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宏观控制不是重新把企业管死,而是更积极地帮助企业从旧体制的框框走出来,获得真正的活力。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寻求宏观控制机制必须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的多元经济利益体系出发,研究各类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决策过程,以及它们行为的特点和后果。多元经济利益体系下的宏观控制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这样的宏观控制机制从总体上说是间接的控制机制。它包括功能、形式各不相同而又互相制约、补充的多种经济杠杆和经济方法,以及相应的立法和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2.
全面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建立新经济体制所必需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实质就是自觉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的商品经济。市场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因此自觉地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实际上就是自觉地或者有计划的发挥市场作用。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对微观经济发生有效的间接管理作用。能够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和调节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投入产出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结合10年来改革的实践,重新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命题的内含,进而提出一个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的调节机制,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调节”。一、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含的再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鲜明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理论概括已为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这个理论概括坚决排除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具备商品属性的传统观念,同时也指出了我们要搞的商品经济既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属性,又区别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基本上由市场盲目调节的商品经济。为了准确把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含,在这里,笔者试图提出如下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就是要把商品经济计划化。以往的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无计划的,即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运行。社会主义却要创造出一种新形式,使商品经济成为有计划的,即在社会中心自觉控制下有计划的运行。因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该被看作是计划经济的一种新形式,而实  相似文献   

4.
一赵紫阳总理在全国党代会上所作的《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七一”的前两年,改革的重点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从宏观上加强、完善间接控制体系。“七五”后三年,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间接控制。可见,建立健全、加强和完善间接控制,是我国“七五”计划期间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控制问题,尤其是如何搞好间接控制问题,已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可能实现商品交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市场。但是,并不能说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称为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一、调控方式的转换呼唤着调控主体的转换1.1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调控体系是按照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计划部门是调控主体,指令性计划是主要调控工具,形成了“计划点菜、财政会东、银行出纳”的基本格局。这种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基本的思路是,从承认企业本体出发,向着“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方向转换,实现调控方式的间接化。1.2 调控方式的间接化转换,不可能脱离调控主体的转换而自我实现。因为:第一,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计划、财政、银行等手段都具有内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适合于特定的调  相似文献   

7.
肖灼基教授认为,当前多数企业搞得不活,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企业未能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第二,政府未能彻底改变对企业的控制。第三,市场未能为企业提供正常的活动条件。第四,新旧体制的矛盾和摩擦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第五,资金紧缺,限制了企业的活力。 对如何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肖教授提出了四点看法:第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企业不活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企业都未转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上。因此,深化企业改革,强调市场取向,强化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才是搞活企业的治本之道。治标必须与治本结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发展商品经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是关键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商品生产和交换无论在范围上或是程度上都将受到严重限制.然而,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作为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来就是一柄利害相随的两刃剑,它在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竞争、提高社会经  相似文献   

9.
(一) 价格问题的实质是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价格是国家领导和管理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制订正确的价格政策和对主要商品规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引导国民经济按照国家政策和计划要求协调发展。国家也可以对某些商品实行浮动价格、议购议销、企业定价、集市贸易等价格制度,让价格在市场上自动调节某些商品  相似文献   

10.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中心内容是进行商品交换或买卖活动。企业是商品经营者,它们为了实现其产品的交换价值,就必须在市场上实出自己的产品;为了进行再生产,又要通过市场购进其生产要素。企业的一卖一买均依赖于市场。企业的产品能否卖出去,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马克思说,在商品变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一旦失败,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经营者。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设计的物资行业的运行模式是构建在有计划商品经济前提下。物资行业的经济运行主要包括各专业公司(企业)、生产资料(商品)、市场自行调节、国家调控(反映计划性及其对计划不周的补充)这四个方面。模式的构造是以目前处在治整改时期的物资行业的现状做为时间起点。一、企业模式自主经营是物资企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要求企业:成为内部经营机制完善、自负盈亏的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的商品经济实体。但是,物资企业不同于商业企业,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还不能独立运行于市场之中。物资企业自主经营的标志是:(1)有利用国有资产根据利润多少进行自主经营的权利;(2)在物资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承担国家或社会赋予企业的义务。义务包括如下内容,国家为了在宏观上控制经济,对企业提出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某些要求,例如利税指  相似文献   

12.
本着“总结现在,思考未来”的精神,我们对企业管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提出一些看法。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明确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决定》之所以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表述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表述为“存在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兼并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产权转移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使优势企业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冲力,实现这种扩张的手段之一就是兼并其他企业,即集中生产要素,使之超出自身积累,从而达到其迅速扩张的愿望;同时,通过企业兼并还可以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再生产结构的优化与演进,提高自身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结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企业兼并又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扩张的一种内在机制。完整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更重要的还应包括资金、劳务、技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问题商品经济,既使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客观上也要求企业之间展开竞争。竞争才能给企业、给整个经济带来活力。认为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争这争那,在很大程度上无非是要保护国营企业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5.
竞争论     
增强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提高企业活力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竞争若干理论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也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竞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同任何事物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性,要求每个商品生产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作为各自利益的代表交换产品和劳务。为此,他们必须拥有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人财物产供销等权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则要求,必须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从事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一个恰当的公有制形式,从而使企业能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相似文献   

17.
完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是当前我国完善间接宏观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搞好国家所有制模式的改革。就是说,由于微观经济运行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运行状况,而国家所有制又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建立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必须按照间接宏观控制对于微观基础的要求改革国家所有制模式。间接宏观控制对于微观基础的要求是: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对于国家的宏观控制意图要有灵敏的反应,能够积极地按照国家的预期控制目标运行;另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能够受制于间接宏观控制的调节,不致于使国家的宏观控制对它失去约束力。因此,从有利于建立有效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来看,国家所有制的运行模式应该满足这样两个原则:第一,国家虽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占有企业,但并不直接经营企业,因为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市场新的分割与宏观经济失控、膨胀等现实,使“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成为现实。由于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合一,由于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不仅受制于市场、而且本身就是调节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因此,即使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此模式也难以成为现实。“国家调节市场”机制是一种半自觉调节机制,除此以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调节机制中还应有自觉调节机制与自发调节机制两种。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为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廊,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新经济运行机制的运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是深化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的认识是:适度经济增长是推动新旧机制转换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首先是改造企业制度,重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其次是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经济运行的环境。第三,提高宏观间接调控能力,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实际上主要是研究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并与商品经济相比较地研究了其它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认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人们可以直接以产品的形式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但是,当代世界上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