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把契诃夫同莫泊桑作过比较,说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他说:“法国人有三个作家:司汤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还可以加上一个莫泊桑,可是契诃夫比他更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广袤的世界文学领域里,作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和短篇小说的圣手巨匠,鲁迅是和莫泊桑、契诃夫等人一样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的.他们各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使短篇小说这一文学样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翻译界对巴尔扎克的译介显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是译介他的短篇,后来译介中短篇,数量由少到多,在选择作品时有实用取向,新时期完成了巴尔扎克全部作品的翻译,注重译本序文的写作是中国译者的一大特色。中国批评界对巴尔扎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缩短了他和中国读者的距离,由于左倾因素的干扰,加之一些批评家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巴尔扎克受到了误解和曲解,中国读者与他无法靠得更近。新时期,中国批评界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观照的格局,排除了非文学因素,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中国接受者得以重新走近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史上,一个作家的地位纵然与其作品量不无关系,不过决定的因素乃是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梅里美(1808—1870)一生只写了不足二十个中篇和短篇小说,然而却足以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相侪偶。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马特奥·法尔哥内》、《塔曼果》、《伊尔的美神》、《高龙巴》和《卡门》,是人们公认的艺术精品。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当数  相似文献   

5.
穆木天作为译介巴氏长篇小说的第一人,多方位地传播与接受了巴尔扎克。他翻译的19部小说,让读者走进了巴氏的文学天地;他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为受众了解巴尔扎克提供了导向,为批评界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在大学课堂中对巴尔扎克的讲解,为传播的路径拓宽了空间;他在文学思想中对巴尔扎克的认同,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辅助。可以说,穆木天为我国接受巴尔扎克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恩格斯的一句话,成了衡量巴尔扎克和左拉高下的不可动摇的准则。恩格斯于1888年四月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尽人皆知的原因,巴尔扎克在我国已成了一种崇尚的典范,现实主义被奉为判别文艺优劣的唯一尺度;左拉则处处遭受抨击,他的名字及其文学作品,几乎变成含有黄色,庸俗等贬意的自然主义的代名词。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也是极不公允的历史待遇。我认为,巴尔扎克与左拉并非一正一反的对立关系,巴尔扎克是左拉“精神上的父亲”,左拉是巴尔扎克的杰出后继者。两者的艺术成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左拉师承了巴尔扎克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又立足于开拓表现生活的新领域;特别在创建文学流派、建构艺术大厦和开创写实风格等方面,均可与巴尔扎克媲美。现在,正是评说他的功绩,还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巴尔扎克传播有了质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巴尔扎克全集>的译磬,更主要的是巴尔扎克研究朝着健康方向迈进.文学转折时期,作为文艺理论家的程代熙,凭借其科学研究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出发,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为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立下了功劳,为我国文学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巴尔扎克──马列文论学习札记育民巴尔扎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喜爱和赞赏的同时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作家之一。他们在自己的著作或与友人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到巴尔扎克或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写道:“他(...  相似文献   

9.
亨特教授(Prof.Herbert J.Hunt)继他的簡要的《巴尔扎克传》(Honoréde Balzac)之后,又写了一本論述巴尔扎克作品的大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alzac’s Comédie Humaine,506pp.Athlone Press)。书中为巴尔扎克的写作理論和意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巴尔扎克逐漸看出自己的作品由于把美学的、社会学的、道德和科学的学說融薈在一起,将会描繪出社会的全貌来。他的“原則”是,社会的現状使人完全服从它的需要,并把人改变得完全不是自己的真正形象了;社会创造了各种各样职业,也創  相似文献   

10.
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蒋新平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是指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理论中呈现出的对社会的全局、本质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法国文艺评论家泰纳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范本马克思在一篇文章里曾报导了爱尔兰高等法院审理的一桩遗产案子的新闻,这桩案子牵连到墨尔本内阁时期的驻彼得堡大使和罗素执政时期的邮政大臣英国上议院议员克朗德里卡侯爵,马克思把这个人物比成是“包含杀人、通奸、诈骗和侵占遗产的真正巴尔扎克式的小说中的头等角色”。马克思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巴尔扎克的小说是写“杀人、通奸、诈骗和侵占遗产”的。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为什么要杀人、通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的母亲洛尔·萨朗比耶·巴尔扎克、妹妹洛尔·絮尔维尔、情妇洛尔·德·贝尔尼和洛尔·德·阿布朗泰斯一起构成了巴尔扎克生命中的洛尔情结。其中母亲是这一情结的缘起,妹妹洛尔形成了最早的这一情结,情妇德·贝尔尼夫人递进了这一情结,情妇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则终结了这一情结。这一情结文学来源是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与洛尔的爱情。洛尔情结的缘起与流变都直接影响了巴尔扎克的创作,他的一生都以这一情结为中心轴线,向外辐射,最后形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3.
巴尔扎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创作除了现实主义以外,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而且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曾经谈到,象巴尔扎克、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样一些古典作家,我们很难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特别以巴尔扎克为例说:“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高尔基的这个重要的美学见解,不仅触及了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完全切合巴尔扎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苏城舞会》是一编值得研究的中篇小说,它不仅典型地反映了巴尔扎克创作的艺术特色,而且极为明晰地反映了巴尔扎克早期的政治观和历史观,通过这部作品的分析,对了解巴尔扎克世界观的整个倾向是有好处的.小说写于1829年,正是查理第十为首的反动贵族集团气燄最盛,妄图全盘恢复旧日的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就在这时,年轻的巴尔扎克充满着勇气,通过他的作品,明确地予示了这个复辟集团的必然覆灭.  相似文献   

15.
<正> 文学史家一致公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20世纪美国的福克纳极为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深沉的历史感,称赞他“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拥有的世界”,赞赏他的主要作品为此而“全部脉络相通”。他“象拜望老朋友一样”,经常光顾巴尔扎克。这位曾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有着丰富的阅历,经受过社会生活摔打的美国作家,那么深沉执着地爱上了巴尔扎克,对他倾注了那么深的情感和那么强烈的兴趣,显然是有原因的。生活在南方——这片曾遭受过“南北战争”血与火清洗过的土地上,福克纳自觉地感到自己有责任象当年的巴尔扎克再现法国的历史一样来再现“南方”——  相似文献   

16.
论巴尔扎克的个人主义现实批判张翔在文学史上,人们对“现实主义”一直存在怎样界定的分歧,直到如今仍众说纷坛①;但巴尔扎克在创作上宣告了现实主义的成熟和一个时代的开始,已是不争之事实。唯其如此,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置定一个现实主义的概念,然后去核实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17.
一八八八年四门,恩格斯在给英国女作家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城市姑娘》的创作问题时,对巴尔扎克做了科学而精辟的论述。在论述中也提及了巴尔扎克创作中的矛盾现象。对恩格斯的原意,有的认为,是对巴尔扎克反动的世界观与先进的创作方法的矛盾而言的;有的认为,是对巴尔扎克的政治观与艺术观的矛盾而言的;有的认为,是指巴尔扎克世界观的内部矛盾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这些看法都是与原意不符的。第一种说法是以偏概全,以政治观点的局部代替世界观的全部,第二种看法是在“观”上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他用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划了法国这一时期动荡不安、充满尖锐复杂阶级斗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经常引用巴尔扎克所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作某一方面问题的解释。而恩格斯在1888年给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更明确地称巴尔扎克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可是,即使对这样一位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充分肯定的作家,“四人帮”也没有对他加以赦免。巴尔扎克作品的命运在“四人帮”横行时,也像其他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19.
本组笔谈主要围绕4位向来颇有争议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左拉、司各特和易卜生展开,由此得出相关结论。曾艳兵从对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伟大创作成就的经典概括的反思入手,重估了巴尔扎克和左拉的文学价值,认为恩格斯的结论中存在忽略巴尔扎克和左拉各自文学价值和意义等弱点。王钦峰分析了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实际发生或源起状况,提出了司各特应是这个时期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发起者的观点,并从文学影响及接受、司各特本人创作的角度提供了若干证据。刘洪涛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作家胡适、鲁迅、茅盾和郭沫若对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四种解读,指出现实主义文学在接受之维中隐伏着多种可能,认为现实主义不应该被僵化为某些固定不变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势力腐败、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兴起的时代,是各种矛盾纷纭复杂激烈斗争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作家巴尔扎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统称为《人间喜剧》。在这部庞大的《人间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