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文学研究文化转向问题所引起的争议,简要分析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各自所指和彼此关系,说明文学研究文化转向的阻力何在,对立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为二者确立一个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盛唐田园诗往往呈现山一片明朗、裕足、平和的意境,这反映山盛唐人富足的心态;中唐田园诗则不然。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的日趋激烈,土地易主节奏加快,给中唐文人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田园诗中则反映出了一种“变迁感”。功成身退的愿望,怅惘彷徨以及孤独的心绪取代了盛唐田园诗中明朗、安适与自在的心境。  相似文献   

3.
琴棋书画作为汉族文化印象的代表,通过文学与历史对话的互文性文化表达,其作为汉族的文化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文学研究文化转向问题所引起的争议,简要分析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各自所指和彼此关系,说明文学研究文化转向的阻力何在,对立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为二者确立一个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人与自然对话的语境中 ,拜物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因子。在万物有灵向自然崇拜过渡的叙事话语中 ,其叙述语言一方面接近了自然崇拜的所指和能指 ,另一方面又通过神话语言把追究自然的话语蕴含在初民的价值观中。神化自然和将自然人格化为崇拜自然提供了先决条件。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前提 ,万物有灵是从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的中介语言。自然崇拜对图腾崇拜中心话语的取消主要表现在张扬万物有灵的“元语言”方面 ,其“元语言”由深层浮向表层 ,使以图腾崇拜为标志的中心话语在接近自然崇拜———权力话语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理查德 .约翰生的《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 ,亨利 .吉罗等的《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抵抗的知识分子和对立的公众领域》 ,以及弗雷德里克 .詹姆逊的《论“文化研究”》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探讨“文化研究”的定义、任务以及功能。在此基础上 ,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文化研究应该从全球化的角度着眼 ,致力于研究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多元化的悖论 ,树立自己的文化“威望” ,消解目前全球化过程中的英语文化霸权 ,从而赢得在国际讲坛上平等对话与协商的机会。为此文化研究必须摆脱“精英学科”的偏见 ,发扬批判的精髓 ,成为不同群体有效的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王宁在当今的西方学术理论界和批评界,“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被当作围绕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展开的讨论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用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理·伊格尔顿的话来概括,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唐代文学的研究,自宋以后,学者多从盛衰正变观念出发,将文学与社会政治的盛衰相联系,高倡盛唐诗,礼赞中唐文,贬抑晚唐,鄙弃唐末五代,导致唐末五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缺乏唐末五代文学整体研究的力作。李定广先生《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不囿于成见,从文化学角度切入,以唐末五代百年乱世文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了唐末五代文学迥异于温李杜时代的独特个性和新变特征,揭示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史意义,开辟出新的价值视角和价值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导向意义。大致而言,该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在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研究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就必须要研究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社会文化的互动,因为文学是社会文化这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文学的互动离不开文化的参与.中国本土社会文化不仅积极参与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构成了二者互动交流的主要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田园隐栖经验有二种:其一是直接经验,如陶潜、王维,从身在田园中做深入体味得来;其二是“虚化”了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是从第一种经验来,但已是记忆、印象,甚至是从他人作品中得来,是想象,理想的成分多。如韦应物、白居易的将衙门当田园便是。他们固然也有田园隐栖的实际经验,但更多的是在想象之中将周围环境理想化,或“改造”成田园也似的环境,经验已被虚化。他们在这种虚化了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是田园诗的田园诗”的创作,“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方士庶语)。本文试图探索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在这一创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困境。一是概念的混乱带来了认识的困难,也带来了管理的困难;这是否是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困境?是否影响创意产业实践?二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丰富的经验,如何甄别、借鉴、改造、创新,解决中国当下产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三是中外二三线城市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府做什么,该如何做;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艺术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居于什么位置,我们该如何发展艺术创意和艺术产业,需求在哪里?为破解这些难题,两位理论家们进行了讨论、对话,努力探索解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佳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异域文化的好奇、想象和探索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撇开思想家、哲学家不谈,仅从文学方面看,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以外的“他界”(theSpaceoftheOther)曾为倡导个人主义的作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如斯宾塞(EdmundSpenser)、马娄(ChristopherMarlowe)以及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都通过描写异域来塑造时代性的英雄特色,如帖木尔(Tamberlaine)、奥塞罗(Othello)等。到19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化的脚步遍及各地…  相似文献   

13.
当文化批评成为文学研究的实际操作工具 ,堆积在文学编辑案头的学术论文 ,越来越驳杂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的更是怎么看都看不出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对于文学研究中正在“热用”的文化批评还需不需要学理探讨 ?需不需要学术规范 ?在文化多元性存在的今天 ,谁也不会期待有某种权威性的声音来作出定论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对于多样性意见 ,特别是更多确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的倾听 ,让我们的思考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是哲学古老而又常新的关注对象。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到了可以改变人自身的地步 ,高新科技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 ,也破坏了自然界。全球化已使这两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当代西方哲学对人与自然作出了一些新的反思 ,我国当代哲学也应该对此作出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 6月 2 8日至 3 0日 ,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各科研院所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 ,围绕消费时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语境变迁与学术取向章国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认为 ,消费社会导致了人的本质的歪曲、社会等级结构的变动以及文化文本和商品的相互占有。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以至于商品的泛文化化和文化的泛商品化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特征。文化语境的这种变迁 ,使得文学与文化视域内的中国问题变得…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是神秘主义的本质特征 ,而神秘主义的高级阶段和成熟形态是宗教神秘主义。在世界三大宗教中 ,神秘主义思想在伊斯兰教中比在基督教和佛教中更具有主流色彩和世俗意义。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原因 ,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主义精神与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有着互动性的、对话式的关系。本文拟从中国西部的自然人文景观给文学提供的创作生成资源和环境、大而化之的整体式把握的创作致思方式、注重“静”和“空”的艺术表现效能以及由此生发的“孤独”的审美境界这三个层面 ,解析中国当代西部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九十年代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的中国文坛为研究对象,评述两类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作家——忧患型作家与闲适型作家。忧患型作家以笔为旗,与物欲横流的商业化大潮进行直接的抗战。闲适型作家则以其高雅脱俗的作品与世俗社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对抗。他们的创作,不仅成了当代文坛的两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似乎是富于理性的快乐主义者,这一点与欧州人不同——罗素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揭示了文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超有机、超个人的存在。但是,文化或文明,又决不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的拼装和组合,而是潜隐在这些具体意识形态背后的,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唐大圆居士曾在《识海一舟》和《佛学演讲集》中阐述唯识学时,对基督教的理论有所批判,认为“上帝造万物为不通”。唐大圆居士的观点引起了回族学者傅统先的关注,1930年,傅统先在《月华》上相继发表论文,对唐大圆居士的论点进行批驳,并阐述了伊斯兰教关于真宰(真主)存在并创造万物的理论。为此,展开了一次回族学者与佛教学者关于世界是“缘起”还是“创造”的辩论,在当时的回族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视角去研究重庆抗战文学,是一个很有前途和意义的学术路子。其理论前提有二:一是辨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层面去建构文化的一套概念系统,使之与文学和诸学科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二是处理好重庆抗战文学的区域性与全国性定位问题,主张在全国性意义上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