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是地方志之简称,即地方之史。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所记:“外史掌四方之志”,“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小史掌邦国之志”。最古的史书称为坟、丘、典、书。周而后有《孟子》载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墨子》载的“周之春秋,宋之春秋,燕之春秋”;《庄子》载的“百二十国宝书”。后世又有典、录、略、考、说、记、纪、书、图经、图志等,志包括在史书之中。我国方志之撰著,由来已久。三代时舆地学已很发达。战国时撰著的《山海经》,对山川、形势、物怪、古迹,物产之大概,记载都较详备。  相似文献   

2.
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包罗万象,纵贯古今,有“最大信息库’之誉。方志是客观地记述一地的人、事、物的资料性著述,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历史责任非常鲜明,故有“以史育人”之说。由于方志全面、准确地记载了一地之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广泛涉及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既能为我们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极其丰富的材料,又能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地掌握地情、国情,确定方针政策,制定建设计划,进行科学管理,提出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方志史上,对于方志的性质,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专家学者们在各自的方志学论著中都在探讨、阐述方志的性质问题,但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历史上看,这种意见分歧曾表现为“史地之争”。一种意见认为方志属于地理。现存的唐代至清代多种方志的修纂者及研究者,在他们所写的《序》、《跋》和评述中,多把方志认作地理,唐人刘知几、李吉甫,宋人程大昌、王象之,清代的著名学者兼方志修纂者和辑佚者钱大昕、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等人都是这种主张。这一派以戴震为代表,明确地阐述:“志以考地理,但悉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侈言文献,岂所谓急务哉”。直接了当的以为越出地理的范围,已不是方志的事了。另一种意见认为方志是史。后汉郑玄就认为方志若“国史”,宋人郑兴裔也说:“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这一派以章学诚为代表,他更为明确地指出:“志属史体”。清代章学诚与戴震之间曾发生过争论。后来的梁启超、李泰棻、瞿宣颖等人也都承认方志即“地方之史”。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史的视野看方志与方志编纂袁国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这样两门显学:一门是文化学,有所谓“文化热”和“文化史热”之说;一门是方志纂修学,人们常以“盛世修志”一语来概称之。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文化史学”与“方志纂修学”之间有极为广泛的密切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5.
方志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地图是一种特有的专门地图,它是地图和方志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三千多年来,方志地图在应用中不断演变、发展。它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古方志地图时期、旧方志地图时期和新方志地图时期。现代,随地图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方志地图将有很大发展,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方志历史悠久,究其源流,大约渊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始发其端。秦汉之际,杂述渐繁,唐刘知几“榷而为论”,列作十流,“一曰偏纪,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凡此十流,均史之杂著,各自成家,与正史参行。十流之中,郡书、地理书、都邑簿多记郡国及畿辅诸事,所载虽不齐全,叙述亦颇简约,但于一方山川、都邑、道里、物产、户口、人物、民情、风俗,每有所录,体例亦初备,当是方志发端所在。所以,探索方志源流,须对秦汉郡书、地理书及都邑簿加以研究,使明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方志的名称,与地方建置的名称紧密相连。泰州的方志,历史上有吴陵志、海陵志、泰州志、泰县志诸名。因此,在考探泰州方志之前,得先简述一下泰州这个建置的革沿。泰州,是淮东古城之一,向有“淮海名邦,汉唐古郡”之称。夏商时,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周时,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时在战国,属楚)称海阳。秦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介绍了台湾方志的历史与现状,特别是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资料进行了必要的内容介绍和学术分析,其意图不仅在使人全面了解台湾方志的研究状况和水平,而且还在突出台湾方志在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上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普及之广,世界各国无与伦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我国保存至今的方志有8200多种,约12万卷,占我国现有古籍的十分之一以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志开始萌芽,以后随着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志的内容、形式、体例逐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一宗刊刻数量相当大的专类图书。它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范围,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记载。被人们誉为“史料的宝库”。我国地方志的编纂历史十分悠久,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袁康、吴平的《越绝书》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了。安徽地方志的编纂可以推溯到东汉朱玚的《九江寿春记》,该书今已亡伕不存。清代王谟有个辑本,收在《汉唐地理书抄》里,还可略见其梗概。据近人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一书所载,宋元以前的安徽通志有四种(三种有辑本,均见《汉唐地理书抄》),  相似文献   

11.
<正> 地方志是记载地理与人文的综合性著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方志的内容丰富,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其体例章法等方面独创一格,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及自然地理现象和资源等方而,被称为地方的“百科全书”.广东地方志发展的历史,是我国方志发展史的构成部分.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广东早期的方志是受中原的影响而逐步兴起的.隋以后,修志工作逐步走上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进行,因此广东方志的纂修,基本上是遵循国家的命令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一、李绂及其方志活动 地方志,亦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类文化典籍,其历史如从秦汉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二千多年了。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都认为,清乾嘉时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但是,这套理论的形成除他本人方志实践之外,还与前人的修志经验分不开。事实上,在章学诚之前很久(至少可以溯源到东晋)就有人探  相似文献   

13.
中共甘肃省委二月决定成立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动员和团结一切有志于修志事业的同志在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兢兢业业地把修志工作做好。一、编修地方志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传统有人认为:最古的历史书,其实就是方志。早在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又有掌管“四方之志”的“外史”,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当时诸候国的历史。据《孟子》、《庄子》、《墨子》等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看到了“百二十国宝书”,这些列国宝书,或者叫“百国宝书”,就是地方史书,也就是地方志。《孟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区地方新志的编纂方兴未艾,对方志学理论的研究和对我区旧志的评介亦随之产生。但至令为止,对个别志书的评介较多,从未有人力图通过对地方旧志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来探寻和把握内蒙古方志的源流及其发展规律。本文企图在这方面略作尝试,以扔抛砖引玉。 所谓探源,不仅是考证内蒙古方志自何始即内蒙古最早的方志是哪一部,还要探究其产生的历史原因与条件。两者相互连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正> 由王桂云编著的《山东方志汇要》一书,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山东地方志研究的新成果和重要的资料性工具书. 地方志是某一特定行政区域的历代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人物、方言等社会大观的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综录,堪称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古人认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地方志的编纂,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其自古代的地志、地记、图经等演变至宋代综合某一地区之地理、历史、人物、文献等为一  相似文献   

16.
方志学作为一门学科体系 ,有其自身内部特有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虽然它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 ,迟早总是要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但是这一过程是渐进式的 ,不能绝对地以同一社会历史阶段的时限 ,来划分方志学和方志学学科体系阶段发展中具体表现形态的存在状况。据此 ,近代方志学分期的上限、下限的传统界定 ,尚有可商榷之处。方志学界把清代乾嘉之际定作我国方志学的起始时期 ,这个起端亦即古代方志学的上限。但其下限 ,即近代方志学分期的上限期 ,如何界定较为科学 ,较为有利于深入、系统地研究方志学历史的需要 ?笔者认为 ,此分界期可定…  相似文献   

17.
清代顺治年间河南纂修的方志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我国古代方志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据今人不完全统计,我国方志现存有八千余种,其中清代所修的多达六千余种,占其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仅就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的修志而论,河南省(本文所述之河南省,系顺治年间的行政区划)各级官府不仅着手早,而且成效显著,其成书数量之多,为同一时期其他各省所不及。它既为清代后来河南修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促进了清代其他诸省方志的纂修。回顾清代顺治年间河南地区纂修的方志,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编修新志是有益的。 一、顺治年间河南地区修志工作的展开 顺治初年,河南各级官府相继建立以后,即把修志作为巩固和加强政权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从顺治年间河南修志的进程来看,大体上可以顺治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河南布政司颁布的修志信牌为标志,分作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谈方志批评     
在我国志苑中,志书多评论少,志评专著更少。新方志编修10年,也是志书多评论少,专论志评的文章更少。然而,方志批评恰是方志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这里仅就方志批评理论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应当是一门史学批评的科学。是对以志书为中心的一切方志范畴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评论。修志批评的对象,涉及方志领域一切范畴。包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存八千五百多种地方志中,约七百四十八种为河北旧方志。河北方志也和全国一样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河北方志的悠久历史,从东汉户植《冀州风土记》算起,已有一千七、八百年。纵观河北方志的源流发展,根据其体例和内容,大致可粗划为产生、发展、鼎盛和进化四个时期。 产生期。河北方志的产生经历了从先秦到两汉、由全国地理志书繁衍为河北方志的漫长过程。先秦时期,河北地区还没有专门的志书,有关材料只是零星附载于全国地理志书中。《尚书·禹贡》说:冀州“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把河北境内的水利情况、土壤、赋税的等级、贡物和贡道记录下来。《山海经·北山经》载河北境内可考见之山脉约二十七,河流四十一,湖泽五,并记录了各山川地理方位及其物产。此外,还有《周礼·职方》等也载有河北事。 到了秦汉,随着封建专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统治者为加强一统区域的控制,迫切需要了解地方各种情况,于是河北方志逐渐从全国地理志书中脱胎出来。代表作有两部,一部为《幽州山川屯田聚落》百余卷,东汉李恂纂。此书逸失,其体例、内容无从考见。另一部为《冀州风土记》,东汉卢植纂,植字子干,涿郡人。熹平四年,拜九江太  相似文献   

20.
贾恩绂是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家。其方志编纂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创造性的方志体例。紧紧围绕方志以疆域为主的思想,创立四门,各以类从。第二,新旧掺杂的方志内容。重视经济、教育,运用近代科技,使得方志具有许多新内容,同时依旧保留旧志中一些传统类目。第三,篇篇成文的方志述作。行文雅驯、连贯,避免如市之账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