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及中韩自身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两国贸易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结构。通过对中韩贸易整体概况及走势的分析,并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对中韩贸易的具体结构和趋势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韩产业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模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性。今后要进一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则应加快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对韩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中韩各类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与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韩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和韩国之间在联合国SITC(Rev 3)分类标准下各大类产品的贸易变化情况以及产业内贸易的指效,指出了中韩之间贸易层次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对中韩垂直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分工和产业内的互补作了分析。本文认为中韩贸易在价格和质量有所区别的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贸易合作层次。应该利用我国工业的特点,积极地承接韩国的产业海外转移,强化我国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工业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5.
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作为友好近邻,自建交以来,两国的商品贸易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中韩两国的服务贸易规模日趋扩大。笔者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2000—2008年中韩服务贸易发展数据,对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韩服务贸易商品结构表现为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进出口占主导,其他商业服务比重较大;中韩服务贸易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广东部分农产品在向东盟大量出口的同时也从东盟大量进口,随着时间的发展,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广东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由以前的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双边农产品贸易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7.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表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逐年增加、中国在韩国的贸易地位提高、双方贸易依赖度仍比较高、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国产品非价格竞争力较低、韩国产品竞争力下降、两国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增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解决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构建自由贸易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建立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等对策,以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越南的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但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相对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商品结构方面,初级产品中国与越南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非初级产品方面第七、八、九、十二、二十类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因而从推动双边贸易关系、加强差异化产品及产业贸易结构的调整三方面以提高中越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2000-2007年福建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通过分析揭示出福建省农产品中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发展不明显,在结构上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扩大福建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改善生产布局,逐步实现规模经营,调整进出口结构,实施品牌差异战略。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后,朝鲜对外贸易在中朝贸易和韩朝贸易的带动下快速增长,不仅缓和了朝鲜的经济危机,而且也形成了以用韩国贸易顺差填补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中、朝、韩三角经贸关系为特征的贸易结构。但是,中朝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一般贸易"的增加所带动,而韩朝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以韩国对朝援助和投资的增加所带动。因此,朝鲜能否继续维持中、朝、韩三角经贸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中朝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作为中朝边境省份,同朝鲜的经贸合作是吉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后吉林省对朝贸易发展起伏较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存在着贸易规模小且在全国的比重趋于下降、贸易结算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大吉林省对外开放度并积极开拓朝鲜市场、不断壮大对朝贸易主体、鼓励企业对朝投资、开展多种形式岛贸易是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对朝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对1992-2011年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澳农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同时存在,并且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在逐渐增强;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在近年来有所增强;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澳大利亚市场开放度、澳大利亚对华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贸易不平衡对中澳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对性交易活动进行法律治理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我国亦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国早期制定的对性交易及相关行为的法律条文随着当时立法的社会背景的变化,已不能适应当前新的情况。本文在比较国外的立法和实施效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基础上,对性交易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客观分析,就我国现行有关性交易的立法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强调应采取购买性交易一方施以处罚的立法模式,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实现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有效控制性交易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已经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并维持较大的顺差,在这之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回落,顺差增长幅度也有所减少。文章结合最新数据,通过对目前的外贸顺差现状的描述,探讨了外贸顺差问题带来的正负两面影响,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促使贸易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图们江地区开发以来延边对外贸易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们江地区开发以来延边的口岸建设与贸易通道建设快速发展,延边的区位优势逐步变成现实优势,以边境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延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延边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近代宁夏羊皮毛贸易兴旺,且独具特色。其发展大致历经民间生活所需的物物交换,洋行垄断贸易,到地方商栈掌控,最后发展到官商联盟的购销与加工、地方政府倡办的购产销一体化等几个发展阶段。外商洋行在宁夏,恣意掠夺当地羊皮毛工业原料,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宁夏近代工商业的萌芽,有利于汉、回、蒙古等族的相互交往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理念己深入人心,具体到对外贸易领域,就是要使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双赢”目标,推进国内循环经济。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出现具有国际法依据,一些环境公约与WTO的协定中均有绿色贸易壁垒的规定。如何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如何克服其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绿色壁垒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为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素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名声享誉全国,尤以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为盛。潘家除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文化事业上也贡献良多,后代文人辈出。文章试从制度、社会、经济及家族观念几个方面考察,试图找出潘氏家族屡出人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