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抗战时期西北经济开发中的资源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岩 《人文杂志》2001,(4):136-139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西北地区作为战略地位仅次于西南的战略大后方来进行经营,西北经济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资源委员会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战胜利和西北地区经济开发作出了一定贡献,构建了西北地区现代工业的基本框架.虽然这一时期的西北开发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仍在工业布局、结构、厂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效,可资当代西北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严重的灾荒成为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推动因素之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把水利开发放在首要地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基本使西北地区摆脱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严重灾害的局面.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在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的矛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没有通过实现开发来解决局部性的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活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敏 《人文杂志》2001,2(4):132-135
抗战开始后,沿海各地相继沦陷,西北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也开始高涨起来,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将眼光投向比较闭塞落后的西北地区,开始制定和实施开发西北的政策.一系列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西北商贸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 20世纪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 从 20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从现代化历程在西北演进的角度, 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 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 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 从而得出三点结论: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的核心是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从西北开发到西部大开发是 20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 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体系与大西北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西北地区面临着完成工业化及发展知识经济的任务 ,西部大开发为此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要加快西北开发步伐 ,必须尽快建立以创新为主体的制度体系 ,在科技、知识、教育、人才、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以促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时期进行的西北开发对面积广阔、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限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 ,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西北开发的成绩并不可观。但仍有许多经验教训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古时期 ,我国西北地区原本是林草丰茂之地。在西北的大部分地区 ,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自秦汉开始 ,西北地区的气候逐渐变干 ,而此时对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也开始了。农耕日益扩大的总趋势 ,加剧了西北地区由气候变干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并使之呈现出不可逆转的特性。历史时期的农业开发 ,不仅带来了西北地区的生态危机 ,也导致西北地区产生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危机 ,甚至导致了某些社会与文明的湮灭。  相似文献   

8.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日战争时期 ,东南沿海富庶之区相继陷落 ,为了增加粮棉生产以支持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终将多年来高唱入云的“开发西北”的口号付诸实行 ,采取了以发放农贷为主 ,建设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等多项开发西北农业的积权措施。在地方当局的支持与配合下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农村经济凋敝和农业生产危机的局面 ,较快地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 ,加快了西北地区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探索》,对西北五个省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溯源于西汉,从那时起,中华民族的许多有识之士,为了这片辽阔土地的开发,曾经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近一百多年来,一些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近代化的视野下规划了开发西北的蓝图,这是近代以来国人对开发西北认识的一次质的跃升。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建设,深受孙中山开发西北思想的影响,是其思想由认识到实践层面的转移。共和国初期及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可以说是在继承孙中山等近代开发西北思想认识基础上的一次综合与全面推进,并明晰了西部地区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西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视并消除来自思想观念、政策环境、治理结构等方面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 ,从而促进西北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发展与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发展及城市 (镇 )化进程的历史和现状 ,是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进行西部大开发 ,必须积极研究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 (镇 )化发展规律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西北地区区域开发发展战略和城市 (镇 )化发展战略 ;必须重视增长点的培养和形成 ;必须增强大城市的规模和幅射能力 ;增加中小城市数量 ;因地制宜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小城镇。同时 ,国家和发达地区要加大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略论抗战时期甘肃的工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民党西南统治区的研究。相形之下,抗战大后方之一西北地区经济的研究就显得相当薄弱。在西北各省中,甘肃东连关中,北瞰宁绥;南通汉沔、巴蜀,西接青海、新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时期国民党第八战区(即西北战区)长官总署就设在兰州。因而甘肃是战时西北的中心,当时曾一度兴起的“开发西北”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以甘肃的开发建设为重心进行的。因此,抗战时期甘肃的开发建设在近代西北开发史的研究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在大开发过程中加强和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以及合作的领域和内容 ,并且指出在合作过程中应认真对待和审慎处理的方面 ,论证西北大开发应当与中亚五国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5.
西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极具特色 ,成为西北地区资源优势中的优势。旅游业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久盛不衰的增长点。西北旅游业应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并从产业化经营、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名牌产品、转变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上规模、上档次 ,充分展现旅游业在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西北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文士,都曾为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我刊从本期开始,将开辟《西北历史人物研究》专栏,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对历史上这些著名人物进行研究,以期对西北地区及全国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借监,对学术繁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宋代吐蕃就是今天所说的安多藏族,两宋时期,他们居住在“河、秦、邈川、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威、茂、黎、移州”①及河西凉州等地,其居地大部在西北地区。北宋对这一地区的土地开发有一定成效。一“屯田实边”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经营开拓西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宋统治者也不例外,自立国之初直至晚期,始终未断对西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北宋立国,与辽、西夏鼎足对峙。为了加强边防军事部署,防止辽、夏的不断骚扰,曾在北方及西北地区进行屯田和营田。“自淳化以来,始用何承矩措置北边屯田,开塘泺之利以限北虏,相继西北二边亦广屯田”②。“北边”当指河北路,宋朝在这一地区屯田的目的是阻止辽兵长驱南下的侵  相似文献   

18.
王永强 《阴山学刊》2010,23(1):80-85
民国时期,在西北移民垦荒思潮和八年抗日战争的影响下,大批贫民和难民涌向西南、西北大后方开垦荒地。新垦荒地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由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大面积开垦荒地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加剧了西北地区耕地的荒漠化,恶化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全国相比,西北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偏低.比较和研究西北地区信息化研究,可以明确西北地区在信息化研究中所处的位置,发现西北地区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加快西北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对近十年(1998-2007)来有关西北地区和西北各省区信息化研究的论文从分布的年代、数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西北地区信息化研究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研究领域不广、研究分布不均三方面的不足,并由此为西北地区及西北各省区的信息化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该文针对西北实际 ,认为当前西北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是由落后造成的 ,主要生态环境破坏在空间地域上发生在农村和牧区 ,在行为方式上是不当农牧业活动 ,在活动主体上是农牧民。据此提出了西北生态建设的新路径 ,并在理论上首次对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论述 ,首次提出城市化是西北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