺乏科学性。因此,为了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言文部分编写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文言文的要求,福建省的高考试卷也加大了文言文的分值。但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文言文枯燥乏味难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树立“乐学”的教育观:激发阅读期待,搭建“乐学”平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乐学”效率;挖掘审美因素,享受“乐学”情趣。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弊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定位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实用性,采用回译与硬读这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文言的趣处,感受到学习文言的妙处,然后亲近文本,迁移明理,并逐渐为其所化,品性得以涵养,心灵得以濡染,从而改变文言文教学举步维艰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诵读教学法”,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它以诵读为主线,以诵读为手段,以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为目的,即初步理解一反复诵读一加深理解,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整体把握.这种要求着眼于内容的理解、把握,以熟读精思为核心,有利于学生文学素质、文化素养的提高,亦与中考、高考合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切实有效的.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着眼于课文字、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一篇文言文肢解为若干文言知识点,学生的理解与思维仅仅局限于若干字、词、…  相似文献   

9.
李彦飞 《新天地》2011,(12):403-403
在中国历史的文化长河中,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凝聚着古代无数文人的智慧,承载着极璀璨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继承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之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仍然是串讲方式一统天下。重字、词、句的落实,轻思想感情的熏陶;重教师的机械灌输,轻学生的主动探究;重答题技巧的传授,轻语言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走向程式化,僵硬刻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到底如何才能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兴趣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最好媒介,因此,应该注重人文探究,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不高。但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痛、厌烦,老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认为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致不高,在考试时往往失分较多。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谈点引导学好文言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外国学者对中国文言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文言文的翻译成为了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本文从内容分析因素,文化导入因素,句式转换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对文言文进行英语翻译,从而推动文言文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文言文,不仅内容博大,而且语言精美,众多文化经典出于其中。文言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变“难学”为“易学”,变“厌学”为“爱学”,让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孙平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4):117-117
文言文教学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新编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大大加强了文言文的份量,如高中一、二册课本,文言文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学生在拿到新教材时也感受了浓浓的古代文化气息。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介绍作者、文体、背景、文学常识,通读课文,讲解字句;学生记笔记、背诵课文),恐怕是事倍功半,又会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多半是根据文言文编写的现代文,而且份量很轻。因此,对于一个小学毕业生来说,他所具备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能算作是入门式的,浅尝试接触式的。中学阶段的文言文从质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涉及到了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古代文字知识、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等多方面。这对于一个刚刚跨入中学门槛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再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相似文献   

15.
记忆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古今汉语的较大差异,加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不多,学生平时除了上文言文课以外,其余时间又很少接触它,更没有这方面的语言实践,所以一般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记忆效率都不高。有的学生从初一到高二,学习了二、三十篇文言文,却记忆不了几个虚词、实词和句式,更不要说阅读能力了,造成严重的少、慢、差、费。那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又是一脉相承的一门语言,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同学们较为熟悉的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等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提高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外,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复句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概括地讲,文言文复句在其类别、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复句的各个分句常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这些关联词语,既有连词,也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根据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的主次地位,首先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根据分句之间的不同意义和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进一步可分为并列、连贯、选择、递进、总分、假设、条件、因果、目…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材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颇为重要而又极为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认识中华民族烂灿文化的作用,这是它的重要性,但它毕竟是过去时代的文化,不能全盘为今天所用,这又是它的特殊性。要不要把文言文列入教材?在学中语文教材中保存了一定比例的文言文教材,笔者认为是恰当的。在文言文的教法上,我看也有一个恰当与不恰当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应当教出文言文的特殊味儿,这固然有些偏颇。也有些同志认为,只要疏通字句,只需培养学生能阅读文言文,这也是偏颇。看来,文言文的教法问题上,特别是篇章教学的方法上应当提倡研究、重视改革。这种教说上的改革,本身也是体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改革的,决不是纯方法的改革。一九八○年中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明确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阅读     
【考点指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