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然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但人类社会却存在很多不安宁的因素。在世界范围之内,和平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充分认识和了解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不和平因素问题,对于我们深入把握未来世界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强我国人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而对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和平教育理念以及世界和平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和平的执著。当前和平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和平教育的欠缺,呼唤着社会各界对和平教育投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德国百万大军的进攻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颠覆,苏维埃俄国需要和平的环境,以保障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颁布了《和平法令》,实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平法令》及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实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制定《和平法令》和实施和平外交的过程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和平学说,创新了世界和平的理念,提出了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原则,为人类的持久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平是人类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间非暴力的一种关系状态;和平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和手段;和平是处理民族间、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永久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无产阶级要把争取和平与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和平研究的成果,吸收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的成果,系统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学,来指导和平实践,这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改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以及促进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平人格是和平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直接对话的产物,为人格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人格强调挖掘人的和平潜能,使个体实现内心和平.在论述和平人格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文章对自陈和平人格量表、多维和平人格量表与青少年和平人格量表做了剖析和评价.结合实际,在我国进行和平人格研究,将大有作为.转型期我国和平人格心理学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和平人格的内涵、测量方法的改进及更多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出于对战争灾难的反思,和平学正式兴起并不断发展,国外学者不仅将其发展成为和平学理论,纳入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也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加以构建和发展。国内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却也日渐得到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围绕和平理论、和平实践及和平教育等方面展开。作为一门二战后的新兴学科,其研究有待拓宽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和平研究是弥久而常新的重大问题,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和平文化积淀,应该创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学。中国特色的和平学应该包括奠基于中国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和平理论研究,包括对重大和平问题的研究,对和平战略的研究,以及开展和平文化的普及、进行和平教育等内容。中国特色的和平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伊斯兰教经典著作,可以证实伊斯兰教的本质是一个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宗教,它的教义中蕴含有大量和平的理念,它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暴力恐怖行为。伊斯兰教文献中的和平理念,足以纠正社会上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曲解和错误观点。该理念有利于提高宗教人士、讲经者和信教群众对伊斯兰教的本质的理解;有利于通过强有影响力的本民族文献的事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12.
张载是宋明儒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民胞物予情怀和天人合一精神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不仅体现了张载传承儒学道统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包含了士大夫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不断追求和实践,并且这种追求和实践融入了中国士大夫无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今天仍然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弗洛姆的学术贡献之一是对人类自由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指出在追求自由的进程中,人类摆脱了封建的束缚,却迎来了新的羁绊,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困境,处于困境中的现代人出现了极力逃避自由的反常现象。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民众心理同样广泛存在着弗洛姆所指出的机械趋同、破坏欲、权威主义三种“逃避自由”机制的现象,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 ,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 ,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 ,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 ,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 ,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 ,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 ,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 ,《大象》“乾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 ,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15.
“男尊女卑”是遗传千古的旧观念 ,男女平等是中国妇女觉醒之后永恒的追求。从教育的历史视角看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我们发现 ,男女两性从来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 ,新中国的社会制度虽然为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某种保证 ,其女性教育却与亘古流传的历史一脉相承 ,如一个畸形儿生存、生长。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 ,总会牵涉到女性问题 ,而女性问题与矛盾的凸显 ,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 ,在市场化的今天 ,关注女性问题 ,关注女性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 ,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 ,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篇》“思无邪”的原意 ,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 ,孔子说《诗经》“思无邪” ,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 ,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 ,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尼采认为 ,历史是人的生命意志的反映 ,它是英雄人物在瞬间的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物。人的历史开始于“个人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解放欲望之际” ,这是尼采历史观的原始起点和意义支撑。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个体生命的解放 ,而现在的历史已经背离了历史的本来意义 ,成了生命发展的桎梏和障碍。现代历史教育是错误历史观与错误人生观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摧残人性的教育 ,它使受教育者变得虚伪、迟缓、猜疑、抵触 ,并以软弱的人格、麻木的心态期待着刺激性“事件”的发生 ,哪怕它危及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认识的“求之不得”之本体性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自然地、自在地生成了人,同时生成了人的认识,人的认识本质上便也是自然的。面对自然的先在性和历久性,人之存在具有后在性和短暂性,这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求之不得”性。虽然人的意识不过是存在生成历史中的异化,然而,自然自在的和谐包含着人的“求之不得”的认识,是自然自在生成的和谐认识的必然性。而这一切又都源于存在的种子性———存在以其种子性生成其历史。世界的存在无非是由最微小的部分构成的,是由这追求着和谐的不和谐而构成的大和谐———正因如此,“求之不得”获得了当下的意义,然而也只是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死亡对人是绝对的必然和普遍,它不但影响着人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而且也与人的日常现实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对死亡的界定,可以有许多角度,如物理学角度、生物学角度、医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宗教学角度、文学角度、哲学角度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死亡的不同意义和价值。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死亡界定的反的思考,可以使我们对生的意义和价值得出不同的正面认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生存意识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历经两千余年,远播海外,辐射周边国家,形成了影响世界的儒学文化圈,对世界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儒学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家的道理正大恢宏,值得世界采用,它引领人类不断献身社会改革,是一种内在的文化原动力,是儒学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只要以仁者爱人之心、"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态度,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秩序、互敬互爱的国际关系,那么,世界和平便可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