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常态下就业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常态经济下,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深刻变革,就业形势与矛盾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矛盾依然存在,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劳动需求影响加深,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矛盾突出,低技能劳动者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冲击,劳动力市场进入矛盾多发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更是高达11.2%,目前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面临资源环境、人口要素、结构转型、均衡发展等多种挑战,增长放缓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2013  相似文献   

2.
蔡跃进 《职业》2003,(8):55-56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和开放度的提高,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一统天下的格局正被逐步打破,形成公共、股份制、民办等职业介绍机构共存的多元化格局。尤其是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发展迅速,在劳动力市场十分活跃,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为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牵线搭桥做红娘,促进了劳动者就业,满足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要,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上扮演起重要角色。据对苏州市的统计,目前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民营职业介绍机构共有108家,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0多万就业人员中,有50%是通过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就业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以亲和力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苏州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3.
高灵芝 《职业》2004,(11):54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和开放度的提高,为进一步发挥公共职业介绍的主渠道作用,浙江省职介中心在创建优质服务品牌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为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配置,牵连线搭桥做"红娘",促进了劳动者就业.满足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用人指导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劳动者的就业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企业用人指导的内涵和产生的背景,结合企业用人指导的必要性,分析了如何有效开展企业用人指导,以引导社会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为劳动者就业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5.
蔡跃进 《职业》2003,(12):40
曾几何时,就业市场似乎形成这样一个规律:男性比女性俏。女性因身体柔弱、体力小等生理因素,加上怀孕、生儿育女等“麻烦事”的客观因素,遭到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男性劳动者则因天生的性别优势,处于就业竞争的优势地位。 然而,从近一个时期的就业情况来看,原有的常规被颠倒过来:就业市场上,女性俏于男性,出现阴盛阳衰的新现象。女性劳动者因具有心灵手巧、劳动效率高、好管理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资源紧俏;而男性劳动者则相对就业困难,出现资源过剩。据统计资料显示:广东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6,(Z1)
再就业培训工作是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做大做强就业培训工作,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合格的劳动者,是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通过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为企业和求职者在就业和培训之间搭建平台,发挥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等功能,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是指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及自营就业、家庭就业形式的就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政府对非正规就业采取的是漠视和打击的态度。然而,非正规就业以其能够显著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劳动力市场弹性、有助于企业科学经营、满足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就业需求以及减轻社会贫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获得了持续发展。廊坊市作为一个小城市,外来人口多,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要解决这一问题,除运用常规的手段解决就业问题外,还应积极支持和扶植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就业门路,为城乡劳动者新增了两亿多就业岗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伴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68.7%下降到50%,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了14.4个百分点。 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得到发挥,基本形成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发展中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劳动者将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双重就业竞争压力,失业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明 《职业》2011,(29):136-136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某一特长,能适应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业人才的教育职能部门。针对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对数控专业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的指导思想定位为:根据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服务社会,全面服务企业为宗旨,考虑了企业用人的知识结构要求,尽量做到学生就业以后用到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11.
王飞 《职业》2007,(29)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前,我国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富余劳动力1.5亿,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余万,富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的任务很重。一、培训转移现状面对现实情况应树立"输出富余劳动力,引进先进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通过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力的合力,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扩大就业总量。深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有效加快郊区新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分流人口、扩大就业与推动增长的作用。继续完善创业环境,构建鼓励创业的城市文化与社会氛围,深入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适时制订、修改、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推进劳动合同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视野     
《职业》2004,(9)
劳动保障部定期发布新职业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形象设计师等9个新职业,标志着我国新职业研究与定期发布制度的正式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谈到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的重要意义时说:“面对职业的变化,无论是劳动者的就业、企业的用人,还是培训教育工作都需要比较准确、及时的职业信息引导。因此,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和预测国内外职业的最新变化,健全和完善我国动态的、科学的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使之更好地为劳动者参加培训实现就业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王英 《职业》2011,(12):33-33
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中职毕业生又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很严峻。一、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社会环境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给中职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5.
左祥琦 《职业》2003,(3):40-41
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对于劳动者中那些与男性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来说,怎样保护她们的就业权益,就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自从《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实施后,妇女的就业保障纳入了法制轨道。应该说,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的法律精神,在今天,已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是,现实中侵犯女性就业权的行为却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思考谢尧新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劳动者的素质相对低下,就业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劳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需...  相似文献   

17.
纪东富  黄志萍 《现代妇女》2014,(12):158-159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社会而言,就业不仅充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而且提高和保持劳动者素质,进而缓解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最终达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就个人而言,就业增加了个人收入,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需求,人们在就业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内涵。因此,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亘古不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业时空》2005,(11):4-5
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燕绥 《职业》2001,(1):27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已经形成三种分类,即体力型、技能型和智能型。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应当属于第二、三种类型。智能型劳动力是管理人才的来源,相对于体力型劳动者来说,劳动力市场对其需求更大。然而,2000年冬季,在高校校园出现的应聘招聘“两头热”,成功率仅10%,这一“供”“求”错位现象,对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损失,错位的原因值得人们思考。 一、 教育体制与教学内容不应成为学生就业的障碍 教育体制改革与教学内容的调整是否滞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就…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再就业的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概括了沿海地区再就业的四个特点后,分析了劳动力资源供求失衡、产业之间竞争、企业之间竞争和劳动者之间竞争等因素对再就业形势的影响,提出了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方法解决沿海地区再就业的总体思路。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新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就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政府在再就业问题上的职能、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相关预警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沿海地区解决再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