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困境和影响因素等维度展开对我国近年来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既有文献虽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重政府、轻社区”、“重问题、缺优势”、“重负担、轻资本”、“重结果、轻过程”、“重单一学科研究、缺交叉学科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2.
学术创新有阶段性。最根本的创新是认识论的拓新,它会影响到学科发展的根本转向。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认识论上不断转向,其理论演进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语言的外部事实研究转向揭示语言心智的内在规律,从纯粹形式研究到形式和语义相结合,从普适语法理论的一般论证到普适语法与具体语法关系理论的系统构建,再到理论的由繁归约,研究步步推进。对前沿学术思想的广泛吸收,使其理论与学术界广泛关联,反过来其各阶段的理论新思想又对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影响,表现出强盛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是20世纪新生的一种跨越民族、语言、国家和文化边界的文学研究.在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史上,“跨越”是比较文学学科扩张的一个显著标签,既包括比较文学发展早期对于语言、民族、国家边界的跨越,也包括其后发展过程中对于文学边界的跨越.与之伴生的是比较文学的“危机”,其核心是如何科学地定位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而解决比较文学的危机之道,则是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及发展方向的“转向”,其中两次重大的转向就是从早先的文学史研究转向诗学研究,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由比较文学研究转向比较文化研究.“跨越”一“危机”一“转向”构成了比较文学百年学科发展的中心线索,其揭示的比较文学学科边界的移动性质,在给我们当下判断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激烈论争带来了困难的同时,也无疑为我们理性地看待比较文学未来学科发展走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受传统朴学的影响,中国语言研究领域向来重视"从材料出发"的归纳方法,划定语料范围后的"穷尽式"研究成为倍受推崇的研究模式;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更新,以及语言研究由"描写"转向"解释",引进新理论用于汉语研究的演绎方法越来越具有不容忽视的优势。语言研究方法由"重归纳"转向"倡演绎",是语言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危害及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研政策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取向,表现为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重理工学科轻人文社会学科、重跟前利益轻长远效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国科学的畸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工具理性、欠缺纯粹理性的品格是当今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文化渊源。中国先民宗教意识的淡薄决定了古代科研活动必然是重术轻学、重实用轻理论,难以做到“为科学而科学”。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在“七五”规划中提出了“语言学研究要进行转向性的开拓”。10年来,语言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更加贴近语言运用实际.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虽然已在向“重运用”过渡,但确立新的语言体系毕竟是属于学科性的重大变化,既系统完整又富于科学性、阶梯性的新教材不是短期能编纂完善的,这就造成了你“语境”这样重要的检测内容在中学语文教材甚至师范院校中文系教材中缺乏系统解说的状况.笔者试结合语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与高考命题的实际,对语境的层组及分析操作要领作些释述.语境这个概念,最早由波兰籍学者马里诺斯基提出,…  相似文献   

7.
邓阳  关俊 《阴山学刊》2007,20(3):17-20
重“理论”与重“实用”体现了中西传统思维差异的一个方面,这一差异使中西学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同时也证实了理论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一差异及其产生的结果的研究为美学发展应采取的学术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狭义的“语言转向”与广义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人认为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应归功于哲学上的“逻辑学转向”,如有人说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为哲学找到全新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①这种对语言转向的理解,不无道理,但也不失偏颇。孙利天先生在其《语言转向和语言的辩证法》一文中谈到语言转向的复杂原因时,就暗含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不仅涉及到从弗雷格经罗素、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的传统,而且包括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9.
在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过程中 ,在总体上存在着一种“解释学”的转向 ,这种转向在目标上从“本真的马克思”诉求转向诠释学的历史视域融合 ,在成果形式上从集体无意识转向个人话语 ,也因此在学术规范上对文本依据和理论逻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研究者方法论自觉的要求。通过这种转向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将逐步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范式。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崭新的空间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其“空间范式”的提出进行了必要的知识积累。“空间范式”凸显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和社会空间理论的理论特性,旨在透过“空间”的维度,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空间范式”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凝聚学科共识,培育知识信念,整合学术资源,建构更加专业的话语体系,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由镜子隐喻透视哲学转向。拈出三题 :近代笛卡尔、培根开始铸造认识论哲学转向的基本形态 ,它遵循“镜子隐喻” ;20世纪维特根斯坦哲学通过用语言问题取代心灵镜喻凸出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表象论的镜子模型的摧毁则是一种走出西方知识论传统的运思之路 ;由“言”与“知”的视角 ,联系中国古代庄子学说 ,从一种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中西哲学之分殊及其会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清代况周颐提出“重、拙、大”之“作词三要”,将“重”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词学范畴之“轻”与“重”的形成和界定有一个独特的过程,一方面,词之题材内容由“轻”入“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动荡变迁,词体本身题材的丰富扩大,意象风格也从局限于轻柔婉媚而扩大到庄严厚重、慷慨雄壮。从内涵的界定来看,词之“重”者,既指词作外部风貌的浓墨重彩、题材内容的包孕丰富,又蕴涵了沉挚深厚的感情、思力深刻的思想以及沉着雅正的气格等等。相对而言,“轻”范畴的涵义更具多重性,褒贬兼而有之:既可指向语言意象的轻清倩丽、艺术风格的轻灵浑成,也指向题材内容的单薄狭隘,流于轻浅、缺乏浑厚沉着之致。  相似文献   

13.
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升级”问题,即如何通过有效的学术研究,营造学术语境,把华文文学的学科意识变成一种学术现实。首先,这有赖于对华文文学这一对象独立学术内涵的确立和认定;其次,整合各种理论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是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主要途径:再次,话语和话语空间的生产是推动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中“理在事先”说和“理在气先”说,力倡“天下惟器”说,实现了世界观视域中由穷理尽性的价值理性向经世致用的工具理性的转向,体现了清初儒学重实学的特色。他批判“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力倡“行先知后”说,实现了知行观视域中由重知轻行的价值理性向重行的工具理性的转向。他批判“存理灭欲”说,力倡“理寓欲中”说,实现了人性观视域中由存理灭欲的价值理性向理欲和合的工具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学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编写模式和编写理念,使教科书的编写实现一种“语言学转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路径。这实质上要求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意义世界”要与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相融合。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编写语言要由灌输式语言转向沟通式语言,由独白式语言转向对话式语言。  相似文献   

16.
殷德生 《学术界》2001,(1):161-164
20世纪 90年代 ,学术规范问题被提上中心议程 ,这固然与 80年代以来“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 ,也与人文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 ,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 ,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这道出了一种新取向 :人文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这一转变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 ,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有感于 80年代以来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思想会餐”的空疏浮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知识的误导和对泡沫学术、不正学风的助长 ,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成了学界的一致呼声。但由…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学科大联合的事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化研究是一种开放的,适应当代多元范式的时代要求并与之配伍的超学科、超学术、超 理论的研究方式,是当代“学科大联合”的一种积极的努力。它有深厚的多元的学术渊源,与文学研究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并且特别重视个案研究。“文化研究”对中国当代学术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义"、"事"之别与"今"、"古"之争及其现代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学史上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于孔子和《春秋》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今文家视孔子为一政治家 ,因此 ,今文家以“春秋重义不重事”为方法论而重“义”轻“事”即重论轻史 ;古文家认为孔子是一位史学家 ,他们强调《春秋》的“史”的意义 ,故古文家重视对于六经中的音韵训诂、典章制度的考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风 ,对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语言学是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普遍发生"语言转向"的国际性思潮语境下诞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质.经济语言学与语言经济学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但两者的研究视角不同,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理论维度.经济语言学业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议题以及针对经济理论文本进行修辞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学术追踪与框架梳理,不仅可以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还将提升理论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是在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的开创性历史人物。把康有为定性为"改良主义者"并长期进行批判,是康有为研究领域最大的理论误区;重前期轻后期,重国内轻海外,判定康有为前期进步后期反动,是"由好变坏"的典型,更是康有为研究领域方法论的极大错位。还康有为"一个先进中国人"的历史本来面目,是我国史学界长期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