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与人的生成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人的劳动不断地创生的,人的基本活动方式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历史并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主体的认识和想象,而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生成运动。正是生成的过程,使人生存之中不可逾越的极限性转变为人之自由、创造性和超越性的源泉和根基,人类的历史才能表现为不断超越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2.
受传统解读模式的制约,学界的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研究常带有强烈的"决定论"色彩,人们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论断理解成一种"普适性"原理和教条,容易遮蔽这一历史观的价值指向,西方一些学者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和诘难.探讨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真实内涵和当代意义,必须认真对待和正面回应这些诘难.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必然性"的论述必须具体地、历史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3.
人类发展的目标或未来趋向是康德历史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康德看来,由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使得人类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出一个总体性的理性目标,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有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而可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发现某种自然的目标.以大自然的意图为前提,康德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总体的解释.不过,康德对历史的理解,毕竟借助于大自然的意图,因此这种历史观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只能称之为一种类似神谕的预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类发展的前提,超越和推进了康德历史哲学的革命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历史现既不是决定论的,也不是选择论的,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成论的.马克思历史观的生成论本质体现在他对人与历史的统一性、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5.
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庆祥 《学习与探索》2005,2(6):135-142
人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来源之一。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注重从价值层面上继承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一般本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功能。人道主义是一种有其内在的逻辑思维方式、便于人们把握的思想体系。晚年马克思为了避免以前人道主义在历史观上的错误,严格将其限定在价值观范围之内。马克思在继承西方人道主义合理因素的同时,也扬弃了以前人道主义的非社会性、非历史性、非实践性和非科学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以人类行动为题域的哲学,在其进展中,从以政治、伦理为主题到以道德、历史为主题,再到以存在为主题,实践哲学逐步把自身作为一种历史哲学的意蕴开展出来;与此同时,它也把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所是与生命所是的关系明确下来。实践哲学的开展本质上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与此交织的是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前者属于无人身的存在论,后者则属于无自然的人类学。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性。从这样一种视角来把握西方实践哲学,可以看到,实践哲学将以一种更高的形式走出人类学,回归存在论。  相似文献   

7.
中西传统文化虽然蕴涵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但没有从社会角度对人及其人的全面发展加以理解,结果使人的全面发展流于空想,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人是现实的人,并提出了人是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的思想,从而使以人为本从纯粹理想,回归现实生活,最后确立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学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学冲击波--近年来人学理论进路回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强调和阐扬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造成了一种“冲击”。如果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就不应该把其人学思想与阶级观念完全对立起来。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强调和阐扬,其实不是什么“冲击”,而恰恰是理论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因此,变“人学冲击”为人学争鸣应当成为发展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单丹丹 《学术交流》2013,(2):220-222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从哲学角度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是人,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马克思人学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先导,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质和根本任务。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潜能发挥、忽视个体差异性以及缺少人文关怀的实际,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应致力于理论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从而促进研究生群体人格素质的普遍提升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秀娟 《探求》2006,42(1):33-36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1.
郑少雄 《社会》2018,38(2):84-110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讨论了阿来的四部长篇小说《格萨尔王》、《瞻对》、《尘埃落定》及《空山》(系列)。文章认为,康区历史上的空间感发生过重要转型,即从古代的四方四国模式收缩为晚期帝国及近现代时期的汉藏二元模式,再到当代的一元模式。与此相伴随,康区的时间也经历了不断规训的过程,即从循环的宗教时间转变为中原王朝的政治时间,再到现代线性时间。在上述转型之外,这些作品也分别暗含了空间里的中介与时间上的超越等另类时空发展模式。这一过程及结果既是康区的经验事实,也是历史叙事的功效。阿来的情感体验和文学追求是自下而上的,而其史观却相反。本文也考察了阿来这样的少数民族精英在建构关于本族群的文学化历史叙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王娟  旦正才旦 《社会》2019,39(2):186-213
一个“多民族政治体”形成和存续的核心在于一套能够使具有不同政治与文化传统的诸民族“各安其位”的“秩序”,而“民族史书写”正是这一“秩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梳理了历史文献中三种不同的“文成公主”叙事:古代汉、藏文文献描述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文成公主”形象,其差异反映了两种古代文明对“世界”及其理想秩序的不同想象;第三种叙事来自近代的“民族主义”史学,汉语知识精英利用古代文献中的素材,在“进步史观”的指导下,塑造了“文成公主”的新形象。本文对这一“民族史书写”的新范式进行了反思性讨论,并进一步对近代中国“民族议题”的核心线索及其所蕴含的结构性矛盾展开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盾 《学习与探索》2005,45(6):143-151
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新哲学观的解读是激进的,其核心论点是强调马克思哲学与整个西方学院哲学传统的彻底断裂.正是马克思新哲学观彻底的革命性质,促使这种激进的解读成为最合适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略论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明俊 《学术交流》2007,34(7):176-178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与以进化论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紧密相连的,包含着十分可贵的唯物主义因素。与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相对立,唯心主义历史观也在其民生史观中留有深刻的印记。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时代。他的民生史观自然也反映了新旧时代交替的矛盾,是一个复杂矛盾的思想体系。如同在中国革命史上孙中山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一样,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孙中山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16.
章益国 《求是学刊》2007,34(2):133-138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传统史学的几个重要理念都可以在这一前提下重新审视:“尚简”观念呈现了艺术观念对史学的结构性入侵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史意”不仅是“意义”是“意味”,不是指可以陈说出来“史学理论或历史观”,而属于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圆神方智”这一“史体”分类也不是体例之分,而是体类之分,而且可以与“艺术科学”对译。  相似文献   

17.
陈芬 《学术交流》2004,23(4):12-17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在自然历史过程中的生产实践,集中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本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这篇论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治学经历,尤其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论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推进”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新探索和对马克思哲学来源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19.
周文玖 《求是学刊》2000,6(4):97-103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是中国史学史早期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