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时下,在用人问题上,一些地方的组织和人事部门不仅注重观察了解八小时以内的表现,还十分注重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实际上,用人确有必要进行这种全面的了解。 任人唯贤是我们组织部门的一贯要求,但是,人是多面性的,特别是一些善于伪装者,更是能够表现出多重性,八小时以内完美无缺,八小时以外破绽百出。一位曾获得过全省优秀企业家称 相似文献
3.
一说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起他的才略:刘备冒着鹅毛大雪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出山后便露显要三分天下的韬略:赤壁大战中火烧曹营计策;坐镇蜀都与魏、吴鼎足抗衡。这些典故多少年来一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这也从一个侧面显衬了刘备重视起用人才的心态和效应。借古观今,如今在激烈 相似文献
4.
5.
组织人事干部,时下被不少人视为“管官的官”,既然是官,而且不是一般的官,这就了不得,干部的进退去留,荣厚兴衰自然大权在握,操于一身。群众这样认为是一种戏称,是一种批评,原因是少数组织人事干部骄气十足,“官老爷作风十分严重,他们不是实事求是地说话办事,而是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然而,我们一些组织人事干部如此认同,这就距党的要求有了很大差距。有了这种认同,一些组织人事干部就孤芳自赏,自我陶醉有余,冷静思考、摆正位置不足,在其他干部面前, 相似文献
6.
7.
8.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是法国欧洲工商学院的教授兼心理分析专家。他回想起曾得到请求帮助一名公司首席执行官克服不愿见人的毛病。其实弗里斯教授当时去那里,是给一个商业问题提供建议,并非是为解决这位执行官自己都还不清楚的心理问题。然而,弗里斯教授很快就找到了症结 相似文献
9.
国内不少企业还没有大规模裁员的经验。如果只为了节约成本而轻率裁员减肥,往往会弃巧成拙,造成该走的不走,该留的不留,反而使得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新条例.就要在选拔任用干部中严防三大“陷阱”.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选出好干部。严防“彼得原理”.做到“因岗择人”。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效应.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不胜任的岗位,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影响地方发展.所以选拔任用干部前要注重考察干部与岗位的匹配性.要把考察对象的能力素质、个性特征、个人志向与职位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岗位要求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做到“因岗择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出的GDP数据来看,我国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当一个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队伍后,并不能像之前一样顺利的过渡到高收入国家,如果不能尽快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过去积聚的矛盾就会集中爆发出来,面临着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晋升激励,谨防“彼得原理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公司是一家医药科技企业.该公司的总经理陈某近来一直为一位员工的晋升苦恼不已。事情是这样的:张某在A公司从事技术开发性工作。由于他工作非常努力,深受上司赏识。于是。在不久前被公司提拔为某一项目主管。张某非常感谢上司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决心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上司。可上任不久,张某却发现自己困难重重.一是自己担任主管之后,琐碎的事情让他忙得焦头烂额,很少有时问顾及技术的事。二是小组中很多资历比自己老的技术人员对自己不服.自己又不好意思说什么。结果,工作进展得很不顺利,项目计划一拖再拖,总经理对此大为不满。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看,仅有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不久前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曾这样描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仍会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会加大,形势严峻。可竟有一些用人单位借机非法牟利,通过精心设置试用期陷阱坑蒙拐骗,使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下面几个案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考试,不仅检验考生知识的广度、深度,同时还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检验考生是否具有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往往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那些粗心大意的考生于不经意间掉进陷阱。这些陷阱或明或暗,或显或隐,毛毛草草的考生随时都有陷进去的可能,“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考生要想顺利绕开陷阱,考出水平,就必须对陷阱有所了解,有所把握,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在申论试卷中究竟有哪些陷阱需要考生注意呢?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所长美甘哲秀认为中国与成功超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相比,有很多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比如:一、技术研发创新不足,掌握的重要核心技术并不多;二、经济整体对于投资以及外需的过度依赖;三、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四、来自能源与环境的制约更为严峻:五、工资、房租、能源价格等生产要素价格的高涨。虽然中国如上所述还有很多要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