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从“工作报告”到“报告工作”在今年北京和重庆“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第一句话都由市长“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改成了“向大会报告工作”。北京市人大代表陈天立表示,这看似细微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执政理念的转变.之前的提法可以有两种理解: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上级对下级的工作布置。转变后的说法。则体现的是执行者向决定者的报告,这种表述最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职要求。早在2008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开场白”就已经变成“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两会”结束后的二十多天里,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就围绕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全国展开考察。与此同时,各省部领导考察及跨省交流也掀起了高潮。“两会”后的首轮考察,对各地抓住“十一五”工作重心,在“十一五”规划元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重中之重3月15日,也就是“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任务,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其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摆在…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两会”上,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贯穿着民生理念,但要把它真正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月26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了四川省两起小事闹大的案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13日、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2006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工作任务,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坚定不移地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王国生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在“两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记者在襄阳、宜昌、荆门、咸宁代表团采访时深切感受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也是“两会”的最大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两会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落地生根的一年,也是应对经济新常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年。这次两会的最大亮点就是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篇求真务实、内容实在的年度报告,也是面向全年的国情咨文。各方面对新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态势、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推进工作的新部署已经心中有数,下一阶段就是扎实推进、抓紧落实。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结束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于3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今年的工作任务,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会议强调,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就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加强督促检查,健全问责制。专家指出,今年的“工作要点”向社会公布遵循了政务公开的原则,体现了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勇气。  相似文献   

8.
在1.5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镕基12次提及“世贸组织”。中国高层动员所有的大脑,在“入世元年”为自己的国家开出一份务实的应对书著名电影演员霍夫曼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雨人》中,扮演一个具有数字天才的人;一盒火柴掉在地上,他能立刻一根不差地数出火柴的数目。在今年“两会”上,很多人充当了霍夫曼,发挥“雨人”的特长:数数。一位记者惊奇地发现,朱镕基总理1.5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1995年福建首次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带”,到2004年初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这期间,中央领导多次到福建考察,高度肯定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2006年3月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国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万众瞩目的"重头戏"。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其中首项议程就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齐聚一堂,亿万人民翘首以盼,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名,究意处于什么位置?中国科学院通过课题组科学研究,2月27日首次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两会”代表、委员及社会公众揭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在13个世界大国中,其中排名与1995年的第7位不变。中国科学院发布总计300多页的《200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将生态环境价值作为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其7项具体指标分别为: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社  相似文献   

12.
举措     
《领导文萃》2006,(3):10-11
重庆:开通行贿查询系统重庆市检察院面向社会开通了“行贿档案查询系统”,接受社会各界免费查询,凡被法院判“行贿罪”的人员,都将进入“行贿黑名单”。“行贿黑名单”正式启用后,查询范围缩小为“行贿罪”,只要有法院判定的行贿事实,就会被取消承接政府工程的资格。重庆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掌握的“行贿黑名单”是确定企业“廉洁资质”的硬指标。今后,非政府工程的廉洁准入管理也将用上“行贿黑名单”。(《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1月23日)成都:出台行政首长问责办法成都市出台《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旨在全面规范和监督行政首长…  相似文献   

13.
“院士当校长应该改,院士当了校长后,就不要再搞科研。”对于时下国内高校纷纷推举两院院士担任大学校长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龚学平在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表示。在龚学平看来,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让“教育家治校,教授治学,学生自治,学校自主”的。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     
今年地方“两会”有许多新变化。比如,上海的“两会”在春节前就召开了,这样有利于全年工作更好地开局;安徽、陕西等省取消以往为“两会”代表和委员用警车开道的做法,只用警车引路,不拉警笛、不闪警灯、不闯红灯;西安市改革列席人员的参会方式,除确有需要外一般不再安排住宿,同时还对参会的工作人员进行大幅裁减;河北、重庆等地首次设立专门的“两会”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增加透明度。在会议上,代表、委员们对“三农”、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更加关注,越来越多的代表提出了“要让纳税人的每一个‘铜板’都花到实处”的口号,表明地方“…  相似文献   

1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举行的首次全国两会,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立规矩法无授权不可为"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  相似文献   

16.
“两会”期间,在上海代表团开放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时,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艾宝俊代表说起了宝钢人的一种苦恼: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宝钢人希望用科学战胜污染,用科学净化环境。他代表宝钢人向科研人员发出课题邀请,帮助宝钢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代表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可以引进一种树木吸附二氧化碳;有的说,可以实施化学工程等等。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的代表说,回去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是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遵循的重要方针。以企业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陆元 《决策探索》2005,(1):92-92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流传甚广.但《正气歌》系文天祥写作于北京(元大都),则鲜为人知。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3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样“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相似文献   

18.
深圳树立衡量民生工作的新标尺在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深圳市率先推出的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该指标体系具有推广意义。2007年1月3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制定〈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意见》,这是继《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和《深圳市基  相似文献   

19.
胡骏 《决策》2010,(4):72-73
3月,北京“两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里有一个群体,国务院组成部委的各位部长,成为众多媒体竞相追逐的主要目标。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为8位部长举行了专门的记者招待会,他们从各自主管的领域解读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政策进行分析,对走势进行预测,划答记者们提出的广大民众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要做好的各项工作都进行了部署安排,和谐社会、又好又快、民生为本等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理念。从今年地方“两会”对全年的工作安排看,各地都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举措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