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如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在这一首《题西林壁》的短诗中,同时说  相似文献   

2.
苏轼有首名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描写了气势雄伟的庐山:山岭蜿蜒,群峰峙立,无论从正面或侧面.或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是千姿百态,各各不同.全诗至少包含三层哲理:其一,任何物体都存在于空间之中,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庐山各山峰存在于空间之中,具有长、宽、高三维,并与周围山体构成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故而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其二,要注意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善于运用比较法认识事物.为何身在此  相似文献   

3.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旧题为唐杜牧作,近日报纸有人提出此诗不见杜牧诗集著录,而始见于宋人所编的《千家诗》,我读后拍手赞成。 我说,这首诗读来流利和谐又通俗易解,似乎有点像出于“老妪都解”的作家白乐天手笔,绝不像杜牧之,试把杜的几首著名之作,如《江南春》、《赤壁》、《泊秦淮》、《题桃花夫人庙》、《赠别两首》、《南陵道中》、《遣怀》、《叹花》诸什相比,觉得风格不类,虽然都只是四句,但其中多含曲折纡回,耐人寻味,不像《清明》那样一气下来,倒反而和宋人诗“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同一类型,所以,这首诗绝不是唐人之作,更不是杜樊川之作可以肯定。独怪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苏轼诗集》和《全宋诗·苏轼诗集》中的苏轼佚诗《秋日寄友人》进行考辨,认为此首诗歌不是苏轼的佚诗,应是北宋初期张泳所作。另外.考察发现吴宗海先生所辑佚的《苏轼佚诗三首》都已收入《苏轼诗集》,仅是诗题不同而已,属于重复辑佚。  相似文献   

5.
一《白氏长庆集》卷十七,有《问刘十九》《刘十九同宿》《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和《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四首诗,前两诗为五七言绝句,后两诗为七律,皆江州司马任内在庐山之作。卷二十六又有《代书》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李白《望庐山瀑布》绝句著作权的怀疑,四个方面的论证皆存在疏失:一、该首七绝对于同题五古的因袭,是正常的文学现象,不意味着其出自别人;二、此诗未载唐人李诗钞本及选本,亦未见时人引及,至多说明此诗在当时流传未广,不能据此否定李白的著作权;三、诗中"生紫烟"主要指庐山香炉峰生机焕发的吉祥景象,不能简单以烟雾遇阳光而消散的物理来刻舟相绳;四、七绝与五古风格的差异,是由于诗人的创作视角、情绪及时间的差异所致,不能证明七绝为伪作。七绝与五古各有优长,二者是具有互文性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说“春归”     
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是颇为人们称道的一首好诗。《宋诗一百首》也选了它,可谓知诗之选。但笔者对该诗首句“春归”的理解,与《宋诗一百首》的注释颇有些异同之论,因以献芹,以祈斧正。 原诗是:  相似文献   

8.
杜甫并不以七绝见长,保存下来的七绝也不多,大约一百首左右。最早的一首七绝便是《赠李白》,原诗如下: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据说此诗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和李白再度遇于山东的时候。此诗的三、四两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王嗣奭认为“三自谓”,“四谓李”。但过去大多数注家,如仇兆鳌、钱谦益、浦起龙等,直到今天的杜甫研究者肖涤非均认定后二句系指李。不过分歧双方有一共同点,即都认为这首诗,特别是最后一句,是意在讽谕、警告或批评李白,表现了“朋友相规之义”云云。我经过反复研究,同时把这首诗和杜甫其它有关李白的诗及其酬赠之作仔细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顷读《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发表的乐祥让同志的《郭沫若的一首佚诗》,疑窦顿生。这首“七绝”并非郭沫若的佚诗,亦非“郭老书赠柳亚子的一首‘寄赠’诗”。恰恰相反,它是柳亚子写的一  相似文献   

10.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反思”以前背诵的诗句 ,暗问为什么会喜欢它们 ?为什么它们为人们所接受和激赏 ?不免刨根究底 ,欲弄个水落石出。“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道理是很明白、明显的 ,然而王之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欲”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想东坡先生要识“庐山真面目” ,其途径也定与“更上一层楼”相类 ,须登到高处 (山顶 )方可 ,要“超越”出去才行。苏轼诗…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的七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云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一首流传颇广的诗歌 ,曾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其中的“六月中”一词往往不加注 ,甚至有误解。例如《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 ,中华书局196 2年版 ;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新 1版 ,均为第 14 3页 )中选此诗而对“六月中”没有加注。又如《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版 ,第 10 88~ 10 99页 )中陈志明先生撰文 :“诗人的原意是想说 ,满湖莲叶荷花的景色为六月所独具。但六月属夏 ,‘六月中’的…  相似文献   

12.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后世文人大量唱和,才使得尖叉的险韵特点凸显出来,进而超出了苏轼雪诗及其所用险韵的特定指代,成为代指险韵的独立词汇。这一情况出现并完成于清代。"尖叉韵"与"白战体"都产生于苏轼的咏雪诗歌,他们从押韵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体现了苏轼的才力与艺术创新,并赢得后世的广泛推崇与积极唱和,是后世效法苏轼诗歌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模仿杜甫《戏为六绝句》,有戏作性质。比较认真规矩的杜甫,以“诗是吾家事”自任,也不时写些此类诗歌,数量不下数十首。在其论诗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带有戏作意味,如《解闷十二首》之六即然。所谓戏作主要有自谦与讽刺两种含义,除此之外,应该还有谐趣性、随意性的意思。杜甫之后,其他诗人的论诗诗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戏作性质。如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二,又如李觏《戏题玉台集》,苏轼讽刺唐代徐凝的瀑布诗,题曰《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在论诗诗中,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问取艺术或称问答法,问对法,纪昀谓之诘词。唐代的诗人们,用这种手法制作了大量七绝。笔者作过一个粗略统计,据明万历赵宦光、黄习远重编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唐绝一万余首,七绝居其大半,共七千七百九十三首,其中以不同方式取问取手法制作的诗篇,大约占到千余首。这些诗表明,唐人七绝问取艺术已超出一般修辞学的范畴,显现出定型化、类型化的美学特质,展现了七绝诗的抒情品格,并形成唐人七绝自身诗体制作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产生兴趣:问  相似文献   

15.
<正> 曾巩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自求补外,出任越州通判,后改知齐州军州事.关于曾巩知齐的时间,王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断为熙宁五年,并且连月份也作了推想——正月.王氏《年谱》是人们现在可看到的最详备的曾巩年谱,曾巩熙宁五年知齐之说,经王氏认定,长期以来,似乎便也成了定论.然而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它把曾巩知齐的时间推迟了半年.《元丰类稿》卷七有曾巩七言小诗一首:"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东州第一朝.今日看云旧时节,又来农畔所潇潇."诗前有题:"去年久旱,六月十三日入境得雨.今年复旱,得雨亦得六月十三日也."弄清这首诗的作年,与确定曾巩知齐时间很有关系.该诗已明确告诉我们,这是曾巩到齐州一周年后所作的.王氏《年谱》将该诗认作是"熙宁六年的作品,如依此说,曾巩便应是于"去年"(熙宁五年)"六月十三日入境"到齐州的了.这样便  相似文献   

16.
读书山原名系舟山,后因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写了一首诗:“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因此而得名。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郝树侯先生在《元好问诗选》《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注四中说是由赵秉文《题东岩道人读书堂》一诗来的。从字面看,人们很容易理解成赵秉文这首诗是题在忻州系舟山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读书处之福田寺的,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在这离忻州千里之外的河南写下的。事情是这样:元好问避兵逃往河南之后,与当时的名画家李平甫往来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流播之广、影响之大、评论之多是古代题画诗中的唯一。它既受推崇,又被诟病,至今尚有不少论者还在阐释它。我们结合苏轼生活时代的绘画风气以及苏轼本人的绘画审美价值立场,审慎阅读诗中的语词,并把这两首诗作  相似文献   

18.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19.
阮堂明 《殷都学刊》2010,31(1):59-64
《全宋诗》苏轼诗卷除了据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录入以外,还从《永乐大典》、《诗渊》等文献中辑录一些佚诗、佚句,对苏轼集外佚诗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误收、重收以及所辑不全等。对此,本文对所发现的问题作了考察,涉及到十三首诗、八首佚句,另辑录佚句五首。  相似文献   

20.
《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