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战略思维模式是每一位领导、每一名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思维方式。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才是我们需要的,才能使我们战无不胜?毛泽东在指导我军军事活动时,始终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系统思维,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从中国实际出发客观判断形势、把握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指导军事实践活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研究战略思维的模板和指南。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唯物辩证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孙子兵法》世称"武经冠冕",其以宏大的战略体系和丰富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中国传统兵学的主体内容,框定了后世兵学的发展方向,具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竞争领域。求异思维是孙子思考战争问题、总结战争指导规律时运用的一种以辩证法为主  相似文献   

3.
1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历史必然性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从目前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状况和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人从客体转向主体的研究。研究中心的这一转移汇合着进步和倒退的双重倾向。一方面,从历史客体转向主体的研究体现着认识的深化和进步,因为认识客体的任何一种努力一旦持续下去,就会  相似文献   

4.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动机指引的方向是目标,推动目标实现的全部方法的总和叫做行为手段,由手段达到的一定阶段的最后状态叫行为结果。人的行为规律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搞习惯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行为规律。我们对习惯教育的实践过程进行不断探索和筛选,总结出“道理——目标——榜样——训练——评价”这一习惯教育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台湾目前的现状,可能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但这种不独不统的状态不可能永久维持。而随着这一状态的结束,可能出现的结局有两种:1、台湾从中国分裂并获得独立;2、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以上两种结局又都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战争或和平——得以产生,因此台湾问题最终解决的结果,会出现下列四种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之所以影响深远,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不仅因其舍事而言理的叙述形式,更在于其揭示战争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求易思维是孙子观察分析、指导战争、总结战争规律而形成的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是科学思维方式的一种。孙子的战争难易观是建立在战争成本分析之上的,这也决定了其求易思维在内容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社会演进的一般规律。然而,为什么战后中国没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史学工作者一直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战后初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纷繁复杂的政治局面。中国现代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经过长期抗战,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母题。而抗日战争题材一直是我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一部部影片,牵连着一幅幅历史画面。当我们梳理几十年来的抗战影片时,一条脉络也许会渐渐清晰起来。“黑白战斗史”八年抗战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段刻苦铭心的反侵略史、血泪史和灾难史。而这八年只是甲午海战以来,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史的最后八年。中华文明与日本文明有着血亲般的传承关系,然而近代以来,战争(侵略和反侵略)竟一度成了两国关系史上的主流,这不能不促使艺术工作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中国经验,应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吸收借鉴基础上实现本土化创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具备明确的问题意识,善于倾听时代声音,回应实践要求,深入探讨和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宁杉  吕亚平 《经营管理者》2011,(8X):282-282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精髓。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到新世纪的今天,60年的风雨里,我们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确立了不同的战争目标、战争样式,但始终是以‘积极防御’作为我国战略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勇 《领导文萃》2013,(8):88-92
西方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一切历史的意义及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悲剧,也是机会。这场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然而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古老的大帝国觉醒,结束了200年的迟疑不决,迈开犹豫的步伐,向着现代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人用"仁"和"义"去解读"道"的思想价值,使"道"充分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属性。从历史上看,无论孙子之"道",抑或老子之"道"或孔子之"道"都有"仁"或"义"的成分。但孙子讲道义,是立足于战争或竞争的特殊环境下来分析的,他从战争指导或将帅素质的角度,详细论证"仁义之道"或曰"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所大学的文学社请我去讲“小说结构”,到最后的自由提问时间,有人把话题转到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上:今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在于拯救了人类,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创造了无数惊人的战绩、战例,也创造了许多英雄。今天全世界都在缅怀死去的英雄,活着的英雄重新又找回了过去那种英雄的感觉,这是反法西斯战士的节日。但战士跟战士的心情不一样,不同的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索,都在用今天的眼光重新认识战争——战争需要英雄,历史和现实需要英雄,文艺作品也需要英雄,于是“二战”成全了许多关于战争题材的文艺作…  相似文献   

14.
八面来风     
冷战结束后,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一些人盛倡“文明冲突论”,其中,美国人塞缪尔·亨廷顿鼓吹这种观点最为起劲。由于亨廷顿描绘了文明冲突的可怕前景,而且直接把中国当做西方文明的挑战者放在对立地位,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深长思之。 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预测未来,都应当把文化或文明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5.
关林 《领导文萃》2009,(16):57-62
想要了解中国最新军事动向的西方人,应该仔细分析中国对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的研究。这是五角大楼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方鑫  王强 《领导文萃》2006,(2):98-101
所谓伤亡观,是指人们对于战争中伤亡问题的看法。美军历来对战争中的伤亡问题格外敏感与关注。纵览美军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作战条令、作战纲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的字样频繁出现。美军伤亡观与军事决策美军伤亡观是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在战争领域的反映,不仅是一种战争发展观,也是一种战争效益观和战争文化观。伤亡观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是对战争规律和趋势的理性认识。作为代表人物,美军退役上校特雷弗·N·迪普伊研究了16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伤亡数据,并从中发现了伤亡率的变化规律,即战场上的伤亡随时代的发展而下降。他绘…  相似文献   

17.
不少人以为,学生学习历史,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只要能背,就能学好历史,考试也一定能拿高分。其实这是对历史学科的一种误解。如果用这样的观点去影响学生,无疑会对历史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历史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学会在一定史学理论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分析历史,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古为今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挖掘历  相似文献   

18.
余其多 《经理人》2007,(8):120-122
钟表人 和过去盲目追求劳力士“满天星”的20世纪80年代不同,今天来自中国的新锐OEO,正在迈过价格消费,探讨一个问题:表与人如何匹配如一?——这也是对于延续三、四百年的钟表历史文化的应有尊重。  相似文献   

19.
戴闻名 《领导文萃》2015,(4):112-114
中国决策者要适应"逆风而行"耶鲁大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衰退总会发生,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保持那么强劲的增长。这其实是个历史规律。由于独特的历史,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不同,并且市场经济在中国只发展了30年,并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经济衰退。应该说,中国正在从高速发展转为以温和的增长速度发展。我听说中国现在很关心环境和公平问题,这是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用贤则治,用愚则乱,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规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党、大党和执政党来说,用什么人的问题已成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而用人标准则是解决用什么人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是从源头和治本上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